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nsel 攝︰Feature Team
高速攝影把肉眼難以觀察的極短瞬間記錄下來,帶有強烈的視覺衝擊,迷倒不少攝影愛好者。不過連肉眼都難以觀察,要用相機準確捕捉並不容易。除了最土炮方法 – Trial and Error 之外,借助科技的便利,採用特製的快門觸發器可使拍攝事半功倍!今次我們就示範一下以 Nero Trigger 拍攝汽球爆開的一瞬間。
拍攝不同的高速攝影題材需要用上不同的方發去觸發快門,今之由於汽球爆開會產生巨大聲響,所以採用了聲音觸發的方式。但其實 Nero Trigger 內置多種不同的功能,包括聲音觸發、光觸發、Timelapse、雷射觸發、HDR 拍攝等,用家可以此拍攝不同類型的作品。如果用家有其他新的意念,更可以自備某種訊號的感應器,接駁 Nero Trigger 啟用「DIY 模式」控制。
我們首先嘗試 Nero Trigger 連接相機,放在較遠處腳架上面,以避開汽球爆破時亂飛的碎片。我們把觸發器的聲音感應的強度設為 850,不使用最高強度(999)的原因是避免背景聲音的影響,亦方便筆者拍攝時小聲跟助手溝通。在 Nero Trigger 上面按下「Start」鍵啟動程序,觸發器會先倒數 3 秒再開始,之後我們再刺破汽球。然而結果並不理想,由於汽球爆破一刻實在太快,聲音傳到 Nero Trigger 的時間再加上相機的快門時滯,只能拍到汽球碎片跌落的情況。
![]() |
![]() |
![]() |
![]() |
對光、對雷射的感應器位於 Nero Trigger 前方。 | 對聲音的感應器位於機底。 |
![]() |
![]() |
採用 2 枚 AAA 電池驅動。 | 除了接駁相機外,亦支援 PC Sync 控制閃燈。 |
為了解決音速不夠快以及相機快門時滯的問題,我們採用另一個做法,在全黑環境中作長時間曝光,再以閃光燈凝固影像。幸好 Nero Trigger 設有接口可以 PC sync 連接閃燈,不必再另備配件。我們設定相機以 3.2s 時間曝光,再把 Nero Trigger 放在汽球近處,當我們刺破汽球時,Nero trigger 就會觸發閃光,讓相機記錄影像。為了令畫面更豐富以及突出「爆破」的感覺,我們在汽球表面灑上水珠。有人就會利用爽身粉、紙屑之類的材料,其實原理一樣。另外,亦可以在汽球裡注水,拍攝爆開後,清水仍然保持球狀懸浮在空中的樣子,但事後清理時則需要較多功夫。
ISO 1000、f/8、3.2s
留意上方夾著汽球的夾子有重影出現,是因為於相機曝光時間內,有兩次閃光出現。第一次為汽球爆破,第二次為飛標掉在地上的聲響再次引發 Nero Trigger 作出反應,而這時候汽球的碎片早已四散,所以見不到汽球出現重影。大家需按情況縮短曝光時間,或找方法避免第二次閃光。
主要選單
![]() |
![]() |
最常用到的相信是光觸發及聲音觸發功能。 | |
![]() |
![]() |
雷射觸發需要用家自備一個雷射發射器(如演講用 Laser Pointer),長時間照射 Nero Trigger 的感應器,一旦有物件經過並截斷雷射線,就會觸發相機快門。 | 用家可以調校感應強度、延遲觸發等不同的設定。 |
ISO 1600、f/8、125s
利用光觸發功能拍攝打火機點火 。今次是直接以 Nero Trigger 控制相機快門拍攝。
ISO 1600、f/8、125s
利用延遲觸發功能,捕捉火花過後,火焰形成一瞬間的奇怪形態。
拍攝秘技加映
有了觸發器幫助之後,拍攝變得極為簡單,基本上 100% 可以捕捉到汽球爆開的瞬間。不過,由於汽球爆開時,碎片的形態次次不同,仍然要多試幾次,再從中挑選。另外,透過在汽球上貼上膠紙,某程度上可以改變碎片形態,不同的貼法會有不同的效果,想要拍到有趣畫面,就要多動腦筋和不斷嘗試。
今次我們以長時間曝光卻能凝固畫面,靠的是閃燈的閃光時間極短,不過因應閃燈輸出的火力,這個閃光時間亦會有所不同︰1/1 輸出時閃光時間最長,未必足夠凝固畫面;反之 1/128 輸出時最短,甚至比大部分單反的最快快門 1/8000s 更短暫。所以我們推高了相機的感光度,達到 ISO 800、ISO 1000,而閃燈則以 1/32、1/64 較細火力輸出。
在汽球上貼上膠紙,改變其爆開後,碎片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