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lex
拍人像,約定俗成會使用 85mm 焦距,於是從規格上看,85mm f/1.2 成為大家認定的「人像鏡王」。 不過,有人提出 105mm f/1.4 和 135mm f/1.8 由於焦距更長,光圈卻相差無幾,更適合用來拍人像。財力豐厚的影友甚至認為 200mm f/2 才是終極人像鏡。 4 四種規格到底哪個最適合用來影人?攝影師 Manny Ortiz 透過以下影片,嘗試為大家找出答案。
他找來 Canon RF 85mm f/1.2L USM、Nikon AF-S NIKKOR 105mm f/1.4E ED、Sony FE 135mm f/1.8 GM 和 Canon EF 200mm f/2L IS USM 作為代表。這 4 支鏡頭都是高階產品,影像有一定質素,但基於先天規格,就擁有不同的特性。例如拍攝距離,參考攝影師身旁的警告路牌(見下圖),以半身構圖計,除 200mm 鏡頭以外,其餘 3 支鏡頭的拍攝距離相差不大,基本上可以跟模式特輕鬆溝通。但換了全身構圖之後,即使使用 85mm 鏡頭,攝影師跟模特兒看來頗有一段距離,相信說話要刻意加大聲量,對方才能清楚聽見,若使用 200mm 鏡頭的話,說話恐怕要用上對講機!
▲半身人像照的拍攝距離比較。
▲半身照的實拍效果比較。
接著下來重點輪到背景的虛化表現上。無論拍攝半身抑或全身構圖,85mm f/1.2 的背景虛化能力已經很優異,而隨著焦距增加,背景也變得越來越模糊。大家還可以留意散景的光點,感覺上 Canon 兩支鏡頭的光點看來好像大一點,感覺上會令照片顯得較夢幻。不過要強調的是,這個特色相信與品牌有關,並不是同焦距鏡頭的共有特性。
▲全身照的拍攝距離比較。
▲全身照的實拍效果比較。
Manny 個人意見認為,4 支鏡頭都適合用來拍人像,並讓影友就需要的效果而提供一些彈性。傳統的 85mm 鏡頭在各項特性上都保持理想的平衡:主體銳利、背景模糊、適當的工作距離,只需前後移動幾步,便能在半身及全身構圖之間輕鬆切換。105mm 鏡頭的背景虛化能力會再高一點,並能保持適當的溝通距離。135mm 鏡頭的背景虛化能力雖然再高一點, 但他覺得拍攝時跟模特兒的距離太遠,溝通有困難。這個問題在 200mm 鏡頭上更加明顯。此外工作距離過長亦是主要問題。除非只拍攝「大頭」相,否則 200mm 鏡頭基本上只能在戶外,空間充足的地方才能使用。當然,令人咋舌的售價(HK$46,880)也成為它無法普及的一個重要原因。
▲Canon RF 85mm f/1.2L USM 實拍效果
▲Nikon AF-S NIKKOR 105mm f/1.4E ED 實拍效果
▲Sony FE 135mm f/1.8 實拍效果
▲Canon EF 200mm f/2L IS USM 實拍效果
Manny 在影片會中會對這 4 支鏡頭作出更詳細的比較。大家如有興趣,可到他的 YouTube 頻道,收看其他器材測試及攝影教學影片。
來源:Manny Ort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