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漫長的婚禮拍攝高峰期工作以後,又到了比較優閒的歲月,這段時間,是給予自己調息及個人增長的珍貴時刻,我選擇了擴闊我的攝影旅程。擁有攝影及文字技巧的人,最應當什麼的工作? 那我相信會是撰寫遊記是了,我該當這樣的一個旅行者麼? 我不以為言,攝影的重點,卻要比旅遊的快慰來得更令我神怡。
選擇到中國內地拍攝,是因為我對中國有著濃厚的興趣,那種興趣並不是因為世界瞄向了我國而感到需要去觀摩,而是切實地對著中國漫長的歷史光輝及河山透出了傾軋之情。更加希望用著本身的能力,把眼中的一些觀察與感覺,用相片加上文字去把他保存下來,好成為日後對民情集散回憶之沙石。麗江對我的回憶太多,意義也很大,一個遙遙之地,埋藏著許多人的故事,也隱藏了我過去的段段回憶,有細味咀嚼的空間,更有點點回甘的餘韻。
拍攝雲南之美雖是處處如畫,但要拍得一張好的照片仍是不易,高原氣候不穩定,可以是一時三刻的陽光普照,又可以是綿密的陰霾雨水;當你擁有了猛烈的陽光,本應是拍攝的好時機,顏色在強光下自然豐富,但其實卻是好壞參半,由於天空與地面的極大光差,會讓我苦惱著地去取捨著白雲的層次,與地面主體的明暗,而要取得相當的平衡,就得小心處理。由於古城街道內的建築低矮,陽光照耀下的光暗差也就更不少,屋頂白瓦片與藍天配合的同時,屋前的橫街窄巷就因光差而黑漆無光,這是攝影的天敵。既要天空之美,也要清楚拍攝出石板街的路面細膩與層次,也就只有靜待清晨或黃昏的低反差時段,又或遇上陰霾不穩的天色,反而是最佳的拍攝時機,光線更加柔軟而均衡。
古城的房屋頂全以瓦片組成,要拍攝連續不斷的廣闊瓦頂全景照,登高是不能省下來的事,為了找尋優良的拍攝地點,我從山頂的萬古樓與山下的四方街廣場來回了不下三數次,路途雖然不太遙遠,十五分鐘即可向上走一轉,下坡就更只在十分鐘之內。高原地帶氧氣含量固然是有點稀薄,曾經也有擔心自己身體可能適應嗎?在我數次的登山中,也免不了會有喘氣的時候,高山症可沒有遇上,自己還是有點過慮。
在高樓的拍攝景區,遊人當然不少,向下眺望一整片的古城瓦頂,壯闊的景緻,該是拍攝愛好者夢寐以求的恩物,絕對不容錯失。瓦頂很多人也可以拍得到,但要拍得好卻要考慮到陽光的素質,午間猛酷的陽光,換來極大的光差,絕不是優良的時段,我來來回回正是為了要捕捉比較平均的陽光,我一直要待到四至五點黃昏前的時間,好讓陽光可以收歛一點,地面的反差可以減弱,可惜突如其來的陰雲密佈,打消了我這個柔軟的時光,只好打道回府先行休息。又過了兩句鐘點以後,揭開攔窗的紗察看一下外間的狀況,令我感到欣喻的是,天色又再度放情,而時間已然是傍晚六時半,可幸日照甚長,便抓緊這個時間再度登山,讓鏡頭好好享受一下柔軟的陽光,拍攝心中的麗江,這也令我領略到高原地帶的風雲莫測。
Charles Cheung Photography Official Web |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