溝通的藝術
相信各位朋友在相約模特兒或朋友出來拍照時,一般都會互相了解一下,然後為達成一個共識。不過,大家又有沒有試過明明確認了拍攝的方向,最後拍攝出來的作品卻令模特兒不滿意呢?看似是經已溝道好的共識,最終變成無奈收場?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
在表達相片風格以及神情感覺等抽象的概念時,我們往往很容易忽視雙方各自既有的主觀看法,就好像我問你紅色是怎樣的?可能你心目中的紅色跟我心目中的紅色經已是完全不同 – 你可能在想跑車的紅色,而我在想著蘋果的紅色。正如你以為這個攝影方法或方向跟模特兒是一致,但最後拍出來的結果她卻不喜歡。最簡單直接的解決方法就是在拍攝前做足準備功夫,譬如我們可以利用剪報方式(或將網上搜集到的影像存於手機內)給模特兒參考,利用一些實際的相片圖象來表達你想拍攝的效果和感覺,然後在拍攝過程中保持溝通,並透過展示實拍結果令模特兒了解自己的想法,這樣大家就能夠順利向著同一個方向創作。
除了雙方在溝通上有誤解的問題外,有時候攝影師喜歡/需要的相片風格與模特兒的喜好有所出入,例如在拍攝女生的時候,她們往往會更著重於自己的身段樣貌,看看你拍得夠不夠瘦,而不是從攝影師的角度去看相片的整體感覺。當遇到這個問題時,身為攝影師的你首先要做的就是盡量將模特兒拍得更動人、拍得更好看,先建立良好的互信關係,從而增加雙方的投入感,才能令往後的拍攝工作便會變得更為順利。
有時侯即使攝影師和模特兒都是朝著相同方向進發,但在拍攝的細節上亦有可能出現微妙的分歧,例如:以怎樣的姿態、容貌去表達情感。作為攝影師的當然是希望在影像和感覺上注入更多自身的體會或風格,不過,我們亦要考慮到模特兒的感受,亦要了解到創作過程中並非只有你一人(尤其是第一次合作的時候)。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會先通過即時的溝通,然後先滿足模特兒的要求,拍一輯令她滿意的作品。當滿足了模特兒後,分,攝影師就可以一點一點的將自己的想法加入,相信模特兒在這個時候亦會很樂意作出相應的配合,達致攝影師最終所想的效果。
其實拍攝前的溝通非常重要,以上的三個溝通方法幾乎是我無次拍攝時都會用到的,拍攝人像並不只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兩個人甚至是一整個團隊合作的結晶,團隊的成員可以包括是攝影師、模特兒、化妝師、髮型師,時裝設計師等等。每個單位都有著重要的功能,而身為攝影師的工作就是必須要透過深入的溝通,將不同單位的意念整合、融會一體,最後才能建立長久的合作關係,同時拍出撼動人心的作品。
下面兩張相中的模特兒並不是專業模特兒,我跟她拍攝時她是第一次入影樓,而他是韓國人,我們用英語溝通,言語上有一點障礙,加上她並沒有拍攝經驗,令拍攝的難度增加。不過她很有耐性和潛質,經過數小時拍攝和整個團隊 (包括攝影師、模特兒、化妝師和髮型師)磨合後,拍下了一輯意想不到的影像。
溝通是一種藝術
******************

Raymond Kam Photography | Lumengeniewww.raymondkam.hkwww.lumengenie.com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pages/Lumengenie/17177105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