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去了看那部講述芭蕾舞、有關《天鵝湖》的電影。
電影內容和影評不在此詳談,因我不是電影達人。
但電影裡有好些經歷、想法,和我現在所做、所教的攝影是共通的。
我常說:是怎樣的人,就會拍出怎樣的照片,與用甚麼器材技巧無直接關係。
藝術創作能反映一個人的內心。我們在台灣的攝影前輩 張宏聲老師說:「攝影作品的深度和闊度,不可能超越攝影師本身生命的深度和闊度。」
也就是說,你生命裡沒有過的,你就拍不出來。
也因此,欲改變作品,要先從改變生命著手。
片中女主角也遇上同樣的難題。在她生命的改變裡,導演或多或少的加進了主觀的判斷,也用了不少特效將這經歷跨張。越過導演的少許主觀和電影簡介的先入為主,我看不到純真破滅、墯落;我看到一個藝術家為了改變自己的演譯所作的付出和犧牲。在不討論她在片中行為對錯的前題下,她對自己專業的要求和追求是如此高貴、偉大。
另外很深刻的一句對白,出現在電影初段:"Perfection is not about control, it's about letting go."
創作並不只是技術的表演,沒有真切地投入感情,就算暴光構圖再精準也算不上是好作品。
師父 葉青霖常說:「最高的攝影技術就是忘記技術,像呼吸一樣自然。」 說的就是這回事。
當不被技術所限,將全部感情投入,拍攝當下就算有萬人圍觀,模特兒的眼中就只有你。在你所建構的世界裡就只有你們兩人:在共同的節奏裡,重新定義時間和空間。
這是一種很奇妙的體驗,絕非器材及數字上的測量可計算得到。
要記著,所說的let go、忘記,是指曾經擁有後的放下,絕非由此至終從來都沒擁有過。
假如女主角是個舞跳得很爛的人,莫說perfection,可能整個故事都不會發生。
只可說,缺少了的感情、生命裡未經歷過的感動,是不論用甚麼技術和器材都填補不了,永遠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