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Canon EOS M3 絕地反擊!新機試玩 [附 EOS M 對焦比較]

文、攝:mic

由 2012 年推出第一部 EOS M 開始,Canon 無反經歷兩代後終於走到第三代的 EOS M3,相比起上代 EOS M2 的小修小改,今次操控以至拍攝規格都作全面更新的 M3 就讓人感覺有誠意得多。新機到底於實拍上會有多大的提升?即看我們以下的測試。

   
   

機身設計全面更新

上代 M2 推出的時候,不少用家都分不出 MM2 的分別,而 Canon 似乎亦明日千篇一律的賣相會影響用家的升級意欲,新的 M3 便首先從賣相入手。有別於 M / M2 外形偏向便攝的設計,M3 走的卻是 Prosumer 路線,特別是新增的手柄設計,便令握持的貼手感提高不少。一如不少單反,M3 快門設於手柄上方,相機於機頂另外又分別新增了曝光補償轉盤及一個可選擇 P/A/S/M 拍攝模式的轉盤,配合前後兩個快門指令轉輪,上兩代轉換設定經常要先入 Menu 的不便已一掃而空,單從操控來講,其實已接近單反。

M3 無可否認比 M / M2 都要厚,其中一個原因是機背顯示由固定改為多角度設計,一個 3 吋 Touch LCD 支援最多向下 45° 或向上 180° 揭起,不同角度取景有用之餘,更重要是方便了用家進行自拍。或者為了盡量減輕機身,相機 LCD "鉸位" 用料感覺不算重手,用家揭開使用時可能要避免碰撞了。

M3 重點之一是新增多角度 LCD 設計,可反芒進行自拍。
採用雙軸式的設計,可向下 45° 或向上 180° 揭起。 LCD 鉸位雖然單薄,但試用下感覺仍算紮實。
手柄設計令手感提高了不少。 機頂新增了曝光補償轉盤,另外拍攝轉盤現在亦可選擇 P/A/S/M 模式。
機背按鈕及轉盤。 支援外接收音咪,另外又提供 Wi-Fi 傳輸功能。
內置 NFC 功能,方便用家傳相至手機等裝置。 改用新的 LP-E17 鋰電,可拍攝約 250 張相片。
ISO 800、f/5.0、1/20s

於 ISO 800 感光下,相片除了未見明顯的細節流失,雜訊也有不錯的控制,而在低光手持拍攝下,鏡頭的防震亦是應記一功。

新增內置閃燈,唯不支援飛閃控制

有時候選擇無反,無非就是機身輕巧畫質有一定質素得來,出外時又不需要鏡頭、閃燈等一大堆配件同時攜帶,可能 Canon 亦聽到用家的意見,有別上兩代,今次 M3 亦追加了內置機頂閃燈,雖然輸出不高(GN5),但一般行街食飯的拍攝仍可應付(不過內置閃燈功能相對比較基本,除了支援 E-TTL II 外並不對應飛閃控制,手動輸出亦只有強、中、弱供選擇)。另一方面,新機於機頂 Hot Shoe 位置亦加入了電子接口,以對應 EVF-DC1 外置電子觀景器,對一班用慣單反,視 M3 作為副機的用家應該會頗為受落。

機頂增設了彈出式的內置閃燈。 提供 GN5 的輸出。
Hot Shoe 位置設有電子接口,供外接 EVF-DC1 電子取景。 接上電子取景後的模樣
左為 EOS M3,右為第一代的 EOS M。
新的 EOS M3 機身雖然比 EOS M 要略大,不過操控上就提升了不少。

AF 速度有進步

對焦過去一直都是 Canon 無反較弱的一環,坦白說 Canon 今次於 M3 未有引有更先進的 Dual Pixel CMOS AF 雙像素 CMOS 對焦技技是令人有點始料不及,不過廠方就聲稱透過改良新的運算方式,採用新一代混合式對焦技術 Hybrid CMOS AF III 的 M3 已比上代有 3.8 倍的提速(比 EOS M 更是快 6.1 倍)。從比較 EOS M 的實試中,M3 於對焦反應上確有一定進步,但光線不足的環境,兩機差距卻不如想像中大,都有一定的搜尋情況,但當轉至光線較充足的環境,就不難看出 M3 對焦俐落得多,以拍攝小孩等題材為例,成功率便應有一定的提高。

M3 用上第 3 代的 Hybrid CMOS AF III 對焦技術,主要是透過運算減少對焦前後搜尋的情況,從而加快 AF 反應。

EOS M3 vs EOS M 對焦速度比較

光線充足環境

 
EOS M3
 
EOS M

光線不足環境

 
EOS M3
 
EOS M

下一頁有 ISO 感光度、解像測試及更多實拍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29 分鐘前
Canon 在 1988 年曾經發表 EF 200mm F1.8L USM 大口徑遠攝定焦鏡頭,至今仍未推出過類似規格的鏡頭,即使在 2008 年帶來後繼版本的 EF 200mm F2L I... (繼續閱讀)
3 小時前
100 年前,Leica I 相機的誕生徹底改寫了攝影的面貌。作為全球首款量產的 35mm 相機,Leica I 型於 1925 年正式問世,其輕巧便攜的設計突破當時笨重... (繼續閱讀)
6 小時前
任天堂(Nintendo)新一代遊戲主機 Nintendo Switch 2 終於在今晚正式發表,基礎版本售價約 2,600 港幣起,預計於 6 月 5 日正式上市。 (繼續閱讀)
11 小時前
Toyota 對決 Suzuki Jimny 的車型一直有傳聞指在開發中,據日媒透露,這款車型將以 Land Cruiser FJ 之名問世,最快於今年底亮相。定位介於 Coroll... (繼續閱讀)
15 小時前
小米 Poco F7 Ultra 香港定價為 HK$,這手機打著「頂規平價」的旗號引發關注。究竟這部手機是物超所值,還是買回定價貴一點的正統旗艦機呢?看看今... (繼續閱讀)
18 小時前
以低價高配為賣點,但玩到旗艦規格的小米 POCO F7 Series,香港已經正式公佈 POCO F7 Pro 及 POCO F7 Ultra 的定價與優惠,產品定價由 HK$3,399 起... (繼續閱讀)
19 小時前
Sony 去年推出的旗艦機 Xperia 1 VI 在螢幕與相機規格上做出不少調整,例如「降級」改用 19.5:9 比例的 FHD+ 解像度屏幕,以及為長焦鏡頭加入微距拍... (繼續閱讀)
1 日前
菲林攝影近年牽起小陽春,不過總有人覺得數碼攝影當道,仍擁抱菲林會被稱不環保、慢吞吞,甚至是戀舊。不過,將來各位菲林控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一句... (繼續閱讀)
1 日前
廣汽繼 AION Y 後,再把 AION V 引入香港市場,讓純電家庭 SUV 的競爭更為激烈。AION V 延續車廂空間廣闊且實用的特色。車廂用上大量人造皮革,品... (繼續閱讀)
1 日前
「Pan 車」雖然屬於進階攝影技巧,但原來今時今日的手機也能輕鬆完成!小編最近邀請了鐵騎士阿丁,攜帶 ASUS 最新推出的 Zenfone 12 Ultra,透過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