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與感覺 @ 攝影美學隨筆 (3)

dcf-travel-img-30167

前篇提出兩個思考題:一、 怎樣的作品才會令人有感覺,才會令人欣賞? 二、 看畢加索的畫我沒感覺,也不懂欣賞,到底是美還是不美?

要回答這兩個問題其實不難,因為答案己在上回文中提到了;關鍵在於「認知感覺」。但在探討認知感覺之前,我們暫且擱下視覺藝術不表,改為讀讀唐詩。先來一首流行程度較高的。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此詩用字淺白,小學生也朗朗上口,但他們讀來大都只是音韻悠揚,沒有甚麼感覺可言,因為他們不知何謂緬懷追憶。然而對較年長的人來說,卻不難從文字中感受到唏嘘惆悵;若對文字修辭有認識的人,又會欣賞作者文學技巧的高妙;對創作背景有所考究的,可能會感受到一份如煙似夢的男女之情。這就是認知不同,感受不同。此作品成功之處,在於包攬大批受眾,從小學雞到文人學者,各種文化閱歷階層都會為之所動。

再看另外兩首。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能入選唐詩三百首,差極有限。但與第一首相比,閱讀後面兩首而有所共鳴的人,肯定比前者少。因為詩中所描寫的內容相對狹窄,若不懂秦淮商女,不知周郎二喬,真係唔多知佢噏乜。當中典故,正是認知不足者的欣賞障礙。沒認知,也就沒有感覺。

人的感覺大概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與生俱來的,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 (或者可加上第六感;假如你認為有的話)。這些感覺很直接,例如被打會痛,遇冷會凍,震耳欲聾等等。另一種則是後天的、間接的、透過先天感覺加上認知而產生的。例如一個人從未曾親歷過冰天雪地,但看到電視屏幕中冰天雪地的景像會感到寒意,是因為或多或少經驗過寒冷的冬天,加上可能來自雪柜的,對冰雪的有限認知,以及來自各種媒體關於冰天雪地的,潛而默化式洗腦而產生的感覺。又例如,對某人某物日久生情;情感,也是一種後天感覺。先天感覺大部份人都會相同,但後天感覺,由於是透過認知而產生,心理多於物理,每個人的認識不同,經歷不同,觀念不同,文化不同,對同一事物的感覺亦會不同。正因如此,美的觀點亦並非絕對;不但會因人而異,更會時移世易。唐代美女珠圓玊潤,現代美女仙風道骨,就是很好的說明。

由此可見,藝術作品能否感動受眾,引起共鳴,就要看其表現方式與內涵是否與受眾的認知相配合。對牛彈琴,夏蟲不可語冰,說的就是這道理;也算得是第一個思考題的答案。

套用同樣的方法分析,第二個思考題的答案,亦呼之欲出:畢加索的畫肯定是美,因為有識之士都是這麼說!我看了沒感覺,只因為小弟不懂欣賞,對其畫作中的美認知不足,尤其是那些立體主意抽象作品。

如此說來,審美標準豈不是很主觀?到底客觀的審美標準是否存呢?筆者之見,傾向並不存在;存在的,只是於某一特定時空,某一群體對美的共識而已。看看時裝潮流,就容易理解這一點;回看數十年前的時裝,別說現今的年青人,當年的年青人也會覺得老套。

問題似乎愈搞愈複雜。原來藝術作品之美,有些一看就明,有些又要有相當認知才懂欣賞;既有雅俗共賞,亦有曲高和寡。連觀賞的資格也欠奉,更遑論創作了!攝影之路,頓然曝光不足,一片黑暗!

且別急於變賣相機鏡頭(送給小弟倒無妨),須知理論不等於實踐,不懂車天車地,並不表示不能拍出好作品。只是,若要拍出好作品,多學、多思考一點理論,肯定有幫助。

下一篇,我們會嘗試探討「堅離地」的抽象藝術。

為什麼要探討抽象藝術?因為攝影源於寫實,包拗頸。

 

相關文章 -
從美術到視覺藝術 @ 攝影美學隨筆 (1)
從藝術到美學 @ 攝影美學隨筆 (2)
並不抽象的抽象 @ 攝影美學隨筆 (4)

攝光寫影 -
www.facebook.com/pageposer

 

分享感想
  • 阿零
    @2018-01-04 12:44:02
    這篇頗有啓發性,加油
    攝光寫影 
    @2018-01-05 18:21:47
    多謝鼓勵!師兄啲文章也不錯呀。生動有趣!
攝光寫影 的其它文章
騙子是怎樣煉成的?城門谷初荷 攝光寫影 .3 日前 唔使問阿貴,肯定又係因為地球暖化。 每年五月,荷花攝影愛好者整裝待發。然而今年,時屆五月下旬,綜合探子回報,城中大小荷塘仍只是小花三兩,未成氣候。屈指一算,半信半疑,時候應該差不多了吧?於是翻查以往... (繼續閱讀)
Suno, 合作愉快!(有片,有 AI) 攝光寫影 .5 月 13 日 一向都有興趣將多幅硬照組合剪輯成為影片,並且加上合適的配樂。然而這看似不大複雜的事情,卻有幾個實在的難題。 首先是版權問題。大部份現成的歌曲音樂,都有版權保護,不可胡作非為。其次是歌詞內容大都不能與... (繼續閱讀)
文化現像隨筆 攝光寫影 相對專業的人像拍攝,業餘興趣性質的,很多方面都是求求其其,得過且過,草根階級尤其如是。採用甚麼服裝、道具、化妝,主要看「貨倉庫存」而定。就以這次屏山文物徑拍攝為例,原本打算拍旗袍,然而庫存就只有旗袍...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繁花似咁 攝光寫影 去年底國內上映的電視劇《繁花》爆紅,紅的程度,以發紫形容還不足夠。因為那不只是紅,而是在相當程度紅出個文化現象。文學、歷史、政治、文化、流行音樂,一時間,網上媒體繁花競放,嘩啦啦的甚麼都被拉落水,沾...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春城飛花到人間 攝光寫影 「曾經滄海難為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九唔搭八的兩句,其實都與賞花相關,也能與今次小弟到南昌公園拍攝黃花風鈴扯上關係。 曾幾何時,南昌公園的黃花風鈴仿佛獨市生意,短短一段黃花隧道,導致萬人空... (繼續閱讀)
不拘一格攝櫻材 攝光寫影 今年春節姍姍來遲,急景殘年與梅花山櫻的花期重疊,加上過年前的一陣忙碌,便錯過了拍攝的機會。真的是那麼忙嗎?撫心自問,更大的原因還是懶。 去年年初,側聞有關當局計劃在城門河邊栽種更多的觀賞花卉。果不...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當心中的一切隨光 攝光寫影 著名的地標不易拍。困難之處,在於同樣的地點,如何才能拍得與眾不同?因此,拍攝一些具知名度的地點之前,小弟通常都會稍稍思考一下可以如何演繹。這次到粉嶺皇后山印度廟拍攝也不例外,大概思考了半分鐘。 曾...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自動,or not 自動 攝光寫影 攝影班中,經常有人提出類似以下的問題:幾時用自動曝光?幾時用手動?而我回答的 model answer 會是:可以手動就手動,唔可以手動就自動。似乎講咗等於冇講,卻是非常正確兼且好用的指引。 其實以上的答案,還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