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副廠逆襲:TIPA 獲獎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24-70mm F2.8|Art 中環實拍

攝︰stranger
文:Ellen
協力:Nicole Tang 琳琳

「大三元」是每間廠的鎮店之寶,而 Sigma Art 系列中就有「兩元」在今年度的 TIPA WORLD AWARDS 2018 獲得「鏡頭組別」獎項,分別是廣角鏡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及標準變焦鏡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可見 Sigma 的鏡頭質素已在眾用家心中佔有一席位。過往不少人都有所謂「原廠情意結」,不過時移世易,相對要兼顧開發相機、鏡頭的「原廠」,專注於研發鏡頭的 Sigma 已非昔日的「副廠」了,作為一間「獨立鏡頭生產商」,質素可與原廠一較高下。今次承着 Sigma 兩支 Art 鏡獲獎的勢頭,筆者再度取得此二鏡,穿梭中環一帶的日夜,為大家帶來建築物及人像實拍,讓大家感受這兩鏡的質素是否實至名歸。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14mm、f/4、1/8s、ISO 1600
▲ 使用 14mm 配合低角度拍攝,可營造出誇張且具張力的畫面。 (大圖)

社交網絡分享相片 無需着重器材?
現時不少攝影愛好者都會在社交網絡如 Facebook 及 Instagram 等平台分享作品,但 Facebook 會壓縮相片、而在 Instagram 上載相片的解像度又不高,加上可在應用程式內使用濾鏡,彷彿再高品質的成像都會被浪費。言則攝影人對器材的要求就從此降低嗎? 如果相片質素本身欠佳、沒有層次,甚或細節不夠……後製空間就會受限,加上有些攝影的表現手法要運用鏡頭本身特性才可發揮出來,就如淺景深、超廣角拍攝等,所以器材因素仍很重要。社交平台只是「媒介」,讓大家可互相交流,看看不少知名 IG 攝影師,仍會把以單反及頂級鏡頭拍攝的作品放在社交網絡,相信對攝影有認識的人,亦能對相片質素的好壞有所分辨。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24mm、f/4、1/25s、ISO 400
▲ 鏡頭焦段直接影響構圖,就如大館這條熱門的旋轉樓梯,使用 24mm 拍攝已能影出空間感。(大圖)

靚鏡出陣 精心雕琢的「隨拍」
在便攝的世代,相機、鏡頭都走向輕量化,但 Sigma 偏偏反其道而行,以上乘的鏡頭質素讓用家忘卻其分量。固然不少人投向輕便隨拍之路,但其實很多在網絡上有「隨拍感」的作品卻經用心佈局,用硬橋硬馬的器材帶來精細的影像。筆者在使用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及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時,就充分感受到它們的「實感」,經過一日拍攝,雖然二鏡確有分量,但用起上來體力仍應付有餘。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採用11 組 17 片的設計,多達 8 片特殊鏡片,可見其 1,150g 的重量其來有自。在精密的光學結構下,即使是 14mm 一端,全開 f/2.8 光圈下拍攝成像畫質依然銳利,說到變形情況,14mm 拍攝時只有十分輕微的桶狀變形,24mm 一端就近乎「零變形」!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14mm、f/8、1/30s、ISO 200
▲ 在光圈收至 f/8 時,天空的高光邊緣位置幾乎沒有色散,而 14mm 超廣角則有利在狹窄環境拍出建築物的氣勢。(大圖)

至於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的解像力幾乎無可挑剔,在全開光圈時的成像依然銳利,甚至可媲美頂級的定焦鏡。在手持拍攝時,亦不難感受到其防震超強大,此鏡加入 OS 光學防震系統,內置 4 級防震效能,手持拍攝時,即使用了遠低於安全快門的速度如 1/5s 仍可拍得清晰的相片,讓人十分驚喜;而使用 70mm 一端時亦不易抖震,加上有大光圈加持,在或明或暗等不同環境下都能保持成像質素。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51mm、f/8、1/400s、ISO 200
▲走到另一座建築物中的較上層位置,以中距鏡頭拍攝這座建築,可消除因透視感帶來的變形,畫面較為穩重。(大圖)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42mm、f/5.6、1/250s、ISO 100
▲留意左邊樹葉的暗部仍有不錯的層次,只有出色的鏡頭才可帶來細緻的影像及豐富的後製空間。(大圖)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24mm、f/8、1/30s、ISO 100
▲ 使用 24mm 拍攝時,已能交代大環境的格局。(大圖)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24mm、f/8、1/80s、ISO 100
▲ 同樣是 24mm,採用較緊湊的太陽傘構圖,則可表現出趣味感。相中可見,白色太陽傘不會死白,
不同程度的白色都能展示出來。(大圖)

今次實拍,筆者亦試用兩支鏡拍了一組夜景相片,測試一下其解像力。f/2.8 大光圈在拍攝夜景時相當實用,尤其在較暗的環境下,不用調高太多 ISO 亦能拍到理想的效果,未有出現鬆散情況。而在手持拍攝時,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的防震出色,使用較慢快門時仍遊刃有餘。而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在鏡頭眩光的控制表現理想,對拍攝晚上燈光時很有幫助;至於在光圈收到 f/8 後,就開始可拍到型態好看的星芒,其 9 片圓形光圈可謂功不可沒。

今次拍攝時,筆者嘗試模仿社交網絡間流行的風格調色,這類風格尤其着重豐富的色彩層次,而這兩支鏡在色彩還原上亦相當出色,為後製帶來不少便利。當然高質素的鏡頭在拍攝不同的風格亦可應付自如,是次調色只為大家權作參考。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14mm、f/8、5s、ISO 100
▲ 以 14mm 拍攝的天橋透視感十足,而即使是邊緣的成像只有極微的質素下降,燈光位置也沒有明顯的色散,
整體表現令人滿意。(大圖)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14mm、f/10、5s、ISO 100
▲ 拍攝古典類建築物時能展現出磅礡的氣勢,使用 14mm 端時沒甚麼桶狀變形。(大圖)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20mm、f/8、4s、ISO 100
▲ 使用 f/8 時就開始出現好看的星芒,個人認為即使在 24mm 焦段下畫質也很好,故在拍攝星芒時,再收細一點光圈都無問題,
這也是夜景拍攝的重要一環。(大圖)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49mm、f/11、6s、ISO 100
▲ 使用三腳架固定相機拍攝幾張同一個構圖,再用軟件將車軌重疊,是常見的城市景色拍攝及修圖方法。(大圖)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14mm、f/10、3.2s、ISO 100
▲ 只要主角的臉部沒有置於畫面邊緣,超廣角視角不會為主角帶來變形問題,
反而能夠吸納更多車軌。(大圖)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24mm、f/9、8s、ISO 100
▲ 優質的鏡頭能充份發揮出相機的層次,層次為後製帶來空間。以這張相片為例,
經局部加光大廈暗部仍有豐富的細節,亦不覺得反差有不自然的感覺。(大圖)

最後筆者亦作了一點小嘗試,就是找了一串 LED 小燈串作為前景拍攝人像。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即使在全開光圈時,亦幾乎沒怎麼有色散,位置較側的主體亦沒有模糊,而 9 片圓形光圈葉片設計,亦營造出背景中圓渾的散景。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63mm、f/2.8、1/20s、ISO 1600
▲ 全開大光圈加上手持,仍可拍出清晰的相片,散景亦沒有二線性問題。(大圖)

總結
以成像質素而言,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及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的表現的確無令人失望,雖然有人認為 Sigma Art 系列鏡頭普遍較重手,不過筆者帶着兩鏡拍攝了一日仍覺得重量尚在可接受的範圍。二鏡打着高解像力的旗號,在今次拍攝中確是讓筆者感受至深,可謂無負 TIPA 獎項的美名。

鏡頭規格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 焦距:12-24mm
  • 視角: 84.1° - 114.2°(對角)
  • 最大光圈:f/2.8
  • 光圈葉片:9 片(圓形光圈)
  • 鏡頭群組:11 組 17 片,
    包括 3 片 FLD 螢石級特低色散鏡片、
    3 片 SLD 超低色散鏡片
    及 2 片非球面鏡片
  • 最近對焦:0.26-0.28米
  • 放大倍率:0.18x
  • 濾鏡直徑:不支援
  • 尺寸:96.4 x 135.1 mm
  • 重量:1150g
  • 其他:內置遮光罩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 | Art

  • 焦距:24-70mm
  • 視角:34.3° - 84.1° (對角)
  • 最大光圈:f2.8
  • 光圈葉片:9 片(圓形光圈)
  • 鏡頭群組:14 組 19 片、
    3 片 SLD 超低色散鏡片、
    4 片非球面鏡片
  • 最近對焦:0.37 米
  • 放大倍率:1:4.8
  • 濾鏡直徑:82mm
  • 尺寸:88mm × 107.6mm
  • 重量:1,020g
  • 其他:附有專用遮光罩

[資料由客戶提供]

最新消息
2 小時前
Panasonic Lumix S9 全片幅輕巧無反將於明晚(香港時間)推出,諜照亦已流出得七七八八。傳聞網剛剛表示新機的淨機身定價只為 US$1,499(折合約 HK... (繼續閱讀)
10 小時前
來自國內的 7Artisans(七工匠)除了將會發佈在第 25 屆中國國際照相機械影像器材與技術博覽會 China P&E 2024 展出的 85mm F1.8 E-mount 和 27mm ... (繼續閱讀)
12 小時前
Honda S2000 時至今日,在車迷心目中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雖說最好別破壞經典,可是有新車的話,始終都是一個能夠延續下去的好方法。自 2017 年起,... (繼續閱讀)
13 小時前
或者當初大家都無想過,Fujifilm 的第一代 kit 鏡 XF 18-55mm F2.8-4 R LM OIS 一用就是 12 年,可想而知富士粉絲有多麼渴望廠方能夠盡快推出新 kit... (繼續閱讀)
17 小時前
摺疊螢幕手機,一直被譽為是手機的未來,不過摺疊屏幕手機已經推出多年,在售價、機身重量、耐用程度等因素下,都未能成為市場主流。正當摺疊螢幕手... (繼續閱讀)
1 日前
Ricoh 在 2022 年尾正式啟動「菲林相機計劃」,將會開發 Pentax 品牌的全新菲林相機,有望可以在今年夏季見到新機... (繼續閱讀)
1 日前
Panasonic Lumix S9 全片幅輕巧無反發佈在即,繼早前流出機身前方諜照外,距離新機面世只有 3 日(擬定發表日為英國夏令時間 5 月 22 日下午 3 時,... (繼續閱讀)
1 日前
從早前多個傳聞指出,今代 iPhone 16 系列,外型上會有不少變化,四款機型包括 iPhone 16、iPhone 16 Plus、iPhone 16 Pro 及 iPhone 16 Pro Max,... (繼續閱讀)
1 日前
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小米 Xiaomi 14 Ultra 與 Samsung Galaxy S24 Ultra,都是今年最多鏡頭的拍攝旗艦機,今次就用上前後相機的 5 個鏡頭,... (繼續閱讀)
2 日前
Ricoh GR III 系列一直受到市場歡迎,而 Fujifilm 推出 X100VI 更令這類大片幅便攝相機的銷情水漲船高,令 GR III 系列的產能出現供不應求情況,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