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細過 M4/3?Panasonic 全片幅無反 S5 輕裝上路

文:Stephen

Panasonic 在去年加入全片幅無反相機的大家庭,與不少同業的策略一樣,為了省靚招牌和展示實力,第一波產品的定位通常以中高檔為主。不過 Panasonic S1 系列的「騷肌肉」不單止在功能上,即使連外型和動輒達 898g 至 1,052g 的重量(S1R:898g、S1:899g、S1H:1,052g),亦都令不少影友大吃一驚,部分更覺得失去無反相機輕巧的原意,要求 Panasonic 未來的新機在保留 S1 系列的卓越影相和拍片功能之餘,大幅減少機身體積,而這個任務終於交由定位更低的入門型號 Lumix DC-S5 來完成。簇新的 S5 僅有 630g 重,功能上亦可以稱之為一部迷你版的 S1,新機淨機身建議售價為 US$1,999(折合 HK$15,592),連 Lumix S 20-60mm F3.5-5.6 鏡頭的套裝版則賣 US$2,299(折合 HK$17,932),歐美市場最快在 9 月中推出,而為了提高新品的反應,美國 Panasonic 表示在 9 月底前於當地預訂 S5,廠方即時免費付送 L-mount 版本的 Sigma 45mm F2.8 DG DN|C,出手算是十分闊綽!

Panasonic S5 外型上算時細得出奇,皆因新機的外觀較 Micro 4/3 格式的 GH5 還要細,但就用上與 S1 一樣的 2,400 萬像素全片幅 CMOS 感光元件,而感光元件前亦不設低通濾鏡。雖然是入門機,但是 S5 仍然用上鎂合金機架和防滴防塵配置,而用家亦可以按手感和拍攝需要而為 S5 外加直度電池手柄,擴充性較同級機種稍強。S1 的標準感光度範圍為 ISO 100 - ISO 51200,可延伸至 ISO 50 - ISO 204800,與 Canon EOS R6 一致,至於 5 軸機身防震功能亦繼續成為座上客,淨機身可以做到 5 級修正補償能力,較 S1 的 5 軸 6 級的低,不過如配合內置光學影像穩定器的 Lumix S 系列鏡頭,S5 與 S1 在 Dual I.S.2 雙重防震技術下,一樣可以做到 5 軸 6.5 級的快門補償效果。而 S5 的機身防震系統亦可兼容超高解像度拍攝模式,透過拍攝和合成多張照片可以輸出高達 9,600 萬像素的 JPEG 影像或 RAW 檔案。


▲5 月時發表的 Lumix S 20-60mm F3.5-5.6 成為 S5 的套裝鏡,這奇特的焦距用於拍片的話卻又出奇地合適,加上 350g 淨重,用來拍 Vlog 也很方便。


▲S5 沿用 S1 的 2,400 萬像素全片幅感光元件


▲S5 改用成本較低的 236 萬像素電子觀景器,而非 S1 系列的 576 萬像素規格


▲S5 提供雙 SD 卡插槽,其中一個支援更高速的 UHS-II 格式 SD 卡。(S1、S1R 為 SD 卡插槽及 XQD/CFexpress 插槽各一的設計)

對焦系統方面,S5 仍然用上對比度檢測自動對焦系統,與一般無反相機早已引入大量相位檢測自動對焦點來說算是相當「異類」。雖然以對比度檢測作為自動對焦系統的核心,不過 Panasonic 的 DFD(Depth From Defocus)散焦測距技術在全片幅的 S1,以及 Micro 4/3 系統的高階機(如 G9GH5)等已經得到驗證,當鏡頭和感光元件用上 480fps 的最高檢視速度,S5 就算單憑對比度檢測自動對焦亦擁有快至 0.08 秒的自動對焦能力。在機械快門和電子快門模式下,S5 的追焦連拍能力也有 5fps(固定焦點為 7fps),稍遜於 S1 的 6fps 追焦連拍,不過新機的 Buffer 數量似乎減了不少,因為 S5 最多只可連拍 24 張 RAW 或 24 張 RAW + JPEG,僅僅為 S1 的三分之一左右(S1 可連拍 90 張 RAW 或 70 張 RAW + JPEG)。另外,S5 在對焦演算法方面亦略為加強,令對焦猶疑的時間更短,而「人工智能對焦技術」除了過往的人類檢測、臉孔檢測、眼晴檢測及動物檢測外,亦加入頭部檢測功能,故就算人物在畫面上完全背向 S5,S5 依然可以憑藉頭部檢測成功對焦。


▲S5 採用側揭式屏幕,而非 S1、S1R 的 3 軸翻揭式設計


▲S5 可以安裝直度電池手柄來提升手感和延長拍攝時間


▲機身採用防塵防水滴設計


▲機架以鎂合金製造而成


▲「人工智能對焦技術」加入頭部檢測功能

Panasonic 無反相機在攝錄市場上亦有一定的支持者,而 S5 可以在 APS-C 裁剪模式下拍攝 10-bit 4:2:0 的 4K60p 影片,或以全片幅拍攝 10-bit 4:2:2 的 30p 或 24p 的無裁切 4K 片。當以 4K 8-bit 攝錄時,S5 完全沒有攝錄時間上的限制,而在 4K 10-bit 的話,就會因為考慮機身溫度問題,設下 30 分鐘時間的限制。另外,S5 亦提供 Log 拍攝功能,其 V-Log 和 V-Gamut 模式能夠提供 14 級的動態範圍,令攝錄師在後期編輯影片和前期的燈光設置時可以更方便。Panasonic 亦表示,會在今年的稍後時間為 S5 提供韌體更新,將會強化拍片功能,屆時會引入 DCI "Cinema" 4K 格式、RAW 影片輸出,以及 Vector Scope 顯示功能。


▲早前隨 Micro 4/3 相機 DC-G100 一併引入的 DMW-SHGR1 攝錄手柄亦可以套用在 S5 身上,方便用家拍 Vlog。


▲S5 支援 Dual I.S.2 雙重防震技術,配上合適的鏡頭,最高可以得到 5 軸 6.5 級的防震功效,至於純機身防震的修正效果為 5 軸 5 級。

查詢:2833 0955(信興電器)

最新消息
2 小時前
GoPro 近期動作頻頻,先是自行流出 Max 2 的消息搶佔市場關注度,接著在 DJI Osmo 360 發佈當天,竟有人曝光了 GoPro Max 2 的機身內部實拍圖。這... (繼續閱讀)
8 小時前
小時候總是嚮往住在大屋,但長大後才慢慢發現,即使住在三層獨立屋,其實也有不少顧慮!好像一個人獨自在二樓,突然聽到樓下有聲音,卻不知是否該前... (繼續閱讀)
8 小時前
對於剛踏入耳機發燒領域的新手而言,總會面臨一個經典難題:究竟該將預算投入高階耳機搭配中階播放器,還是優先購置頂級播放器搭配入門耳機?這個問... (繼續閱讀)
8 小時前
各位手機用戶需提高警覺,在商場、咖啡廳或機場等公共場所使用充電設施時務必謹慎。過去駭客常用的「充電劫持」(Juice jacking)手法,是透過公共... (繼續閱讀)
16 小時前
Insta360 近年來幾乎壟斷全景相機市場,一提起 360 相機都自然會想到 Insta360 的產品。不過,這個「定律」可能話變就變,因為 DJI 近日以全新 Osm...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全景相機市場競爭激烈,近年已有不少國內品牌成功搶佔 GoPro 的地位,當中以 Insta360 最為進取。而早前根據根據市場統計,Insta360 已連續 6 年穩... (繼續閱讀)
23 小時前
曾幾荷時,小弟拍荷首選新田荷塘,喜歡那份自然質樸。 (繼續閱讀)
1 日前
DJI 新機 OSMO 360 登場!搭載 1 吋感光元件 F1.9 大光圈,支援最高 8K 50fps、10-bit 同 D-Log M,可見新機相當着重畫質!作為最輕 360 相機,仲有... (繼續閱讀)
1 日前
Toyota Noah 與 Voxy 小改款將推出,日媒本來預測的發表時間是在 10 月,但最新的消息指出,新車將提前至 9 月 1 日正式發表。這次的小改款將主要針... (繼續閱讀)
1 日前
Nothing 旗下品牌 CMF 正式推出新一代智慧手錶 Watch 3 Pro,這款集健康監測、AI 教練與獨特設計於一身的全能運動手錶,為穿戴裝置市場帶來全新選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