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會問,攝影到了一個階段,達到了瓶頸以後的,會是什麼?
我說,到了一個瓶頸以後,穿越了,還是會有另一個,那是過程。但到了什麼的境界或地方才能成就攝影家一列?我亦曾經這樣回答過,攝影之所以能夠成家,那是因為他真真正正地擁有了自己的風格,創造了自己的氣息,而並不是取材於複製。
攝影師能夠成就自己的風格而自成一國,那是不容易的事,但我可以以偏概全地說,那亦是因為他們集了各家所成,而最後凝聚而成自家的格局,大多數成了家的攝影師,是有足夠能力地處理不同格調的攝影風,只是他們還是喜歡以自己熟悉或特別喜愛的方式去表達攝影而已。
在者,我曾經轉過了不少,嘗試過不少不同的風格,而最終亦有為自己定位,定下了一套自己喜愛的演示方式,「景、人、光」,三環相配,我所指的景主要是指在構圖中著墨,仍是我一貫的以構圖為主導,我認為構圖就是相片的中心,亦是攝影師最想表達予觀賞者的一些佈局心思,攝影師設定了要如何去告訴你一個畫面、一個時刻,帶給你一個什麼的訊息,大膽的畫面,意想不到的構圖,嶄新的視野角度,均最直接影響著整張相片所有來的震盪,感覺。
其次我會以人為重點,很多時候,大大小小的人認為我們以人像攝影為主線的婚紗攝影師,為什麼不是以人為主導,我想說,我並不是不理相片中人的死活,亦不是把人的重要性視為次等,而只是想說明,構圖比相中人更為重要一些,因為相片中的人,是來自「捕捉」,捕捉是經驗、是時機、是對面前人物最美一面的片刻認知,更是直覺。在處理人像的時候,可能我們更需要處理與人物的溝通,可以是冷酷有型,可以是帶點甜絲,可以是溫馨無限,被攝者並不是專業戲子,更重要的情況是,整個人像需要如何配合就直接由攝影師所操縱,攝影師要如何告訴被攝者散發出何種表情味道,就看攝影師的功力了。對於有優秀的模特兒遇上啞巴一樣的攝影師,那就是各自苦悶地工作的玩意。
最後就只餘下燈光了,燈光是一種考人的玩意,接觸攝影就被一大堆專業字眼所弄得昏暈,帶點詩意的就把攝影故弄玄虛的叫作「光與影」,那就是燈光。有了構圖與人的配合,大抵你就有了一幀很不錯的照片,而接下來的,是你如何去配合燈光,去製造出神來之筆。在日光日白的時間,用燈的情況可能比晚間或室內更加需要多加注意,只為了告訴你,太陽光是多麼地霸道,除了我們平日特地去製造的強光、硬光的光影效果,我相信很多的攝影師化了很多的時間與日子去籌謀對軟光的處理方式,賣力地模擬最順眼的自然光,歇力地去除那討厭的光影,概括地說,沒有了光就沒有了顏色,我對色系是有一定的追求,有人喜歡長時間曝光去吸盡那微薄的月光,有人喜歡佈置十頭八顆的燈光,假如是拍大片或一場電影,絕對有這種需要,但我見得最多的反而是刻意的勞師動眾。其實專業是你用上最簡單、最少的器材而能夠做到相同的效果,而非只管出盡法寶,用上最名貴、最專業的器材去換取不值一晒的結果。好的器材自然容易水到渠成,但那亦要看官有否操作的能力。
攝影本就是多變,刻意求變是學習的一條漫長階梯,到了一個時間,就會慢慢匯聚成了你獨特的攝影取態,意即風格。風格可以是明顯的,如不明顯就可能仍帶著他人的影子,努力出走,為自己的風格特式好好地建立一個形態﹐成就一家。
Charles Cheung Photography Official Web |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