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asonic 與 Olympus 既是同盟,又是對手,而針對高階輕便無反市場,雙方便分別推出了 GX1 與 E-P3,對於有意入手 M4/3 的用家來說,難免會感到「心大心細」。為比較 Panasonic GX1 與 Olympus E-P3 的實拍表現,本站便特意找兩機進行比拼,實行於畫質上一較高下。
實拍測試 1
測試條件:
Pansonic GX1:LUMIX G VARIO 14-42mm / F3.5-5.6 ASPH. / MEGA O.I.S. 、ISO 200、f/8.0、AWB (JPEG)
Olympus E-P3: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ISO 200、f/8.0、AWB (JPEG)
Panasonic GX1 [ Ori ]
Olympus E-P3 [ Ori ]
Panasonic GX1 | Olympus E-P3 |
|
|
|
|
實拍測試 2
測試條件:
Pansonic GX1:LUMIX G VARIO 14-42mm / F3.5-5.6 ASPH. / MEGA O.I.S. 、ISO 200、f/8.0、AWB (JPEG)
Olympus E-P3: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ISO 200、f/8.0、AWB (JPEG)
Panasonic GX1 [ Ori ]
Olympus E-P3 [ Ori ]
Panasonic GX1 | Olympus E-P3 |
|
|
|
|
實拍測試 3
測試條件:
Pansonic GX1:LUMIX G VARIO 14-42mm / F3.5-5.6 ASPH. / MEGA O.I.S. 、ISO 800、f/8.0、AWB (JPEG)
Olympus E-P3: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II R、ISO 800、f/8.0、AWB (JPEG)
Panasonic GX1 [ Ori ]
Olympus E-P3 [ Ori ]
Panasonic GX1 | Olympus E-P3 |
|
|
|
|
感光度測試
測試條件:使用相機預設 NR (JPEG)
Panasonic GX1 | Olympus E-P3 |
|
不支援此 ISO 值 |
ISO 160 | |
|
|
ISO 200 | |
|
|
ISO 400 | |
|
|
ISO 800 | |
|
|
ISO 1600 | |
|
|
ISO 3200 | |
|
|
ISO 6400 | |
|
|
ISO 12800 |
總結
以相近的定位,GX1 與 EP-3 規格上卻不盡相同,最明顯莫過於相機的感光元件,前者擁有現時 M4/3 最高的 1600 萬像素,至於後者則相對較為保守,像素維持在 1230 萬像。作為高階機款,兩機同樣強調操控,除了設有快速轉輪及自訂按鈕,亦用上方便的 Touch LCD 設計,操作靈活性可說是不相百仲。
利用較高的像素,GX1 理應有較高的解像,不過理論歸理論,很多用家其實已開始意識到像素不是一切。比較起 GX1 與 E-P3 的表現,出奇地便反而是 E-P3 稍為佔優,其中於低感光的拍攝中,相機看來便更能盡用感光元件的每個像素,提供更理想的銳利及細節還原。不過兩機在畫質上並不是一面倒,轉至高感光的拍攝,像點密度比 高的 GX1 於雜訊處理上便比 EP-3 更加聰明,以 ISO 1600 的拍攝為例,便未有太嚴重的油畫化,於保留細節方面較為出色。
透過試拍,亦可看出兩機影像取向上的分別,例如同一環境的拍攝中,E-P3 測光很多時便會比 GX1 略低 1/3 級(為求拍出相約的光度,測試時筆者便以 +1/3 級作修正)。而兩機於自動白平衡的處理上,亦明顯有所不同,其中 GX1 偏向作較多的修正,而 E-P3 則選擇保留較多的現場氣氛,可謂各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