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動如雷霆,穩若泰山:Olympus OM-D E-M1 Mark II

圖、文:Stanley

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1/1250、f/4.5、ISO-200

棒球練習中所有事物皆以高速移動,對相機的連拍和對焦速度是相當大的考驗 (大圖)

近年新相機的發展走向不礙乎更高的像素,更佳的操控與更快的速度 (連拍與對焦),不同大廠商各有自己的發展取向與「殺手鐧」技術。Olympus 的 M43 系統相機一向的賣點都是輕巧、高速與其世界最強的防震技術。新的旗艦相機 OM-D E-M1 Mark II 繼續秉承 OM 家族的優良血統,廠方把最強的技術全部放進只有不到五百克的機身之中,鍊成了 121 點全十字型對焦、最高 60 FPS 連拍以及世界最強 6.5 級防震等超強功能,為了測試這些「傳說級」機能,筆者特意走進棒球埸,看看到底是球員快,還是相機快。

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1/800、f/4、ISO-200

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 的光學質素十分好,完美演繹頭盔的質感 (大圖)

60 FPS 全像素連拍 完美拍下擊球迅間

60 FPS 連拍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只能夠告訴你強如 1D-X MKII 最快也只是 16 FPS,拍攝正常影片也只是 25 FPS,換言之 60 FPS 看起來大概像拍片時的兩倍慢動作一樣,按半秒快門已經可以得到 30 張相,可謂非常誇張。一般職業棒球手投球速度大概為 140 km/h,而這次所攝的對象是受訓中的小學生,至少也可以投出 60 km/h,即使球速已經大幅減慢,要拍得到球棒剛好打中球的一刻仍然是非常困難。在 E-M1 Mark II 的 60 FPS 協助下,成功率變得非常高,幾乎每次按下快門都可以得到滿意的照片。如此快的拍攝速度不需犧牲像素,出來的照片還是滿滿的 20 MP,可見相機的處理速度驚人,也留下了相當大的後製空間。

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1/1000、f/4.5、ISO-200

以 60 FPS 的速度比較容易捕捉到擊中球的一剎那 (大圖)

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1/1000、f/4.5、ISO-200

憑極快的速度 E-M1 Mark II 的命中率十分高 (大圖)

Dual Fast AF 超快速可靠追焦 全新 EVF 主體不再走失

最能考驗相機對焦系統的,必定是向鏡頭高速移動的主體,只要相機稍微跟不上的話便會走焦。筆者抱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心態去挑戰 E-M1 Mark II,結果令人相當滿意。在低速靜音連拍模式底下,E-M1 Mark II 可以做 18 FPS 而且每一張都可以做到自動對焦、自動曝光以及追焦,可見相機的處理速度的確相當快;它的準確度也很高,拍攝十多張球員向鏡跑的照片也全部中焦,表現非常出色。E-M1 Mark II 的高速攝影系統是一個非常完整的配套,有高速連拍當然要有高速對焦,有高速對焦亦要有高速的 EVF,如果 EVF 反應太遲鈍的話,一按快門便看不到,這樣無論對焦系統多好多快也是徒勞,因為被攝主體一早已經離開了鏡頭…E-M1 Mark II 的 EVF 以 120 FPS 的速度更新,按下快門時畫面仍然會閃一下,但基本上仍可以看見主體的走向。

E-M1 Mark II 的 Dual Fast AF 系統的追焦功能十分強勁,球員向相機跑仍可緊緊鎖住,而且全程沒有走焦的情況,可謂百發百中 (完整GIF圖請按此)

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1/640、f/4.5、ISO-200

光看已經知道這位球員是以相當高速移動中,幸好 E-M1 Mark II 的 EVF 夠快速我才可以把他保持在視野之內 (大圖)

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1/1250、f/3.2、ISO-250

要拍攝上壘的動作可絕對不客易,但對 E-M1 Mark II 來說絕對不是問題 (大圖)

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1/1250、f/2.8、ISO-320

對焦和連拍系統互相配合之下發揮了相機的最大威力 (大圖)

Pro Capture 大量節省記憶咭空間

當你手中拿著一部擁有超快速連拍功能的相機時,你會不自覺的經常按下快門,你還會一直按,直到你想要的一刻出現為止。實不相暪,拍攝當天我總共拍了4千多張,約 70 GB 的相片,幸好我有多帶記憶咭,否則拍滿了便只可以敗興而回。E-M1 Mark II 新增了 Pro Capture 的功能,半按快門的情況下已經開始不停記錄全像素的照片,直到完全按下快門時,相機會保留最多 14 張的相片。筆者實測時發覺只要善用 Pro Capture 功能,不但可以確保不會因為人手反應慢而錯失重要一刻,而且還不會因不停按快門而極速「打爆咭」,可謂十分實用。

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1/1250、f/2.8、ISO-200

Pro Capture 功能的精粹在於拍攝後仍可以隨意選擇最喜歡的一瞬間 (大圖)

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1/1000、f/3.2、ISO-250

Pro Capture 可有效彌補人類反應不夠快的問題 (大圖)

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1/640、f/5.6、ISO-200

適當使用 Pro Capture 可防止「打爆咭」的情況出現 (大圖)

5.5 級 5 軸防震 手持拍片/影相無難度

防震機能一向是 OM 機的強項,今次 E-M1 Mark II 只使用機身的防震系統已經可以做到超強的 5.5 級快門補償,如果配合有防震功能的 M. ZUIKO DIGITAL 鏡頭使用更可組成 Sync IS 系統,做到 6.5 級快門補償,認真誇張!而且機身防震更可以用於拍攝 4K OM-D Movie 之上,任何人拿在手上也會立即變成「石膏手」,講多無謂,有片最實際,看看以下示範片段便知我所言非虛。

 
防震影片測試

「動如雷霆,穩若泰山」

身為 Olympus 最高階的旗艦級相機,OM-D E-M1 Mark II 的表現的確不負眾望,繼續維持並加強其輕巧、快速、穩定和高畫質的特性,真正做到「動如雷霆,穩若泰山」。

 

本次使用的拍攝器材:

Olympus OM-D E-M1 Mark II
  • 2,040 萬像素、TruePic VIII 影像處理器、121 點自動對焦點、18fps 追焦連拍、最高 5 軸 6.5 級防震
  • 2,040 萬像素
  • 視鏡頭而定x 光學變焦
  • BLH-1 鋰離子充電池
  • 機身 498 Gram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

  • 提供80-300mm相對焦距
  • 恆定f/2.8光圈
  • 跟12-40mm f2.8完美結合
  • 焦距 40 - 150 mm
  • 重量 760 克
  • 濾鏡直徑 72mm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 焦距 12 - 40 mm
  • 重量 382 克
  • 濾鏡直徑 62mm

 

 

特別鳴謝:深水埗棒球會

 [資料由客戶提供]

最新消息
27 分鐘前
全景相機市場競爭激烈,近年已有不少國內品牌成功搶佔 GoPro 的地位,當中以 Insta360 最為進取。而早前根據根據市場統計,Insta360 已連續 6 年穩... (繼續閱讀)
1 小時前
曾幾荷時,小弟拍荷首選新田荷塘,喜歡那份自然質樸。 (繼續閱讀)
1 小時前
DJI 新機 OSMO 360 登場!搭載 1 吋感光元件 F1.9 大光圈,支援最高 8K 50fps、10-bit 同 D-Log M,可見新機相當着重畫質!作為最輕 360 相機,仲有... (繼續閱讀)
4 小時前
Toyota Noah 與 Voxy 小改款將推出,日媒本來預測的發表時間是在 10 月,但最新的消息指出,新車將提前至 9 月 1 日正式發表。這次的小改款將主要針... (繼續閱讀)
5 小時前
Nothing 旗下品牌 CMF 正式推出新一代智慧手錶 Watch 3 Pro,這款集健康監測、AI 教練與獨特設計於一身的全能運動手錶,為穿戴裝置市場帶來全新選擇。 (繼續閱讀)
9 小時前
HONOR 近年來在 AI 技術、電池研發與影像系統等領域投入大量資源,成果已獲得市場廣泛認可。適逢 HONOR 影像部門成立一週年之際,首席影像工程師羅... (繼續閱讀)
10 小時前
一年一度「家電.家居.博覽」將於2025年8月14日(四)至8月18日(一)於灣仔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買新相機、新鏡頭開箱一刻,本應充滿期待,不過來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攝影師 Viktoryia Shkel,她的開箱歷經卻十分「奇幻」,尤如「來回地獄又折返人... (繼續閱讀)
1 日前
Toyota 曾透露他們正著手研發一款車型較細,且車價平民向的 Pickup 車型,之後外界普遍推測這款新車會以 RAV4 為基礎而成,因為更適合市區環境使用... (繼續閱讀)
1 日前
隨著智慧型手機攝影科技的躍升,正徹底改寫城市紀實的本質。相比單反相機仍須肩負不少裝備、更換鏡頭而錯失關鍵瞬間,Samsung Galaxy Z Fold7 以 2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