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明察秋毫之末:Voigtlander Macro 110mm F2.5 測試

文、攝:Stephen

Sony 全片幅 E-mount 強勢,不少鏡頭廠商都願意為其推出兼容鏡,像 Voigtlander 近年均每年最少推出兩支三支 E-mount 鏡頭應市,利用 Sony 全片幅無反相機在機身防震上的優勢,進一步擴大自家手動對焦鏡頭的版圖。早年 Voigltander 還是以推出超廣角定焦 E-mount 鏡頭為主,不過近期已經開始染指超大光圈,以至是微距鏡頭的領域。而在去年尾,Voigtlander 就推出 Macro APO-LANTHAR 110mm f/2.5(E-mount)「百微」級別鏡頭,為想玩手動鏡頭的 Sony 全片幅無反相機的用家多了一個新選擇。

用料扎實,惟外對焦差少少
Voigltander 鏡頭「墜手」就人所共知,特別是這支 Macro 110mm F2.5 因個子夠大,配合全金屬鏡身就簡直是觸感十足。鏡身前端刻有紅、綠、藍三色線,代表此鏡用了 Voigltander 最高規格的 APO-LANTHAR 光學設計,屬廠方最優秀的鏡頭,這光學設計可追溯至在 1953 年出現。Voigtlander Macro 110mm F2.5 用上外對焦設計,鏡筒因拍攝距離遞減而伸長,對於用慣當下採用內對焦設計的微距鏡之影友可謂絕不習慣。為了令用家方便調校焦點,這支鏡頭的對焦行程亦非常之長,由「無限遠」至 0.35 米最近對焦距離,對焦環的迴轉角度足足有近 480 度,就連鏡身上放大率/對焦距離刻度亦要以兩行來顯示,幸好兩行用字的顏色以紅/白來區別,使用起來亦不會錯看當前的放大率。由於外變焦的鏡身長度在 1:1 放大倍率和無限遠拍攝時足足差了一倍,在近拍時為了避免前組鏡片碰到主體,較理想的使用方法是先擬定照片的放大倍率,然後再前後移動身體作對焦。

▲鏡頭安裝在 Sony A7 III 後的樣子。
▲鏡頭使用外對焦設計,鏡頭長度隨著放大率變大而增長,使用上不及內對焦的微距鏡那麼方便。
▲鏡筒內部設有坑紋及絨毛,可以避免內部反射而形成光害。
▲鏡頭在日本製造。
▲鏡筒前端亦設有由紅、綠、藍三原色所組成的「三間」圖案,用來突顯 APO-LANTHAR 鏡頭針對色彩還原的功效。

明察秋毫級數
Voigtlander Macro 110mm F2.5 設有電子接點,可以回傳 EXIF 拍攝數據予機身,而鏡頭亦可以支援 Sony 無反相機的機身 5 軸防震和數碼修正功能,只要適當運用相機的峰值對焦功能或放大檢視,取景和構圖亦非很困難。作為一支微距鏡,最大賣點當然是解像力是否到達「明察秋毫之末」的級數,測試時配以 Sony A7 III 試拍,發現此鏡在解像力表現和色差控制均在水準之上,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與 Voigtlander Macro 110mm F2.5 的光學設計有關。在此鏡的 12 組 14 片光學結構內,全數 8 片的特殊光學鏡片均為 APO 特殊低色散鏡片,有效杜絕色散的問題。此外,由於 Voigtlander Macro 110mm F2.5 用上三組浮動機械結構來調整光學鏡組,讓鏡頭在整個對焦範圍都可以有極高的清晰度和準確還原三原色的色彩,即使在最大 F2.5 光圈時已有合用的效果。

▲對焦環迴轉幅度超過 360 度,故鏡身出現白色及紅色合共兩行的放大率標記。
▲設有 10 片光圈葉片。
▲金屬遮光罩內部設有坑紋。
▲鏡頭表層塗膜反射出淡綠色為主的光芒。

 

樣本照片(使用 Sony A7 III 拍攝)

▲ISO 400、f/8、1/500s
 在接近 1:1 等倍放大時拍攝的照片,即使用上 f/8 光圈,在超近對焦距離下,其景深亦十分淺薄,手動對焦時的難度大增。不過,看到連花蕊上的「毛毛」也可以清晰地捕捉下來時,就覺得剛才的辛苦體驗也是值得的。
▲ISO 100、f/7.1、1/160s
 從荒廢單車上的沙粒和鐵鏽看到此鏡的描寫力很高。
▲ISO 200、f/2.5、1/200s
全開 f/2.5 最大光圈時的解像力亦強得可怕,合焦平面上的樹皮、以至是小樹葉上的紋理表露無遺,而焦外散景也很柔和。 

Voigtlander Macro APO-LANTHAR 110mm f/2.5(E-mount) 規格:
https://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1144

Voigtlander Macro APO-LANTHAR 110mm f/2.5(E-mount) 樣本照片:
https://www.dcfever.com/lens/viewsamples.php?set=1554

 

變形像差測試(使用 Sony A7 III 拍攝)

短評:四邊的線條十分筆直,幾近看不同有任何可察的變形像差現象。

下一頁:解像力測試

第 1 頁第 2 頁第 3 頁
最新消息
37 分鐘前
全景相機市場競爭激烈,近年已有不少國內品牌成功搶佔 GoPro 的地位,當中以 Insta360 最為進取。而早前根據根據市場統計,Insta360 已連續 6 年穩... (繼續閱讀)
1 小時前
曾幾荷時,小弟拍荷首選新田荷塘,喜歡那份自然質樸。 (繼續閱讀)
2 小時前
DJI 新機 OSMO 360 登場!搭載 1 吋感光元件 F1.9 大光圈,支援最高 8K 50fps、10-bit 同 D-Log M,可見新機相當着重畫質!作為最輕 360 相機,仲有... (繼續閱讀)
4 小時前
Toyota Noah 與 Voxy 小改款將推出,日媒本來預測的發表時間是在 10 月,但最新的消息指出,新車將提前至 9 月 1 日正式發表。這次的小改款將主要針... (繼續閱讀)
5 小時前
Nothing 旗下品牌 CMF 正式推出新一代智慧手錶 Watch 3 Pro,這款集健康監測、AI 教練與獨特設計於一身的全能運動手錶,為穿戴裝置市場帶來全新選擇。 (繼續閱讀)
9 小時前
HONOR 近年來在 AI 技術、電池研發與影像系統等領域投入大量資源,成果已獲得市場廣泛認可。適逢 HONOR 影像部門成立一週年之際,首席影像工程師羅... (繼續閱讀)
10 小時前
一年一度「家電.家居.博覽」將於2025年8月14日(四)至8月18日(一)於灣仔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買新相機、新鏡頭開箱一刻,本應充滿期待,不過來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攝影師 Viktoryia Shkel,她的開箱歷經卻十分「奇幻」,尤如「來回地獄又折返人... (繼續閱讀)
1 日前
Toyota 曾透露他們正著手研發一款車型較細,且車價平民向的 Pickup 車型,之後外界普遍推測這款新車會以 RAV4 為基礎而成,因為更適合市區環境使用... (繼續閱讀)
1 日前
隨著智慧型手機攝影科技的躍升,正徹底改寫城市紀實的本質。相比單反相機仍須肩負不少裝備、更換鏡頭而錯失關鍵瞬間,Samsung Galaxy Z Fold7 以 2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