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大師技驚四座:Sony FE 12-24mm F2.8 GM 搶鮮詳測

文、攝:Stephen

今個 7 月的攝影器材界十分熱鬧,Canon、Nikon 和 Sony 均有傳會推出新品,其中最先彈出的就有 Sony 號稱地上最強的超廣角變焦鏡頭 FE 12-24mm F2.8 GMSony FE 12-24mm F2.8 GM 同時兼具 F2.8 恆定光圈變焦,以及 12mm 超廣角規格,而且亦保持相當的機動性,此鏡將會在 7 月尾於香港上市,建議售價為 HK$21,990。本網亦在早前從 Sony 借到這支大師級鏡頭,並配以 6,100 萬像素的 Sony A7R IV 進行試拍,第一手為大家送上 FE 12-24mm F2.8 GM 的用後感。

由「大三元」變成「大四喜」
Sony 恆定 F4 光圈變焦鏡頭家族隨著 2017 年推出的 FE 12-24mm F4 G 終於合攏,以四支鏡頭(FE 12-24mm F4 GZeiss Vario-Tessar T* FE 16-35mm F4 ZA OSSZeiss Vario-Tessar T* FE 24-70mm F4 ZA OSSFE 70-200mm F4 G OSS)涵蓋超廣角、標準,以及是遠攝焦距,若連同本身的「大三元」系列及 FE 24-105mm F4 G OSS,Sony 的高階全片幅鏡頭已經相當完善。今次 Sony 決定開發 FE 12-24mm F2.8 GM,個人覺得 Sony 有意為市場訂立一個新標準,因為過往的「大三元」、「小三元」鏡頭系列,都是由 Canon 和 Nikon 主導,而大家多年來已經習慣恆定大光圈變焦鏡一定是三支,以及所涵蓋的焦距範圍。至於當中能否作出突破,亦很視乎廠方是否「生性」,以及有沒有參考用家的意見,只不過今次「大四喜」的領頭羊變成 Sony 跑出吧了!

▲FE 12-24mm F2.8 GM 安裝在 A7R IV 也是有一定份量。
▲鏡尾設有濾鏡框架,可以安裝薄片裝的濾鏡,比 FE 12-24mm F4 G 更貼心。
▲設有防塵防水滴膠邊。
▲鏡頭於中國製造。

人無我有
市場上主打超廣角的恆定光圈變焦鏡有不少,Canon、Nikon、Sigma,以至是 Sony 自家亦都有,像 Canon EF 11-24mm F4L USM 在 2015 年發表時就已經在市場上相當突出,將全片幅超廣角焦距伸延至 11mm,而此鏡亦成功在傳統「大三元」鏡頭外再加開一條專業超廣角產品,不過相信礙於 Canon EF 11-24mm F4L USM 已有 1,180g 重,Canon 在開發時沒有考慮改用更高階的恆定 F2.8 光圈設定。即使來到全片幅無反相機年代,Canon 已經推出較單反版本 EF 16-35mm F2.8L III USM 更廣角的 RF 15-35mm F2.8L IS USM,牌面上有點不及 Nikon 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或無反版本的 NIKKOR Z 14-24mm F2.8 S)和 Sigma 14-24mm F2.8 DG 系列(DN 無反版),不過 Canon 的就可以使用前置式濾光鏡片,對於部分影友亦會算是一個重大的加分位。至於 Sony 今次的 FE 12-24mm F2.8 GM,其規格設定(12mm 超廣角同時兼備 F2.8 大光圈)很明顯是看著多個廠家的產品空檔而來,對於追規格或者在拍攝題材有個別要求(如:星空、運動)的影友有一定的吸引力,故就算以 HK$21,990 開售,個人覺得在市場上「人無我有」的情況下,會吸納到高消費力的用家。當然,Sony 本身的「小四喜」之一的 FE 12-24mm F4 G 亦是一支好鏡,推出了三年多已建立了不少口碑,若不介意沒有 "G Master" 的光環和稍細的入光量,以性價比而言仍是 Sony 全片幅 E-mount 用家的首選。

▲變焦環設有六個主要刻度,迴轉幅度不足 90 度。
▲提供可自定的對焦固定按鈕。
▲鏡頭表層的塗膜反射出淡綠色的光芒。
▲與同級鏡頭比較,Sony FE 12-24mm F2.8 GM 更細更輕巧,不過 847g 的淨重亦看到此鏡有一定的份量。
▲0.28 米的最近對焦距離。

首支加入後置濾鏡設計
雖然 Sony FE 12-24mm F2.8 GM 作為同級鏡頭中更細和更輕巧的的恆定大光圈超廣角變焦鏡頭,但是 847g 的淨重接上 665g(連電池)重的 Sony A7R IV 亦有一點份量,系統沒有明顯的「頭重尾輕」,但是論平衡感一定是小一號且只有 565g 重的 FE 12-24mm F4 G 會更好。作為 G Master 系列的專業級鏡頭,FE 12-24mm F2.8 GM 保持一貫的扎實感,防塵防水滴鏡身上設有可自定的對焦固定按鈕,至於鏡尾就提供後置濾鏡架,是第一支 Sony E-mount 鏡頭有這樣的設計,而隨鏡頭包裝已附有切割用的模板,以便用家自行切割薄身的濾鏡。 

不同焦距視角比較
▲12mm
▲14mm
▲16mm
▲18mm
▲21mm
▲24mm

第二代納米塗層加持
光學實力一直是 G Master 鏡頭著力的地方,FE 12-24mm F2.8 GM 用上 14 組 17 片的光學設計,特殊光學鏡片數目已有 9 片,當中包括 1 片非球面鏡片、2 片 Super ED 超級低色散鏡片、3 片 ED 低色散鏡片及 3 片 XA 極致非球面鏡片,比例較 FE 12-24mm F4 G 的略高。在 FE 12-24mm F2.8 GM 前組那枚凸出的鏡片為現時在 Sony GM 鏡中最大的 XA 極致非球面鏡片,而在鏡片的塗層亦一併升級,由過往的 Nano AR Coating 納米防反光塗層提升至 Nano AR Coating II 的第二代,有效減少在逆光環境下光斑和鬼影的形成。實試時除了解像力令人鼓舞外,FE 12-24mm F2.8 GM 的色差控制表現相當出色,在全開光圈和背光的環境下也難以看到紫邊或色散,不過有點要批評的是鏡頭原生的光學設計控制變形像差較弱,需要配合預設已啟動的機身數碼修正功能才有優秀的像差變形控制效果。至於最近的對焦距離與同級鏡頭一樣為 0.28 米,利用近拍和大光圈拍淺景深照片一樣沒有難度。

四組 XD 極致動態馬達,連拍不會被拖慢
Sony FE 12-24mm F2.8 GM 使用 4 組 XD(eXtreme Dynamic)極致動態馬達,級數較 FE 12-24mm F4 G 的 Direct Drive SSM 馬達更為高級,同時由於對焦鏡組以四組馬達來驅動,合焦的反應亦相當快和準確。再者,原廠高性能和先進的鏡身馬達可以配合相機的高速連拍功能,故不會出現部分副廠鏡用於 Sony A9 系列級數的機種時,連拍速度被拖慢的問題,對於利用超廣角鏡和高速機身連環快拍千鈞一髮的運動場合,FE 12-24mm F2.8 GM 相對副廠鏡自然就更得心應手。

 

樣本照片(使用 Sony A7R IV 拍攝)

▲ISO 100、f/6.3、1/80s、焦距:19mm
鏡頭的解像力十分驚人,遠距離以中間焦段下亦可以看到海鮮舫上的雕飾,船上第二層刻上的「富貴榮華」四字也沒有明顯的含糊。
▲ISO 400、f/2.8、1/60s、焦距:12mm
全開 F2.8 光圈時的中央部分解像力亦見十分驚訝,香爐上的小字以及紋理亦可一五一十地記錄下來,影像上方的高反差處也沒有明顯的紫邊。
▲ISO 100、f/8、1/200s、焦距:12mm
啟動相機預設的數碼修正後,拍攝建築物也看不到礙眼的畸變情況。

Sony FE 12-24mm F2.8 GM 規格:
https://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1292

Sony FE 12-24mm F2.8 GM 樣本照片:
https://www.dcfever.com/lens/viewsamples.php?set=1720

 

變形像差測試(使用 Sony A7R IV 拍攝)

關閉數碼修正
▲焦距:12mm
▲焦距:14mm
▲焦距:16mm
▲焦距:18mm
▲焦距:21mm
▲焦距:24mm

 

啟動數碼修正
▲焦距:12mm
▲焦距:14mm
▲焦距:16mm
▲焦距:18mm
▲焦距:21mm
▲焦距:24mm

短評:FE 12-24mm F2.8 GM 原生的光學結構對於變形像差控制的情況只算是一般,可以看到在關閉相機的機身數碼修正功能後,在 12mm 和 14mm 測試焦距都有嚴重的桶狀變形,及至 16mm 和 18mm 時的表示最好,至於當去到望遠部分的 21mm 和 24mm,又可以看到影像有輕微的枕狀變形。啟動相機的變形像差數碼修正功能後,FE 12-24mm F2.8 GM 拍出來的線條也變得筆直,不過要反思的是當然以光學工藝修正畸變就最為正統吧。

下一頁:解像力測試

第 1 頁第 2 頁第 3 頁
最新消息
50 分鐘前
Apple 宣佈即日起推出 Apple Intelligence 重大更新,用戶只要將裝置升級至 iOS 18.4、iPadOS 18.4 或 macOS Sequoia 15.4,即可獲得更多語言支援與... (繼續閱讀)
7 小時前
「橋唔怕舊,最緊要受!」,愛搶錢的 Bandai 深明此道,明白舊作只要加鹽加醋,又可以當新作推出。呢招最近就用在「超合金魂 GX-40SP 六神合體 CHO... (繼續閱讀)
10 小時前
踏入 2025 年第 2 季,亦是不少公司每個財政年度的開始之時,而 Nikon 傳聞中的全片幅入門級無反相機 Z5II 最快於日內發表。據了解,Nikon 計劃於 ... (繼續閱讀)
16 小時前
傳了很久的奇瑞汽車終於在香港發表,而且更一口氣推出三款新能源車型,硬派越野純電 SUV JAECOO 6 EV 成為焦點,以及純電 SUV OMODA E5 及超級混能... (繼續閱讀)
17 小時前
HUAWEI Pura X 昨日正式在中國市場推出,香港水貨隨即火速到港。首批貨源定價 HK$9,600,延續近年 HUAWEI 新機輕微溢價的慣例。我們在店內搶先實測... (繼續閱讀)
23 小時前
Flipears 去年推出的純銀殼耳機 Artha,以其精緻的外觀設計吸引了許多目光,甚至被視為可穿戴的飾品。今年,Flipears 再次推出兩款新作——Aegis ... (繼續閱讀)
1 日前
來到三部曲,如果大家仲未睇[首部曲]和[二部曲]的話,務必扲返個連結,緊貼個行程,唔好甩呀!過左水壩,大家就乖乖順路排隊坐登山纜車上[黑部... (繼續閱讀)
1 日前
風景的種類有很多,從宏偉的山峰到微觀的花草,每一種風景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可以展現大自然的多樣性與美麗。請各位看看 PeterPenn 對今次每月大獎... (繼續閱讀)
1 日前
Apple Music 近期推出四項新功能,包括「用 Apple Music 做 DJ」、「聆聽指南」、「個人化建議」及「編輯精選電台」,進一步強化其擁有超過一億首歌... (繼續閱讀)
2 日前
小米最新推出的旗艦耳機 Buds 5 Pro 分為藍牙與WiFi兩個版本,定價分別為1,399港元和1,599港元。對於有意入手的消費者來說,該如何選擇?我們實際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