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更新】例不虛發:Olympus E-M1X 第一手詳測

文、攝、片:Stephen

雖然有人覺得 Micro 4/3 相機不應該太大,但是已流出諜照多時的 Olympus OM-D E-M1X 卻是正正要向外間證明專業級相機的手感和功能是要與機身的外型掛鉤,亦是暫時市場上惟一一部專業級無反相機決意走向傳統旗艦單反機的外型。究竟 Olympus OM-D E-M1X 會為 Micro 4/3 系統日後帶來怎麼樣的變化,而近二萬六千港元的價位又能否得到現時使用高階 Micro 4/3 相機的用家之歡心?至於在技術含量上,又能否會令 Olympus 粉絲乖乖付鈔?

行「雙旗艦」,E-M1X 不會取締 E-M1 II
小編在諜照後流出不久已經有幸看到 OM-D E-M1X 的「真身」,第一個感覺相信不少人都會猜想得到,就是「做乜咁大隻」。雖然小編現時主力使用的 OM-D E-M1 II 在一眾 Micro 4/3 相機亦不見得非常細小,但是一機一鏡在「不拆鏡」的情況下放入小型相機袋內亦游刃有餘,反之 E-M1X 就需要「拆鏡」來兼顧運輸時的機動性,對於像小編一類心態的 M4/3 用家確實要時間適應。像 E-M1X 這個結構上的問題,其實小編亦有請教過 Olympus 的代表,Olympus 表示 E-M1XE-M1 II 日後會同時發售,實行「雙旗艦」的方案,E-M1 II 會作為一個更輕巧和高機動性的選項,至於今日發表的新機 E-M1X,顯然是針對相機在對焦上、機件可靠性,以至是操控上有更嚴格要求的人,而當中不少更是需要拍攝運動和生態一類較為極端的題材。

▲E-M1X 採用一體式機身設計,將過往 E-M1 II 需要分拆的垂直手柄成為機身的一部分,專業味道提升不少,不過若是由 E-M1 II 升級的用家,應該要時間適應相機 Form Factor 的變化。
▲E-M1X 手柄的曲線弧度較 E-M1 II 更為明顯,用來承托中指的位置更為深入,握持起來十分舒服。
▲設有多重選擇器方便用家來設定對焦點的位置。

大機身有助一鍵一功能
E-M1X 那沉實的手柄當然吸引,不過操控卻是此機其中一個強調的地方。機身大部分的按鈕的位置都經過重新編排,特別是機身外型增大後,能夠容納按鈕的位置就更多,像常用的 ISO 感光度和白平衡按鈕都被獨立出來,而按鈕的大小、高度都經過考量,務求用家在拍攝的過程中無需將眼睛離開觀景器就已經得悉調校中的項目。至於最令 E-M1 II 用家所著迷的,相信是 E-M1X 機背的兩個像 Joystick 的多重選擇器,多重選擇器可以用來調校對焦點的位置,Olympus 相機用家無需像昔日要在十字鍵上周旋,又或者直接在觸控屏幕選擇對焦點,操控上更為直接了當,與其他品牌的旗艦機甚為相似,而且兩個多重選擇器設計亦已經考慮到用家拍攝橫度和直度相片均要追求一致操控的要求。雖然 E-M1X 操控上確實有不少提升,但是 Menu 選單按鈕被抽離在右手拇指可以接觸的範圍,變相用家當要在 Menu 內游走時,一定要雙手操作,反之現時 E-M1 II 幾乎所有按鍵都可單靠右手拇指操作,論方便的話似乎 E-M1 II 亦有它的優點。

▲像 ISO 和曝光補償亦設有獨立的按鈕,而為了避免用家按錯鍵,像 ISO 鍵的邊緣就設有凸點提示,即使帶上手套亦不怕分辨不到按鈕。
▲機頂軍艦部分的線條好像隱藏了內置閃光燈,不過其實 E-M1X 一如很多旗艦機一樣,為了防塵防水滴的考慮而不設內置閃光燈,反而 Olympus 在 E-M1X 這個位置收藏了 GPS 全球定位系統、高度計、氣壓計和指南針,並可以將地理數據紀錄在相片或影片內。
▲E-M1X 使用的 EP-17 橡膠眼罩比以往 Olympus OM-D 使用的更舒適和更實淨,因為橡膠眼罩是過往 Olympus 相機最易損毀的小配件呢。
▲E-M1X 兩個 SD 卡插槽均支援高速傳輸的 UHS-II 制式。
▲垂直手柄末端設有一個凹陷位置,一來可以為手型較大的人用來擺放尾指,二來是作為連接 AC-5 交流電轉換器(另售配件)。

IPX1 防潑水能力「承諾」
Olympus EM-1X 的機身秉承高階 OM-D 系列相機的防塵防水滴設計和攝氏零下 10 度的耐寒能力,可是過往同類型機身並沒有標明可抵禦能力之標準,故用家在使用時有時只可以抱著「各安天命」的心態。而 Olympus 今次在擁有 40 萬次快門壽命的專業級 E-M1X 訂明其防水級別達到 IPX1 的標準,成為市場上僅有的廠商在一般運動相機以外,為高階產品許下的防潑水能力承諾。至於 E-M1X 機身內部亦設有熱導管,可以將機身內部熱力快速散走,避免在長時間高速連拍或拍 4K 影片時,出現過熱的情況。電子觀景器方面,E-M1X 沿用 236 萬像素解像力面板,數字上難與部份擁有 369 萬像素的 EVF 面板媲美,不過由於 Olympus EM-1X 的電子觀景器採用 120fps 逐行掃描的方式,可以帶來較高的流暢度,即使小編使用 18fps 電子快門作追焦連拍亦幾乎看不到有黑屏的出現。對比 E-M1 IIE-M1X 的觀景器看起來更舒服,原因是 Olympus 再次將放大率提高至 0.83X(相當於 35mm 相機標準),亦與 Panasonic G9 的一樣(按:G9 使用的是 369 萬像素面板),大幅超越 E-M1 II 的 0.74X之餘,亦好過一眾全片幅無反相機(按:暫時全片幅機種最好為 Nikon Z6Z7 的 0.8X)。

▲E-M1X 的電子觀景器取景效果,其放大率 0.83X(相當於 35mm 相機標準)。
▲E-M1 II 的電子觀景器取景效果,其放大率 0.74X(相當於 35mm 相機標準)。
▲內置電池盒可以裝上兩枚 BLH-1 鋰離子充電池。
▲機側設有收音咪、耳機、HDMI 及 USB 3.0 Super Speed 連接端子。
▲E-M1X 終於可以利用一般 USB 流動電源充電。

第一款支援 USB PD 標準的相機
要知道旗艦相機的產品週期動輒至少 3 至 4 年,規格上能夠有少許前瞻性就不會予人有落伍之感。今次 Olympus E-M1X 的雙 SD 卡插槽終於同樣支援 UHS-II 高速傳輸方式,不再因為 Slot 2 存取速度較慢而未能夠盡用 UHS-II 格式記憶卡。而更令人驚喜的,是 E-M1X 是世界上第一款支援 USB PD(電源傳輸)的相機,用家可以使用最大 100W USB PD 標準電源為相機供電,最短可以在 2 小時就能經 USB 接線為機身兩粒 BLH-1 電池完成充電(按:E-M1X 套裝是提供兩個 BCH-1 高速充電器和兩粒 BLH-1 電池,如果同時以兩個充電器一同充電,每粒電池的標準充電時間會是 2 小時)。當然,100W USB PD 標準電源裝置並不是每位擬選購 E-M1X 的用家亦會考慮添置,但是 E-M1X 用家日後就可以利用普通 USB 流動電源為相機充電,可惜小編實試過後就未能做到邊充邊影相。另外,若看規格,Olympus E-M1X 的870 張續航力(CIPA 標準)算不上亮麗,特別是 E-M1X 是一部內建兩粒電池的機種呢,不過在實際使用下,小編發現 Olympus 這個 870 張數據是相當保守的,因為早前曾經接上 M.Zuiko Digital ED 300mm F4.0 IS PRO 拍攝全場為 90 分鐘的足球比賽,竟在不斷追焦、連拍和有時使用 Pro Capture 模式下,仍可以一粒電池拍攝近 2,100 張相片!

▲早前小編攜同 E-M1X 及 M.Zuiko Digital ED 300mm F4.0 IS PRO 拍攝足球比賽,單是使用一粒電池就已經可以在 90 分鐘的比賽拍攝近 2,100 張相片。
▲E-M1X 底部設有 Lock 鎖定鍵,在以上位置時,相機的垂直手柄部分和快門鈕將不能運作。(與一般外加垂直手柄的操作原理一樣)
▲至於 C-Lock 為可自定的鎖定方式,可以針對水平前/後轉盤、垂直前/後轉盤,甚至指定按鈕是否運作,避免用家誤觸按鈕或轉盤而更改拍攝設定。(按:較常遇到的是垂直手柄之前後轉盤會被不經意轉動)
▲C-Lock 的鎖定方式多元化,按鈕、操控桿、方向鍵,甚至是轉盤都可以被個別鎖定,讓攝影師不會有誤觸的問題。

樣本照片

▲ISO 200、f/8、1/800s、焦距:57mm(等效焦距:114mm)、鏡頭: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2-100mm F4.0 IS PRO
試拍的其中一日有幸遇到藍天的日子,又可以重遇經典的「OM 藍」色彩。雖然當日陽光普照,E-M1X 結合 M.ZD 12-100mm F4.0 IS PRO 鏡頭得來的 7.5 級 Sync IS 同步防震技術幾乎用不著,但是小編用來在長洲遊走,此鏡的焦距在絕大多數場景下均非常合用。
▲ISO 200、f/6.3、1/50s、焦距:12mm(等效焦距:24mm)、鏡頭: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相片的色彩還原度高,細緻部分亦十分清晰。
▲ISO 400、f/5.6、1/40s、焦距:34mm(等效焦距:68mm)、鏡頭: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2-100mm F4.0 IS PRO
影像解像力十分細膩,從模特兒的毛衣上的紋理可見一班。

Olympus OM-D E-M1X 規格:
http://www.dcfever.com/cameras/specification.php?id=2318

更多 Olympus OM-D E-M1X 樣本照片:
http://www.dcfever.com/cameras/viewsamples.php?set=1549

第二頁: 解構智能主體檢測自動對焦

第 1 頁第 2 頁第 3 頁第 4 頁
最新消息
1 小時前
Panasonic 將會在稍後於美國洛杉磯舉行的 Cine Gear Expo 2024 發表 Lumix GH7 新機,品牌在社交媒體 X(前稱 Twitter)和 YouTube 平台預告發表新... (繼續閱讀)
2 小時前
雖然反射鏡頭入光量較細之餘,畫質較一般折射式鏡頭遜色,但是由於可令望遠拍攝變得更有機動性,加上擁有「冬甩圈」散景,對於鍾愛特別拍攝效果的影... (繼續閱讀)
4 小時前
DCFever 和 OSM Hong Kong 將聯同 YouTuber 暴力 Violencee 生活誌合辦一場 Reels 講座,與大家分享如何拍攝並編輯 Reels 去記錄日常與旅行點滴! (繼續閱讀)
6 小時前
一向以嚴謹和安全而聞名的日本車廠,近來不斷被揭發做假事件。自 Toyota 子公司 Daihatsu 以虛假資料來取得國家認證後,日本國土交通省便開始調查其... (繼續閱讀)
6 小時前
iPhone 今早作出更新 iOS 17.5.1 系統,雖然未有加入新功能及表情符號,不過就修正了一個重要問題,值得大家留意。 (繼續閱讀)
11 小時前
Sony 有傳重整產品線,將會推出比 Xperia 1 系列定位更高的手機產品。最近流出次世代 Xperia Pro 手機的概念,可謂將 Sony 最頂尖的技術整合在新機... (繼續閱讀)
12 小時前
自從 Apple Vision Pro 的推出,激發了不少商廠對虛擬實景裝置的使用,Spacetop G1 就是透過 AR 眼鏡,達至用家可享受虛擬 100 吋 1920 x 1080 OLED... (繼續閱讀)
1 日前
記憶卡品牌 Lexar 早幾個月曾經發表殿堂級的 Armor 系列 SD 卡,其 UHS-II 規格主打專業用戶。不過,若非高速連拍超高解像相片,又或者要拍攝 6K ... (繼續閱讀)
1 日前
攝影人都知道相機、鏡頭是既貴重又脆弱的器材,出遊或出差時相機袋必定要跟身。為何這位攝影師卻如此大意竟把相機袋寄艙,結果導致悲劇發生? (繼續閱讀)
1 日前
Panasonic 在上月尾發表輕巧全片幅入門無反相機 Lumix S9,據稱品牌將會在日內再次出招,發表 Lumix GH7 或固定鏡頭相機。由於 Panasonic 盟友 Leic...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