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曾是地盤真漢子至愛:Sony FD Mavica 磁碟相機!

文:Stephen

現時數碼相機的儲存媒體大多不外乎是 SD 卡或 CF 卡兩類,而在頂級的旗艦單反則可能會用上存取速度更快的 XQD 或 CFast 記憶卡。不過在接近 20 年前,數碼相機的儲存媒體千奇百怪,如果最令筆者有印象的,就不得不提 Sony 在 1997 年至 2002 年期間發售的 FD Mavica 數碼相機,它以 3.5" 的 1.44MB 磁碟作為儲存媒體,由於當年內置 3.5" 磁碟機的電腦比比皆是,令 FD Mavica 成為不少地盤真漢子最先使用的數碼相機類型。

第一部 FD Mavica,FD5 早在 1997 年尾正式發表,用上 30 萬像素 CCD 感光元件,並配上一支相對焦距為 47mm 的 f/2 光圈定焦鏡頭。雖然 FD Mavica 為了遷就內置的 1.44MB 磁碟機的關係,機身體積甚為龐大,但是卻因利成便為 Sony 注入高倍變焦鏡頭的空間。跟 FD5 同期發表的 FD7,就內置了一支 10X 光學變焦鏡頭,擁有相當於 40-400mm 的天涯焦段,加上用 3.5" Floppy 碟儲存相片甚為方法,成本低之餘,更無需接駁獨立的讀卡器,配合厚大的手柄,令 FD Mavica 成為不少地盤工友的至愛,方便即時拍下工程相片作長期儲存之用。

Sony Mavica MVC-FD5 是第一部用上 3.5"、1.44MB 磁碟的數碼相機,像素為 30 萬。
同期的 FD7 用上 10X 光學變焦鏡頭。
FD200 為最後一部 FD Mavica 系列相機,200 萬像素的它已經支援 1.44MB 磁碟及 Memory Stick 兩種儲存媒體。

可是,隨著相機的像素愈來愈高,只有 1.44MB 儲存空間的 FD Mavica 相機亦慢慢喪失優勢:一隻 Floppy 由當年 FD5 可以儲存 20 張高質素 JPEG 相片,演變成擁有 200 萬像素的 FD200 只可儲存 4 張 JPEG!而 Sony 本身亦一早知道這個問題,故 FD Mavica 系列相機再後期已經支援容量更大和發展潛力更高的 Memory Stick。至於在 2000 至 2003 年時,Sony 亦曾經仿效 FD Mavica,引入用上 8cm CD-R/RW 光碟記錄影像的 CD Mavica 系列,盡用 8cm CD 光碟上的 156MB 空間儲存優勢。

 
 
為了解決儲存空間,同時又便於電腦容易兼容的問題,Sony 亦有推出使用 8cm CD-R/RW 光碟的 CD Mavica 系列。

來源:PetaPixel

最新消息
4 小時前
iPhone 16 Pro Max 亳無疑問會應用新一代 Apple 晶片 A18 Pro (或叫 A18)。最近 A18 Pro 晶片的一部份效能流出,當中一項數據更超越今代 iPad Pro ... (繼續閱讀)
20 小時前
PENTAX近日推出的半格菲林新機PENTAX 17可算是有價有市,到底原因為何?中古機大受歡迎,但偏偏又有一類中古機一直無人問津?就讓都生和肥佬Brian分... (繼續閱讀)
1 日前
藍莓大家都應該很熟悉,原來日本的夏季也是藍莓的收成期。視乎品種、種植地區及氣候而定,大家可以在 6 至 9 月到遍布日本各地的觀光農場親手採摘藍... (繼續閱讀)
1 日前
2023 年度哈蘇大師攝影比賽塵埃落定,6 位「哈蘇大師」誕生。每兩年舉行一次的哈蘇大師賽,2023 年度共有 85,000 張作品參賽,數目比 2021 年度賽事... (繼續閱讀)
1 日前
原本還以為 2024 年上半年 Canon 沒有新產品推出,誰不知唯一的這一支 RF35mm F1.4L VCM 就帶來了不少的驚喜。此鏡相比 Canon 之前大部份 RF 接環 L... (繼續閱讀)
1 日前
無論大家用甚麼眼光看 Pentax 17,這部最新推出的半格菲林機目前十分受歡迎,甚至達到供不應求的程度,廠方已宣佈部分市場已停接新單。有人很渴望有... (繼續閱讀)
2 日前
Samsung 有傳會於 7 月 10 日的 Unpacked 發佈會中,公佈新一代智能手錶 Galaxy Watch 7 系列,當中旗艦的 Galaxy Watch 7 Ultra 亦已經在網絡上曝光... (繼續閱讀)
2 日前
Toyota 一直表明不會放棄油電混能;即使他們正努力研發電動車,但依舊會推動油電混能技術。最新消息指出,Toyota 現正將目光轉向 PHEV 插電式混合系... (繼續閱讀)
2 日前
Apple 革命性的頭戴式空間裝置 Vision Pro,今日在港正式開賣。Apple Store 都一如以往在今早 8 時提早營業,讓果迷可以第一時間取得心頭好。 (繼續閱讀)
2 日前
相隔四年,在二零二三年的五月,我倆又再一次踏足歐洲,而這次的第一站是我們都分別各自去過,但沒有一起到遊過的英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