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tephen
每個品牌的相機都會有不同的色彩調子,有的說某某相機鏡頭拍人像或風景比較好,有的就可能說相對某些品牌比較編紅/綠,有的更認為鏡頭鍍膜對照片的色彩表現也有奠定性的影響。過往在菲林拍攝年代,影響照片色調的元素大多只是集中在菲林和鏡頭兩部分,當然菲林在沖洗和由晒相店「打相」的過程中也可能會發揮神奇的角色,不過彈性始終沒有數碼相機那麼大,因為機色可調校的項目除了包括色調、對比度、飽和度外,相機的色彩模式也有不同的曲線設定,故對於那些品牌「發色」較好的問題,有時都是屬於相對而非是絕對的答案。
因為色彩很多時都是屬於主觀的個人喜好,有的影友長時間使用一個相機牌子的話,很容易會對系統的色調入腦,對於其他牌子的色彩風格很自然會有一種所謂排外的情緒,而在判斷上就自然會以長期的「經驗」在「相對」之下比較出來。當然,就算是換著是另一個相機牌子的用家,也會對別的品牌產生另一個「相對」答案,故此有時真的很難作準。要突然間接受不同的色彩風格,對影友影響最大會是轉會後的感覺,因為他們除了需要適應新系統操作外,第二個最直接對用家有影響的,就是顏色上的體驗。
雖然有人會覺得影 RAW 便可以減少有關問題發生,但是如果拍攝量大,而且拍出來的照片也並非是作較專業或嚴謹的用途,經過相機影像處理器後「加鹽加醋」,以至是「優化」得出來的 JPEG 影像色彩,往往是用家最常接觸得到的,亦是對相機品牌「發色」的第一印象。有相機品牌會考慮用家的意見,令相機的「發色」更加貼近主流意願,減少轉會用家對其的抗拒感,可見「發色」雖然會是某一些相機品牌的特色,但這個特色不代表可以完全不變,只要衝破一般人對色調的主觀體驗,相機的發色重不重要,大家的心目中應該都會有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