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tephen
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人口有近 200 萬,不過為了解決多年來的居民住屋問題,當地有近 70% 的市民是居於由政府興建的公共房屋內,比率較人滿之患的香港更多。
在羅馬尼亞以往受共產政權執政時,政府已興建大量外觀、甚至連內籠設計都是千篇一律的火柴式公營房屋!這類房屋除了可以滿足二戰後的龐大住屋需要之外,更可避免羅馬尼亞人民在住屋特色上帶有任何的個人主義,以符合當年羅馬尼亞由獨裁者尼古拉‧壽西斯古統治國家的國策...
1 樓 7 室。女業主在 1989 年之前曾經擔任錢幣設計師,現時已經退休,她居住在這幢公屋已有 10 年。 |
2 樓 12 室。女屋主曾經跟丈夫在這裡渡過不少美好的日子,她的丈夫過生後,她的女兒搬過來跟母親一同居住。另外,戶主的女兒在多年前曾經擔當過國家的田徑運動員。 |
3 樓 17 室。屋主已經移居海外,物業正進行放售。代為「上鏡」的 Cojanu Ilie 是負責看屋的,並且負責打點放售工作。 |
時移世易,羅馬尼亞已經成為一個多元的單一制度國家,並跟西方國家正式接軌。不過在那些年在共產主義年代興建的公共房屋,卻引起居於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的年輕攝影師,Bogdan Girbovan 的注意。
4 樓 22 室。住客 Don Lukas 剛剛由西班牙回來,現時跟女友同居。 |
5 樓 27 室。屋主 Suhariuc Ioana 由 1967 年起已經在這裡居住、由 1982 起變成獨居。7 年後的 1989 年開始,正式與家貓同住。 |
6 樓 32 室。住客為公眾人物,拒絕上鏡,她只是暫時在這裡租住。 |
Bogdan Girbovan 本身亦已經居住了這些公共房屋達 3 年之久,他所住的大廈在 1966 年落成,跟市內其餘 70,000 幢同類型公屋一樣,都曾經被現代人稱為「毫無特色」的住所。不過,在 Bogdan Girbovan 的眼中,這些毫無特色的住所就好像翻版的《72 家房客》一樣,同一個屋簷下,卻有著不同的人生經歷和故事。於是,Bogdan Girbovan 花了不少時間在所居住的大廈每個單位的同一個位置為不同的居民拍攝相片,再組合成為 10/1 的拍攝企劃。
7 樓 37 室。屋主一個人居住,據 3 樓負責看屋的 Cojanu Ilie 表示,7 樓這位屋主的聽覺有問題,而且身邊常常會有不同的女伴。 |
8 樓 42 室。屋主由 1967 年起已經在這裡居住,近年因病患而大多數時間都是臥床不起。 |
9 樓 47 室。Mrs. Bita 由 1967 年起已經在這裡居住,由 1996 起變成獨居。 |
大家不妨看看居住在 1 至 10 樓的住客吧!
10 樓 52 室。攝影師 Bogdan Girbovan,居住在這裡已有 3 年。 |
來源:PetaPix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