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謂畫意攝影?
畫意攝影(Pictorialism)是攝影的一個門類,它的出現是伴隨繪畫而誕生,跟繪畫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我們都知道在攝影沒有誕生之前,負責記錄人物肖像、歷史事件、神話宗教等題材都是由畫家來負責。
而攝影的誕生,想把畫家所負責的這部分功能試圖取代,他們的創作理念是要把照片拍得跟油畫一樣典雅莊嚴,拍攝的題材也跟油畫一樣有人物肖像、神話宗教等。並且在構圖上也要從繪畫上尋找靈感,試圖模仿。甚至為了達到自己想要的藝術效果,會通過暗房技術,把幾十張照片拼貼疊合,而這種流派便是畫意攝影,真正的用光來繪畫,強調主題美、色調和構圖,不滿足單純現實記錄的攝影。
當時,就出現這流派很有名的「藝術攝影大師」奧斯卡·古斯塔夫·雷蘭德(Oscar Gustave Rejlander,1813年-1875年),大家可看他的著名作品《人生的兩條道路》(Two Ways of Life)。
這是一副採用了20多個模特,30多個底片,在兩張相紙上疊放拼貼,耗時數周才完成。
在構圖上面模仿拉斐爾(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的著名油畫《雅典學院》,採用對稱式構圖。
說到這裏,大家對畫意攝影應該有一些基本的認識。
早期,有些攝影的有識之士,對畫意攝影是加以批評,否定。他們認為攝影不是繪畫的附庸品,而應該有自己獨立的藝術表現形式、藝術特點。
這種批評緣自繪畫在見證攝影術的誕生,取代自己記錄寫實的功能後,在高舉「繪畫已死」的口號之下轉向立體畫派,抽象畫派的創作上,重新找回繪畫的定位。但攝影卻一直以模擬古典油畫為能事,未能找到自己新的突破點,按此發展下去,攝影也終將走向歷史終點而心存著急。
這種批評在攝影萌芽之際,是有一定的需要。因為之後所出現的肖像攝影、紀實攝影、新聞攝影、自然攝影等都在試圖擴展攝影的表現形式,摸索攝影獨有的藝術語言。沒有這些前輩的追求,攝影就不會有今天多姿多彩,百花齊放的局面。到了當今,對畫意攝影也應該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定位,它屬於攝影很重要的一個流派,影響至今。
二,畫意攝影在中國
攝影術在清末民初流傳到中國,也把西方的畫意攝影理念引進而來,其中一個叫郎靜山(1892年-1995年)的攝影師,在此基礎上,將中國國畫的散點透視、南朝謝赫的「繪畫六法」、意境氣韻融入到攝影創作之中,產生「影中有畫,畫中有影」的視覺效果,開闢自己獨有的「郎式集錦攝影」手法,中國式的畫意攝影就此誕生。
所謂的「集錦攝影」,按郎靜山的話來講,是解决攝影問題中,中國畫風格的一種技術解决方案,可將幾張底片組合成無縫的風景、靜物,以及中國畫風格的肖像畫。
郎靜山也憑此獲得美國紐約攝影學會「1980年世界十大攝影家」、「亞洲攝影之父」稱號,世界攝影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攝影大師,與陳復禮,吳印咸並稱為華夏影界「三老」。
三,畫意攝影的現況
大家都知道攝影有不少流派,但筆者對畫意攝影是情有獨鍾,原因自己也是學繪畫出生,會接觸攝影的原因,是自己出來社會工作之後,沒有多餘的時間繪畫,但攝影能提供給我一種節省大量創作時間的藝術媒介,並且跟繪畫有很多相似之處。
畫意攝影是很注重後期的表現手法。這時大家可能很快就想到Ps的修圖,合成。沒錯,到了當今,畫意攝影跟Ps緊密相聯。而我們經常看到的合成圖,比較偏向繪畫的超現實主義。
我們攝影會用到的柔焦效果,也是來自繪畫的印象派主義。當時的攝影師為了追求印象派那種畫面朦朧美,就特意營造照片柔焦的效果。
也正因為如此,Ps的照片創作也是攝影的一種,並不如大家所謂只有完全原圖直出,才稱得上「正統」攝影,並且畫意攝影的歷史比其他攝影流派還要悠久漫長。
以下是自己一些Ps的照片創作,從前期素材的拍攝,再到後期的制作:
===========
光學攝影工作坊
IG:opt.icalphoto
FB:光學攝影工作坊
網址:www.opticalphoto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