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lex
影友不太健忘的話,應該還記得標榜「先拍攝、後對焦」的光場(Light Field)技術,市場上亦曾經有過一款叫 Lytro 的光場相機。雖然 Lytro 公司在 2018 年已被 Google 收購,但光場技術其實沒有消失過。新一代高階手機上都會配備「鐳射鏡頭」(或稱作光學雷達和 3D 景深鏡頭),其實正是光場技術的核心:記錄場景中的「深度」(Depth)資料。德國初創公司 K|Lens 繼續利用深度(Depth)資料,針對全片幅相機而研發出新一代的光場鏡頭。
這支光場鏡頭的型號名為 K|Lens One。簡單來說,鏡頭內設有特別的光學組件,能將鏡頭前的場景一分為九,每個的視角都會跟其餘八個有些微差別。這九個影像會以 3 x 3 排列方式,連同深度地圖(Depth Map)記錄在一張相片上。K | Lens 指出,這設計等同利用 9 部相機,從不同角度拍攝同一個場景。
▲K|Lens One 鏡頭渲染圖
目前,K|Lens One 已披露的資料還不多。但按現有的資料推算,成品照片的解像度很可能只有相機原生解像度的九分一。舉例來說,用 4,500 萬像素的全片幅相機拍攝,最終可能只輸出 500 萬像素的照片,此解像度對一些用家來說或許不足應用。同樣地對拍片而言,鏡頭可能只夠輸出 1080 全高清解像度,要求 4K 解像度的用家也許只能望門興嘆。
▲K|Lens One 設有特殊的光學組件,效果等同用 9 部相機拍攝同一場景。
資料又指,K|Lens One 將支援 EF、F、E、L、RF 和 Z 接環,但需要「額外的轉接環」。一般估計,鏡頭會提供 Canon RF、Nikon Z 及 Sony E 接環,然後用家可透過適當的轉接環,裝到其他接環的全片幅相機上。
此外,根據官方網站上的介紹,利用 K|Lens One 拍攝的深度地圖(Depth Map),除了「拍攝後才對焦」,後製上亦可加入更多玩法,例如:加長或縮短景深、根據「深度」來設設遮罩(方便作出不同的編輯處理),甚至設置兩個焦平面!
▲利用深度地圖(Depth Map),還可以後期改變景深。
▲甚至設置兩個焦平面。
▲深度地圖亦可作為建立編輯遮罩的工作。圖中例子是前景校亮,遠景校暗。
K|Lens 表示,K|Lens One 預計在今年的夏季或秋季,通過 Kickstarter 眾籌及上市。有興趣的影友可留意 K|Lens 網站的最新消息發布。
▲官方網站表明 K|Lens One 快將在 Kickstarter 上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