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S2】電影菲林 Kodak Vision3 500T/5219

 

前言 :

南韓制作的一套戰爭電影:Battle of Jangsari,香港譯名「 倖存者 」,內容由韓戰事實改編,故事講述 1950 年北韓軍隊突襲南韓,而南韓也配合美軍和聯合國作出反擊。

海報上最引人留意的地方,莫過於女演員 Megan Fox,如果一頭金髮造型,未能令閣下一眼認得出的話,可以想想電影 Transfomers,香港譯名 「 變形金剛 」,頭兩集中,那個野性到不得之了的女主角,正是她了。

儘管已經三十多歲的她,也已經是三名子女的媽媽,電影的官方預告,宣傳亮點,也是 Megan Fox

dcf-travel-img-42044

dcf-travel-img-42045

 ( 圖片版權實為電影相關公司所有,如有侵犯,煩請告之小弟跟進 )

 

正文:

筆者有看過一些網絡分享,也說 Megan Fox 手上的相機,相當搶眼,這點筆者是 100% 認同,可能比起 Megan Fox 還要搶眼一點,也有點令人懷疑,電影是否 Nikon 贊助的。

根據戰爭史實,坊間估計和筆者的相約,Megan Fox 手上的,應該是 IMS,原因在於這場戰爭時間為 1950 ~ 1953,當時還沒有 Nikon S2

雖然也得坦白說,I / M / S 這三台相機,確實難以從正面分辨,倒是鏡頭則很容易認出來,這是 Nippon Kogaku Nikkor-H.C 5cm f2

 

Nikon rangefinder 型號一覽:

( 型號 / 生產年份 / 片幅大小 mm )

  • Nikon I ( 1948 ~ 1949 ) ( 24 × 32 )
  • Nikon M ( 1949 ~ 1952 ) ( 24 × 34 ) 
  • Nikon S ( 1951  ~ 1954 ) ( 24 × 34 ) 
  • Nikon S2 ( 1954 ~ 1958 ) ( 24 × 36 ) 
  • Nikon SP ( 1957 ~ 1965 ) ( 24 × 36 )
  • Nikon S3 ( 1958 ~ 1961 ) ( 24 × 36 )
  • Nikon S4 ( 1959 ~ 1960 ) ( 24 × 36 )
  • Nikon S3M ( 1960 ~ 1961 ) ( 24 × 17.5 )
  • Nikon S3 2000 ( 2000 ) ( 24 × 36 )
  • Nikon S3 2000 Black ( 2002 ) ( 24 × 36 )
  • Nikon SP 2005 ( 2005 ) ( 24 × 36 )

 

Nikon S2Nikon 第一台片幅為 24mm x 36mm 設計的相機,和國際正式接軌,也是本次筆者所介紹的機型。當然也有很多地方,它也拿了「 第一位 」,接下來會為大家探討一下。

 

下圖:筆者的 Nikon S2,事實上機身,鏡頭和上方的圓形取景器,三者是分開買回來的,排除了實用性的話,有這個外置取景器的話,整體好看很多。

Nikon S2 取景器只提供 50mm 框線,上方的另外原廠小眼睛,卻可提供 35mm50mm85mm105mm135mm 等額外的取景框線 )

dcf-travel-img-42096

下圖:早期的轉盤是白色,筆者這台是後期型,黑色的。左手邊的閃光燈同步設定 ( SYNCHRO ) 其實很麻煩,也相對容易損壞。

dcf-travel-img-42097

 Nikon S2 創下了多個 「 第一 」:

  • 產量最多的 Nikon 旁軸相機
  • Nikon 的第一台 24mm x 36mm ( Leica 標準 ) 
  • 拉桿式過片 / 回片把手桿
  • 1:1 放大率的觀景器
  • 擁有閃燈 SYNCHRO 設定

Nikon S2 的產量為 56000 台以上,為產量最多的 Nikon 旁軸相機。

 

鏡頭選擇方面,除了本來的 Nikon S 接口鏡頭以外,也可以選擇 Carl ZeissContax 鏡頭,事實上 Nikon 當年是直接的將人家的設計,抄襲過來。

不過由於 Nikon S2 只設 50mm 取景框線,用上其他焦距的話,就要加一個機頂「 小眼睛 」了,不過筆者這個原廠的 Nippon Kogaku 外置取景器,保養得宜,但一點都不便宜,也有點重

 

整體而言,Nikon S2 的操作和手感,筆者個人感覺,可以說是相當好,過片的話,除了最後幾張,會有點緊,其餘的一切,都如絲般順滑。

能否說他比起 Leica 還要好?筆者未能在此話題上出比較,十分抱歉。但 Nikon S2 觀景器的 1:1 放大率,配合 50mm 鏡頭使用,坊間評價卻很高。真正給予 Leica 致命一擊之作,應該還是 5 年之後,1959 年的 Nikon F 吧?

 

 

關於閃燈應用:

Nikon S2 的其中一大功能,正是機頂左邊的 SYNCHRO 轉盤,但事實上有提及的介紹的網絡文章,真的不多。

依筆者所搜尋,有問及這個轉盤的,都是和筆者遇到同一問題 : 閃光燈不閃了。筆者的 Nikon S2,情況是比較特別:有些時候是正常的,即是閃一下。有時完全不閃,有時卻是閃兩下。閃兩下的話,反覆測試,按下去時,先閃一下,放手的話再閃一下。

筆者的測試,是利用 PC sync socket, 連接現代的閃光燈做的。看不明白的話,套用筆者一個很喜歡的形容詞:它壞了

 

筆者相信,有測試閃光燈的菲林相機機主,應該已經不多啦!所以上一手也未必知情。事實上,這台相機,筆者最終也送了去做維修。

 

電子閃光燈 / Flash Bulb

按理解,Nikon S2 要使用電子閃光燈的話,坊間說 SYNCHRO 和快門的設定,同樣設成「  X 」便可,這時快門速度,據說是 1/50

原廠的說明書寫法卻是,如果用電子閃光燈的話,SYNCHRO 設成「  X 」,快門速度則在 1/30 或以下。但到底 PC sync socket 連接的,是否同樣設定呢?倒是沒有寫出來。

如果覺得太複雜的話,是因為當時還有 Flash Bulb 的存在,即是一次性,用完即棄的閃光燈膽,現在 ebay 還有得賣的。

 

下圖:網上圖片,這是 Flash Bulb,如果真的 ebay 買的話,連運費,平均大約 $15$20 港元左右一個,當然要買基本是一盒的。想起只能閃一次的話,算是很貴和有趣的玩意吧?

dcf-travel-img-42099

 

1/501/30 等快門速度,也和現代閃光燈理念有所不同,現在基本是 1/1601/250 的標準設計,但要記得, Nikon S21954 年的產品。

關於這個 Flash Bulb 的應用,筆者也覺得是一個有趣的嘗試也許日後有相關工具在手的話,可以也寫一篇分享啦

相關的 Nikon 產品是為 BC-5( 22.5v 電池使用 ) 或 BC-7( 15v 電池使用 )

 

下圖:網上圖片,據說 BC-5 是設計給旁軸相機用的,單反的話要找 BC-7,同樣是 Nikon 原廠產品,當然燈膽是要另外買的。

其使用的電池,也是一個大問題,BC-5 需要一棵 v22.5 電池,現在的替代品型號,稱為 W15 / 505 / 221A,售價並不便宜

dcf-travel-img-42098

 

 

關於菲林:

筆者這次是來測試 Kodak Vision3 500T/5129 這款彩色電影菲林。

其實這款菲林相當具名氣,500T 表示這是 ISO 500Tungsten 菲林。Tungsten 本指鎢絲燈膽,色溫是偏暖,而 500T 是一開始,就是針對 3200k 這種低色溫環境,從而出現的電影底片,本身色溫因而偏藍,在燈光下有相對中和的色溫。

相對的有 Kodak Vision3 250D/5207,即是 ISO 250Daylight 日光菲林,是正常色溫 5500k

 

下圖:筆者測試的菲林,淘寶價大約 $200 / 5 筒,其實依今天的價格來說,不貴啦。

dcf-travel-img-42114

 

有趣的是,Kodak 其實並未真的直接賣過這款 135 格式的電影菲林。

如果在 135 格式相機上,用過這款菲林的話,基本上,都是商人先將電影拍攝用的 Kodak 大型菲林,後期加工,再放到 135 菲林筒裡,加個包裝,再散裝出售。有一個都市傳說,這些都是拍攝電影時剩下來的後備菲林,言而,事實上來說,電影拍攝其實也早已經數碼化啦!應該沒什麼剩下來的電影菲林可以加工呢。

沖掃費用方面,也要留意一下,現時沖掃一筒 C41 彩色負片菲林,價格是 $40 左右,電影菲林( ECN-2 )的話卻要 $80 呢,據說這和沖曬過程,和電影菲林表面其實有一層石墨塗層保護有關。

 

 

關於攝影 :

筆者有興趣以 「 電影感 」 為題做個分享,但這次文章包括的東西有點多,所以也就再下回分解吧!筆者相信,要相片看起來有「 電影感 」的話,並不是使用電影菲林就能成事呢。

 

是次測試使用:

相機:Nikon S2

鏡頭:Nippon Kogaku Nikkor-S.C 5cm f1.4 ( Nikon S-Mount )

以下分享的作品都是沖曬後從店員收到的 scan 版本,筆者沒有加工。 

 

室外

dcf-travel-img-42213

dcf-travel-img-42215

dcf-travel-img-42214

dcf-travel-img-42216

dcf-travel-img-42212

 

室外 + 人像膚色表現

dcf-travel-img-42128

dcf-travel-img-42129

dcf-travel-img-42127

 

室內 + 人像膚色表現

dcf-travel-img-42126

dcf-travel-img-42125

 

筆者推介度 : 4.75 星 ( 5 星滿分 )

 

  • 基本色彩偏藍
  • 戶外拍攝,太陽光的影響很大
  • 室內拍攝效果不俗
  • 配合大光圈鏡頭的話,算是全天候可用
  • 陰天戶外拍攝的話較弱

 

筆者認為,此菲林的發揮空間很大,陽光直照到的地方,也能呈現偏暖色彩,相對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則偏冷色,有點點顏色上的反差。

室內拍攝也相當不錯,畢竟,菲林本來就是鎢絲燈菲林,本來相當偏黃的燈光,也能呈現白色光線。

 

多謝收看!!!

 

 

後記:

其實還有制成 120 格式的 Kodak Vision3 500T/5219 在賣呢!有機會的話,也為大家分享吧!

 

 

椒絲腐乳西瓜 的其它文章
攝影人的理性與感性 椒絲腐乳西瓜 .4 日前   曾經聽說過一個理論,攝影是一門理性與感性的學問。   舉例說,人像拍攝時,外加一支閃光燈,攝影是理性的,當中有很多學問,包含了光圈快門 ISO,燈具大小距離光暗等等,如果相片效果不如預期,這時候,理...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關西遊記 :「小鹿亂撞」篇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應該是本遊記最後一篇:奈良公園篇。   其實長篇大論是一件辛苦事,寫太多的話,「 關西遊記 」都變成「 西遊記 」了。有興趣也看看前兩篇的朋友,2025 年關西之旅,也有「 大阪世博篇 」和 「... (繼續閱讀)
關西遊記 :「大阪造幣局」篇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一切都是巧合,2025 年 4 月份,筆者的日本關西之旅,主打其實並非「 世博 」也非「 賞櫻 」,但時間實在太配合,結果以上兩樣全都做了。     關於 2025 年 4 月 13 日開幕的「 大阪關西万博...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關西遊記 :「大阪關西 • 萬博」篇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1):   記得在最初計劃行程,大阪關西的 2025 世博( 日本稱為萬博 )不是主打項目,會專程由香港,去日本看世博的人,應該不可能太多,不過最終,行程中也加了這個地方。   筆者在開幕的第一天... (繼續閱讀)
畫意 • 創意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說起來,筆者也算是個懶人,曾幾何時,家母,親妹,親弟,親戚朋友等等,都跟了同一位繪畫老師,當中以學習西洋油畫為主,粉彩素描也有,但偏偏,筆者就是沒有上過老師的課,其實練習繪畫相當花時...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2025 - 花展造像攝影比賽 椒絲腐乳西瓜   一年一度的花展又來了。 每年都在星期五開幕的花展,也會在前一天的星期四下午,來一個「 造像攝影比賽 」,雖然筆者也從不以比賽來看待這個活動。   活動困難之處,在於人山人海。   筆者也很怕一些拿...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燈光人像: 入門級心得分享(四)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先祝大家新年快樂,出入平安。   最近又打了兩支燈,順道的做一下紀錄,也作一點分享,謝謝。   第一篇 「 燈光人像: 入門級心得分享(一) 」 第二篇 「 燈光人像: 入門級心得分享(二) 」... (繼續閱讀)
燈光人像: 入門級心得分享(三)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自 2019 年開始,在 DCFever 上作文章分享,至今也寫了百多篇,可說是完全意料之外,從沒想過可以寫這樣的多。一些文章標題,在當初是有給加上「 一 」或 「 上 」 等等註解,看似有一有二,就應該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