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Alex
玩得定焦鏡,當然想要最大的光圈。以 35mm 定焦鏡而言,在 2019 年底推出的 Sigma 35mm F1.2 DG DN Art 目前定價已降至不到 HK$9,000,可謂最容易負擔的「上車」選擇。其實預算較緊拙的影友也可考慮最新推出的 Sigma 35mm F1.4 DG DN Art,雖然光圈小半級,卻換來更輕巧的鏡身,日本市場的定價是 115,500 日圓,折合約 HK$8,283,性價比其實更高。新鏡預計上市日期是 2021 年 5 月 14 日。
【售價更新:Sigma 35mm F1.4 DG DN Art 香港定價 HK$6,900】
▲Sigma 35mm F1.4 DG DN Art 僅重 640g(E 接環版本),配搭 Sony A7 III 使用尚算就手方便,機鏡平衡感亦良好。
根據 Sigma 的資料,35mm F1.2 DG DN Art 及 35mm F1.4 DG DN Art 均源自 35mm F1.4 DG HSM Art。35mm F1.2 DG DN Art 追求最高的規格與拍攝表現,代價是稍為偏大與偏重的鏡身(12 組 17 片光學結構,82mm 濾鏡直徑,E 接環版本重 1,080g)。畢竟兩者都是 35mm F1.4 設計,35mm F1.4 DG DN Art 的規格相對較似 35mm F1.4 DG HSM Art(11 組 13 片光學結構,67mm 濾鏡直徑,E 接環版本重 755g),光學結構為 11 組 15 片,濾鏡直徑同是 67mm,但重量卻縮減至 640g,絕對是追求輕便的影友的一個喜訊。
▲鏡頭採用 11 片光圈葉設計,濾鏡直徑僅 67mm。
▲對焦模式切換鍵下方是 AFL 對焦鎖定按鈕,預設功能是鎖定對焦點。
▲ISO 200、F1.4、1/500s
以接近最近對焦距離拍攝,背景的虛化程度不算高,但焦點成像的高銳利度令中央的花卉更顯突出。
光圈可切換為無段式操作
在外觀上,35mm F1.4 DG DN Art 與 35mm F1.2 DG DN Art 可說是大同小異,只是前者的體形較小。接近前組鏡片的對焦環仍然非常闊大,近鏡尾設有光圈環,光圈值以三分一級遞進,刻度清晰。為配合拍片需要,光圈環在分級定位(Click-stop)設計以外,也提供無段式操作,變換光圈過程不會發出噪音,變換焦點時畫面觀感會顯得較自然。至於 AFL
對焦鎖定按鈕,除了預設的鎖定對焦功能,用家亦可自訂其功能,迎合個人操作習慣。新鏡依舊不設追對焦距離窗,兩支鏡最明顯的差異在於鏡身右側加上光圈環鎖定鍵,可以將光圈環鎖定在 A(自動光圈/機身設定光圈)位置,或限制光圈環在 F1.4 至 F16 之間轉動。
▲光圈環以三分一級遞進,刻度清晰。
▲鏡身右側設有光圈環鎖定鍵,可以將光圈環鎖定在 A 位置,或限制光圈環在 F1.4 至 F16 之間轉動。
▲透過 Click 開關鍵,可將光圈環設定為無段式操作,避免在更改光圈時發出噪音。
35mm F1.4 DG DN Art 特別針對各種各樣的色差問題作出改進,因此在 11 組 15 片光學結構之中,用上 6 片特殊鏡片,當中包括:2 片 SLD 超低色散鏡片,1 片 ELD 特低色散鏡片,1 片 FLD 螢石級特低色散鏡片,以及 2 片非球面鏡片,用料可謂頗「重手」。配合 Sony A7 III 拍攝,無論用哪個光圈,影像的反差及銳利度感覺都比 35mm F1.2 DG DN Art 高,細節頗清晰分明,「通透感」強烈。此外,廠方強調鏡頭在最大光圈之下,特別針對矢狀慧差(Sagittal Coma Flare)作出改善,避免成像邊緣上的光點出現像拉扯的問題,十分適合用於天文攝影。
▲ISO 400、F1.4、1/1,000s
用於紀實主題,只要將拍攝距離拉遠一點,使用 F1.4 也有足夠的景深覆蓋主體。
▲鏡頭在日本製造,並提供 Sony E(見圖)及 L 接環版本。
▲遮光罩明顯比鏡頭更闊。坑紋裝飾以下位置特別用上像矽膠的物料製造,有防滑的功效。
▲Sigma 35mm F1.4 DG DN Art 鏡片結構圖。
▲ISO 640、F2、1/200s
收至 F2 光圈,眼前的建築物(包括左邊的行人天橋)差不多都在清晰景深範圍之內。由於成像有高銳利度的特性,建築物的密集線條也絕不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