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mic
無反對單反的威脅進一步加強,首部內置防震的全片幅無反 Sony A7 II 出場了。除了全片幅,新機另一焦點便是內置了 5 軸式的防震,除了質素外,機能亦即時大為加強,新機表現如何?即睇我們的搶先試玩。
又 Mark II?大家看一看外形,可能會認為 Sony A7 II 只不過是 A7 的小改版。的確,A7 II在機身外形上變化不大,同樣用上較為硬朗的設計,不過只要細心比較,其實亦不難找到新舊兩代的分別。新機上手第一感覺是手感好了,手柄加厚亦令持機更加實在,不過由於加入了防震,機身無可否認亦比上代厚了,手形較細的女性用家可能要適應一下。於操控上,相機同樣作出了一定優化,當中最明顯莫過於新增了一個前置的快速指令轉輪、多一個自訂功能按鈕等,新機並將快門按鈕的位置推前至手柄位置,對於用慣單反的筆者來說,感覺可謂更加順手。
A7 II 於各新增功能中,相信一定是追加機身防震最叫用家感到驚喜。作為全片幅無反中首部內置防震功能的機款,A7 II 今次成為焦點的肯定是內置了 5 軸式的防震,雖然相機片幅比 M4/3 以至 APS-C 都要大,但難得是防震效能仍可達 4.5 級,以 200mm 手持為例,理論上便可以約 1/10s 拍出清晰的相片,除了即時令多支不設 OSS 的原廠 FE 鏡頭「升級」,就算是透過轉接環使用的鏡頭亦可受惠,唯一要留意的是用家需事前於機身設定好相關的鏡頭焦距。有別於其他品牌當碰上機身及鏡頭同時都有防震只二擇其一個使用的做法,A7 II 較有趣的是會跟鏡身的 OSS 合作,但大家又不要開心太早以為機身 4.5 級 + 鏡身 4 級會得出 8.5 級的防震效果,事關兩者只是分工合作,此配搭下鏡頭會提供 Pitch/Yaw 修正,而機身則負責 Roll 及 X/Y 修正功能(可看圖示解釋),某程度只是加強了鏡頭本身的防震效果。
![]() |
A7 II 採用的 5 軸式防震。 |
![]() |
用上一片 2430 萬像的全片幅 Exmor CMOS。 |
![]() |
![]() |
相機的防震系統設於機身兩側。 | 相機機身採用金屬製造。 |
相機於室內配合不設防震的 Carl Zeiss Sonnar T* FE 55mm F1.8 ZA 進行近拍,在開啟機身防震的情況下,發現以低至 1/4s 的拍攝,影像仍有相當不俗的清晰度(至 1/2s 才開始模糊),證明系統最少具 4 級的防震能力,特別是光圈不大的 Kit 鏡一類鏡頭,要於室內拍攝便應該會更加輕鬆。
防震效能測試(配合 Carl Zeiss Sonnar T* FE 55mm F1.8 ZA 拍攝)
![]() |
![]() |
1/60s | 1/30s |
![]() |
![]() |
1/15s | 1/8s |
![]() |
![]() |
1/4s | 1/2s |
A7 II 跟 A7 一樣,採用了 117 點的相位偵測加上 25 點的對比偵測進行 AF,透過新的運算方式,Sony 表示相機於反應及追焦上分別會有 30% 及 1.5 倍的提升,或許於室內試拍,個人感覺 A7 II 於單張拍攝模式下對焦只有輕微的提速,不過面對反差較弱的主體,看來就較少出現前後搜尋的情況(有關 AF 表現,我們稍後借得真機會再進行更詳細的測試)。用上跟 A7 相同的 2430 全片幅 Exmor CMOS 感光元件,加上 BIONZ X 處理器,相信畫質方面大家應不會懷疑,影像於 ISO 3200 以上才出現較明顯的雜訊,至於低感光如模特兒拍攝,從眼睫毛、皮膚細紋等細節中,便可看出相機解像力亦是相當充足。
Sony 表示 A7II 的出現並不代表 A7 就此退休,而是以不同價位吸納更多用家。A7II 於 12 月 3 日至 8 日開始接受訂購並會於 12 月 12 日正式賣街。A7 II 淨機身定價 HK$12,990、套裝連 SEL2870 鏡頭定價 HK$14,990、套裝連 SEL2470Z 定價 HK$20,880(訂購期間限定),預售期間 Sony 並會附送配件套裝及 64GB SD 卡,決定好的話,不妨趁早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