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外遊好拍檔:Olympus 14-150mm II 展功架!

文、攝:Stephen

臨近暑假,又是一年之中的其中一個旅遊旺季。不少人都會趁著長假期前往外地舒展身心,體驗異國風情。不過如果所謂的輕輕鬆鬆仍要揹上「長中短火」連定焦鏡頭的話,相信膊頭的負擔絕不比平日上班的輕,而且不斷換鏡亦會在旅程上浪費不少時間,有時珍貴的鏡頭就因為換鏡而錯過了。以主流無反相機系統之一的 Micro 4/3,單單是變焦能力達 10X 或以上的高倍數天涯鏡已有 5 支之多,不過真真正正針對旅行時上山下海的全天候需要的,卻只有今次詳測的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4-150mm f/4-5.6 II 一支。究竟這支防滴防塵的天涯小炮畫質如何?未入手高倍鏡的應該入手嗎?不妨看看測試後再作決定。

「內涵」、外表全升級

Olympus M.ZD 14-150mm II 在今年初時隨 OM-D E-M5 Mark II 一併登場,目的除了更新原有的 14-150mm 高倍數變焦鏡頭,加強產品的戰鬥力外,筆者相信另一個原因是同期主打拍片的 E-M5 Mark II 欠缺一支「匹配」的鏡頭!雖然剛才筆者亦提及 M4/3 適用的天涯鏡頭多的是,不計 Olympus 的兩支 14-150mm 鏡頭的話,仍有 Tamron 及 Panasonic 合共 3 支的產品,但當中卻沒有一支加入防塵防水滴的全天候設計。試問拍片期間遇上或晴或雨的天氣時,接上其他品牌天涯鏡的 OM-D E-M5 Mark II 又豈非是「凍過水」?

M.ZD 14-150mm II 的改版手法跟早前的 M.ZD 75-300mm II 甚為相似,都是在光學結構完全不變下,改用新款的 ZERO 塗層及鏡身設計而推出市面。不過,M.ZD 75-300mm II 沒有加入防滴防塵設計,至少用家沒有接上 M.ZD 14-150mm II 的勇氣,讓 E-M5E-M1 及最新的 E-M5 Mark II 在惡劣而又潮濕的環境下使用。今次新鏡隨鏡附送花瓣型遮光罩,無需像第一代 M.ZD 14-150mm 鏡頭的用家掏腰包購買,跟 Panasonic 及 Tamron 的鏡頭政策甚為相似。假如 Olympus 日後可以更慷慨的為一般中低檔鏡頭附有鏡頭袋就肯定是用家之福。

 
鏡頭接環設有防水滴膠邊,提供更全面的防護,作為一支「上山下海」的旅行鏡就最合適。
 
二代鏡將遮光罩列為標準配件,早年已購買第一代 M.ZD 14-150mm 鏡頭的用家肯定滿不是味兒。

方便搭救

沿用 11 組 15 片光學結構的 M.ZD 14-150mm II 在畫質上算不上是出眾,至少跟專業級的 M.ZUIKO PRO 鏡頭有明顯的距離,全開光圈時的成像亦有點偏柔,不論是 14mm 廣角端或是 150mm 遠攝端都要將光圈縮少 2 級才有更高的解像力表現。新鏡的色差不太明顯,遇上大背光的環境下,「Fog 鏡」的問題也不是太嚴重,最新加入的 ZERO 塗膜可算應記一功。雖然 M.ZD 14-150mm II 畫質平實,解像力也不見得驚為天人,但對比只有跟機的 14-42mm 套裝 Kit 鏡及沉甸甸的大光圈鏡頭之用家來說,M.ZD 14-150mm II 之高機動性與及平穩的效能,在旅程中絕對能夠令你多拍一兩張靚相。再者,Kit 鏡、天涯鏡拍到出色作品的例子比比皆是,作為旅行用鏡,首要條件從來是方便應對不同的環境和拍攝題材,相片的解像力再高,但錯過了 Good Timing,終歸也是一張失敗之作吧!

 
 鏡身設計更富時代感,用上年前 M.ZD 14-42mm II R 鏡頭推出以來的設計風格,有別 M.ZD 14-150mm 第一代的設計。

樣本照片(使用 Olympus OM-D E-M5 Mark II;利用 Olympus View 3 將 RAW 轉 JPEG)

ISO 200、f/8、1/2000s、焦距:150mm
短評:將光圈縮了一級之後,鏡頭的解像力開始提升,處於西環對出海面的輪船之輪廓尚算實淨,只是成像帶點偏軟而已。
ISO 200、f/5.6、1/100s、焦距:150mm
M.ZD 14-150mm II 以方便易用為大前題,畫質並不是它的最大考量,在全開光圈時亦見角位的成像有點鬆散,是眾多高倍數天涯鏡頭的通病。
ISO 200、f/6.3、1/500s、焦距:120mm
相片是在攝氏 33 度於石硤尾的所謂「嘉頓山」拍攝,幸好 M.ZD 14-150mm II 外型小巧,只有 285g 重,不然在烈日當空又手持長炮及腳架攀上山丘真的會教人吃不消的。
ISO LOW、f/10、1/500s、焦距:80mm
測試相片使用鏡頭的中段焦距拍攝,改用 f/10 光圈後,相片的整體解像力立即提升,遠端的電塔及樓宇天台欄杆之線條變得實淨。雖然輪廓不致於鋒利無比,但較全開光圈的畫質好得多了。
ISO 200、f/6.3、1/200s、焦距:67mm
相片在影樓內以人造光源拍攝,由於光線為可控的,加上相機以三腳架固定拍攝,故以 67mm 中望遠焦距亦有不俗的效果,擺設上的塵埃亦清楚地描繪下來。

鏡頭變形測試

焦距:14mm
焦距:14mm
焦距:150mm
焦距:150mm

下一頁:解像力測試、暗角測試、色差測試及總結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48 分鐘前
從早前多個傳聞指出,今代 iPhone 16 系列,外型上會有不少變化,四款機型包括 iPhone 16、iPhone 16 Plus、iPhone 16 Pro 及 iPhone 16 Pro Max,... (繼續閱讀)
6 小時前
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小米 Xiaomi 14 Ultra 與 Samsung Galaxy S24 Ultra,都是今年最多鏡頭的拍攝旗艦機,今次就用上前後相機的 5 個鏡頭,... (繼續閱讀)
13 小時前
Ricoh GR III 系列一直受到市場歡迎,而 Fujifilm 推出 X100VI 更令這類大片幅便攝相機的銷情水漲船高,令 GR III 系列的產能出現供不應求情況,令... (繼續閱讀)
16 小時前
Camera Grand Prix 大賞每年由日本 Camera Journal Press Club 舉辦,已有多年歷史。獎項由來自多國的專業攝影師和攝影記者,共同選出對上一個財政... (繼續閱讀)
20 小時前
Fujifilm 一向都會將旗下最新的感光元作及處理器,由頂級機種中下放到中階的機種之上。這讓 Fujifilm 相機一向都出現中階至頂級機種都擁有相近規格... (繼續閱讀)
1 日前
雖然不少朋友都認為 APS-C 規格的相機影像質素上不及全片幅的,但現實是 Fujifilm APS-C 格式的 X 可換鏡相機卻又非常受歡迎,多部特別受歡迎的型... (繼續閱讀)
1 日前
人物 / 拍攝人物最重要的是靈魂深之窗,摒除了衣服顏色擾亂分散,注意力更集中在主角的臉孔,重點自然會落在眼睛上,人類的眼睛會透露出他的感情和... (繼續閱讀)
1 日前
Sigma 在 2013 年曾經推出過 18-35mm F1.8 DC HSM|Art 超大光圈變焦鏡頭,雖然只是對應 APS-C 片幅,但是在當年能夠有這膽量生產這些超然規格鏡頭的... (繼續閱讀)
1 日前
Fujifilm 新一代 kit 鏡 XF 16-50mm F2.8-4.8 R LM WR 面世,立即引起新、舊 kit 鏡差異的討論。舊 kit 鏡 XF 18-55mm F2.8-4 R LM OIS 在 2012 年... (繼續閱讀)
1 日前
Mercedes-Benz 曾經在電動車市場大灑金錢,研發電動車平台,主力的 EQE 和 EQS 車款亦被重視。但可惜,自 Mercedes-Benz 發現電動車銷量不如預期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