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記錄片中拍攝星夜的變化錄像,以一般拍攝方法不太可行,要用上長時間曝光加上間隔拍攝法(TimeLapse),才可以將星夜以『相片/影片』的方式,將星空變化仔細變化記下來。
星流跡拍攝方式,可參考舊的文章,已有教學。
http://www.dcfever.com/column/read.php?id=1962
http://www.dcfever.com/column/read.php?id=1981
這次不多分享天文知識及相片內容,集中說一些影片上的處理特效,讓星夜隔時拍攝,錦上添花。
分享中使用軟件為Adobe AfterEffects,當你完成了拍攝及相片的處理後,如想星光變化更有動感,可以加入一個名為TimeBlend Fx的特效,做出殘影拖尾的星光效果。
最常套用這特效,多數人會選擇拍攝以北極星為軸心,做出東上西落的周日運動。
因地球是由西轉向東,出現的拱極星流跡影像。(點都要教少少天文知識的~XD)
透過拍攝周日運動的拱極星流跡加上TimeBlend後,帶出明顯的東上西落之動態效果,亦是大部份人喜歡做的效果。
入門TimeBlend
一個與過去時間影格的混合效果,你可以想像是殘像的混合,當中還有一些細節可以調節,做出不同效果。
最為主要的調較是Lighten(疊合光位)。
Accumulation 則控制拖尾的長度
如果想尾部的消失痕跡感覺,可以控制Compositing Options
*由於每一段影片都有不同,參數也不一樣,要多嘗試。
—————————————————————————
進階:Mask Animation Key
很多喜歡做隔時星空影片的朋友,也會使用這個效果,但遇上了雲、銀河或面積比較大的畫面變化,TimeBlend做出的殘影,會令畫而十分凌亂,所以一般只會看見北面及天朗氣清,與萬里無雲的版本。
以下是銀河+雲流+星流跡+TimeBlend 的示範,你會發覺畫面的殘像令構圖不太美觀,所以比較少人做東南方的星流跡隔時。
即使你是拍攝北面拱極星流跡,但香港處於沿海地,加上多山,容易形成雲氣,由其拍攝到一半的時間才出現,還是不能預測的。
這時影片的特效處理就能夠幫助到你,AfterEffecte是絕對專業的軟件,不少從事電影或後期人士都常使用。
Mask & Key是最基本的工具。
先基本做了TimeBlend效果的影片,作最下層的Layer,將你要獨立處理的部份細分為兩部份。
一.)銀河
二.)雲流與地景
先處理銀河:
1.將project內的影片,拉入時間軸中,與photoshop Layer一樣,上層會蓋過下層。
2.關掉最下層做了TimeBlend效果的Layer
3.用鋼筆勾畫想要的部份
4.控制Mark Path、Mark Feather、Mask Expansion,調較想要的Mark效果。
*重點:
因為銀河是會移動的,所以固定的mark,是不能作出對應的。
於Mark Path 的傍邊有一個時鐘的icon,按下就會Auto key,時間軸中,就會出現Key frame,代表那一影格中,記下關鍵影格。
這時你可以移動時間軸,定下key frame的時間,選回鋼筆控制mark,只要一移動mark,就會自動落下key frame。
至於key frame的定立位置與時間,那就看銀河的移動,手動追回就可以。
地面/人/雲流 處理
以一樣的方法,不過地景,我會選放在最上方的圖層,以蓋過原本的畫面,而且會將地面mark勾出外圈,以免穿崩。
重複之前用銀河用的技巧就可以了:
銀河+雲流+TimeBlend
這個方法,希望於夏季銀河拍攝的旺季,可以多一點創作空間,星夜好好睇也好好玩的~
--------------------------------------
這個應用方式,是比較進階的技巧,大家要多練習,與需要了解多一些After Effects的基本功,才更得心應手。
而且星空隔時的拍攝,還有很多技巧,有興趣的朋友們~
欣賞更多我的作品或一同參與星樂創作,歡迎Facebook追蹤分享:
FB:https://www.facebook.com/MewChuPhotography
IG:https://www.instagram.com/mewchuphotography/
還有希望大家攝星的同時,珍惜香港餘下不多的觀星地,不要用太強力的電筒、小一點玩手機、尊重郊野地點是公眾地方互相尊重及不要留下垃圾,讓觀星地持續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