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少年時代,跟隨父母往來澳門,是需要用上四個小時的船程,那種附有臥鋪的大船,緩慢而巨大,但卻令我們欣喜的是,船上倒有丁點讓我們高興的娛樂設施,由於當時年紀尚少,不可能進入賭場,吃角子老虎機就只能從電視中認知,但在大船卻是自由進出,玩過通透。
初次自己親身踏足澳門,距今已經有十多年了,那個時間的記憶依然猶新,提著我的第一部菲林相機,只有單一的鏡頭,卻用上了大部份當暑期工辛苦賺回來的資本,現在回想起來,眾多品質娛樂不買,卻沒頭沒腦地栽進了攝影的世界。
那個時間金錢不足,對於每一格菲林就很是珍惜了,因為成本的關係,一般也拍得很少,不像現在的踴躍,隨隨便便百多二百張,要知道,一卷菲林底片才三十六格,用數碼相機的角度,二百張的數量實在區區之數,但計算在菲林裡已有五卷之多了。不計菲林的價錢,只銷後期製作的沖印程序已經不菲,大抵對當時的我來說是一個大的數字。但這種種環境,也就迫使了我認真地去拍攝每一張相片,造就了今天的攝影基本技術得以磨練,以有限張格,儘量地拍得好。
澳門可以攝影的地方實在很多,新式古式,悉隨尊便,但也離不開大三巴牌坊、松山燈塔及主教山等攝影重鎮,當然龍環萄韻就是那慬餘下的完整色彩,萄人風味。澳門是便於創作的,元素多而緊密,有賴於他的濃縮,能夠在短短時間就能收集了眾多不同拍攝元素,嚴如一個天然的外景基地。
澳門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地方,地方比香港要細小,但繁榮景況卻從不差於香港,賭城重心更日漸勝於美國拉斯維加斯,以往的古樸味道,葡萄牙人的遺城依舊,卻也開始被新式的賭場酒店覆蓋那輝煌,由風塵演變成都會的繁華,的話是令人樂於陶醉。惹上了攝影的關係,澳門街也一躍而成為了攝影的重鎮,來往的次數也就頻繁,當初的陌生已不復見,換來的是如同香港般親切,且不生兩樣,澳門的朋友也漸漸多了起來,感覺就少了那份走到異地之感。
以往會有買手信的習慣,但外遊太多,反而沒有了這種興趣。特別是澳門,那就可能是那親切感,從不感覺自己身處外遊之地,正如走到了國內一樣,生活圈只是隨著社會發展而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