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編輯 Stephen:「天涯鏡 + 超廣角兩支夠晒數!」- Olympus 12-100mm 旅攝心得

文、攝:Stephen

高倍變焦的天涯鏡「出極都有」,原因是始終有用家希望無需換鏡,或者盡量減少換鏡次數就可以拍到最多的題材。對於行程緊迫的旅遊拍攝,又或者是分秒必爭的攝影師,一支能夠涵蓋多種題材的高質天涯鏡一直不乏市場。不過,能夠身價過萬的天涯鏡又會否令你卻步?Olympus 在去年隨 OM-D E-M1 Mark II 上市亦一併發表擁有頂尖規格的 M.Zuiko Digital ED 12-100mm f/4 IS PRO 天涯鏡,究竟此鏡能否在旅途上為影友「做好呢份工」呢?小編在近一年攜同 12-100mm f/4 IS PRO 親歷紅葉和櫻花外遊之旅後,終於可以為這個「久等」的詳測報告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

「f/2.8 雖好,有時旅行就係懶得換鏡!」
小編本身都有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在 12-100mm f/4 IS PRO 未推出前,12-40mm f/2.8 PRO40-150mm f/2.8 PRO 幾乎是旅行的必備長短火。雖然 Olympus 都有僅重 285g 的 14-150mm f/4-5.6 II,但是小編平日已經用開 PRO 鏡,光圈細兼成像一般的 14-150mm f/4-5.6 II 總是覺得「差少少」。試過 2016 年 4 月曾經一口氣攜帶 7-14mm f/2.8 PRO12-40mm f/2.8 PRO40-150mm f/2.8 PRO 三支 PRO 鏡前往沖繩自駕遊,若非可以將部分鏡頭或攝影器材放置在租來的 Toyota Noah 七人 MPV 車身上,在扶老攜幼的情況下,說老實亦未必有太多意欲換鏡。如換鏡次數換得太多,「總有人」覺得「有必要換咩?」,「個 Mood 過咗了,擺不到同一樣的 Pose,下次影相可以快啲嗎?」……

有了沖繩之旅的「經驗」後,去年 11 月的東京紅葉拍攝之旅就改用新的「配搭」:簇新的 E-M1 II、重 561g 的 12-100mm f/4 IS PRO,連同小編自家的 Panasonic Lumix G Vario 7-14mm f/4 Asph.(僅重 300g)超廣角鏡。基本上這個拍攝組合已經可以滿足去鐵路博物館、迪士尼樂園,以及高尾山紅葉的三個主要場景,影人影景都恰如其分。例如在低光環境的博物館,又或者在主題樂園需要由其他人為自己和家人拍攝「到此一遊」照片的話,12-100mm f/4 IS PRO 連同 E-M1 II 結合而成的 5 軸 6.5 級 Sync IS 同步防震功能正好大派用場,就連座臺腳架亦可以留在香港,讓小編好好的享受旅程。至於「Pan 記」7-14mm f/4,就可彌補在觀景臺需要拍攝大景的場景,亦犯不著出動重近大半的 Olympus 7-14mm f/2.8 PRO。自紅葉之旅成功測試後,小編年頭去大阪拍攝櫻花都是沿用這個「一機兩鏡(天涯鏡 + 超廣角變焦)」格局。

12-100mm f/4 IS PRO 在焦距上幾乎足以跟 12-40mm f/2.8 PRO 及 40-150mm f/2.8 PRO 媲美,一機一鏡就可以應付大部分拍攝場合。
12-100mm f/4 IS PRO 之鏡筒完全延伸後,鏡身長度幾乎跟 40-150mm f/2.8 PRO 一模一樣。
鏡頭在中國製造
鏡身設有 IS 開關按鈕,令鏡頭適用於不設機身防震系統的 M4/3 相機,大大擴充此鏡的潛在客源。

成像打破天涯鏡舊有觀念
16 年前往東京影紅葉事前都有點擔心的:一來,夾到時間去旅行影紅葉的機會不多;二來,過往都會用上當時最好的鏡頭拍攝,始終覺得天涯鏡在畫質上會有很大的落差。不過,貴為 M.ZUIKO PRO 專業鏡頭系列的 12-100mm f/4 IS PRO 的表現,很快讓小編在旅程上的疑慮一掃而空。旅途中,小編使用 f/4 最大光圈比例亦不少,有時礙於需要較長的景深涵蓋主體,才會收細一至兩級光圈。而此鏡全開光圈的成像亦見銳利,稍收一級光圈至 f/5.6 再可提高分辨力,相信有賴 11 組 17 片光學結構中,有多達 70% 特殊光學鏡片(12 片)的功勞。惟小編覺得 12-100mm f/4 IS PRO 在紫邊和變形控制稍弱:前者會在高反差位置較易無所遁形;後者則以 12mm 端最易有桶狀變形問題。

雖然對焦環上的最近對焦距離刻度為 45cm,但實際上這個規格只適用於望遠部分(對應的放大率為 0.21X,相當於 35mm 相機的 0.42X)。如在廣角端近拍,最近對焦距離會縮短至 15cm(對應的放大率為 0.3X,相當於 35mm 相機的 0.6X)。
接環邊緣設有防滴防塵膠邊
前組鏡片 Z Coating Nano 納米塗膜泛起淡綠色的反光。

操控反映「身價」
Olympus 12-100mm f/4 IS PRO 在質素上有能力「媲美」大三元,操控上亦當然要對得著 PRO 鏡的金漆招牌。全金屬鏡身已有相當的觸感,鏡身上設有 OIS 光學防震的開關鍵,提供 2 軸 5 級的修正能力,即使是用上不設機身防震的 M4/3 機種,亦無需擔心鏡頭會「唔夾機」。另外 L-Fn 鏡頭功能按鈕亦是不少 Olympus M.ZUIKO PRO 專業鏡頭之「標誌」,可以指定為相機的其中一個自定功能鍵;而手動對焦離合器就透過推拉的方法來切換 AF/MF 對焦模式,連透過相機進入 Menu 時的步驟亦可以省略下來,快捷方便。

作為富貴級的旅行用鏡,Olympus 亦在鏡頭的 12 處地方加入防滴防塵膠邊,配合高階的 Olympus OM-D 系列相機(又或者 Panasonic 的高階機身),就可以避免沙礫、塵埃或水氣進入鏡頭,在旅行時遇上下雨天,就可避免「顧得自己又顧唔到相機」的尷尬情況。

樣本照片(使用 Olympus OM-D E-M1 Mark II 拍攝)

ISO 200、f/4、1/2000s、焦距:100mm
小編曾了攜帶 12-100mm IS PRO 去了多次旅行,不論是秋季的紅葉,抑或是上圖看到春季時的櫻花都手到拿來,而在遠攝端配以最大 f/4 光圈仍有一定的淺景深效果。
ISO 400、f/4、1/8s、焦距:28mm
博物館內大多不准使用閃光燈拍攝,小編當時處於日本埼玉縣大宮鐵道博物館,在 2 樓以自然光拍攝車輛展示區上的 C57 型蒸汽火車頭。於 Sync IS 技術加持下,相片甚為清晰,火車頭上的小字和窩釘都可以辨別出來。
ISO 200、f/4.5、1/400s、焦距:12mm
除了旅行拍攝外,12-100mm f/4 IS PRO 亦非常適合於節日記實用途,無需頻頻更換鏡頭就可隨時切換大景或特寫畫面。不過,在這張樣本照片內,亦可以看到高反差位置仍有少量的紫邊出現。

更多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2-100mm f/4 IS PRO 樣本照片︰
http://www.dcfever.com/lens/viewsamples.php?set=1366

 

變形像差測試

焦距:12mm
焦距:18mm
焦距:25mm
焦距:35mm
焦距:50mm
焦距:70mm
焦距:100mm

短評:雖然 M4/3 系統已經內置有數碼修正功能,可自動抑制鏡頭的變形像差問題,但是對於高倍變焦的 Olympus 12-100mm f/4 IS PRO 似乎不太受落,在廣角端 12mm 可以看到明顯的桶狀變形像差的情況出現,及至 25mm 焦距才大致完全消除。至於 100mm 望遠端部分亦察自不到枕狀變形出現。

下一頁:解像力測試

第 1 頁第 2 頁第 3 頁
最新消息
29 分鐘前
全景相機市場競爭激烈,近年已有不少國內品牌成功搶佔 GoPro 的地位,當中以 Insta360 最為進取。而早前根據根據市場統計,Insta360 已連續 6 年穩... (繼續閱讀)
1 小時前
曾幾荷時,小弟拍荷首選新田荷塘,喜歡那份自然質樸。 (繼續閱讀)
1 小時前
DJI 新機 OSMO 360 登場!搭載 1 吋感光元件 F1.9 大光圈,支援最高 8K 50fps、10-bit 同 D-Log M,可見新機相當着重畫質!作為最輕 360 相機,仲有... (繼續閱讀)
4 小時前
Toyota Noah 與 Voxy 小改款將推出,日媒本來預測的發表時間是在 10 月,但最新的消息指出,新車將提前至 9 月 1 日正式發表。這次的小改款將主要針... (繼續閱讀)
5 小時前
Nothing 旗下品牌 CMF 正式推出新一代智慧手錶 Watch 3 Pro,這款集健康監測、AI 教練與獨特設計於一身的全能運動手錶,為穿戴裝置市場帶來全新選擇。 (繼續閱讀)
9 小時前
HONOR 近年來在 AI 技術、電池研發與影像系統等領域投入大量資源,成果已獲得市場廣泛認可。適逢 HONOR 影像部門成立一週年之際,首席影像工程師羅... (繼續閱讀)
10 小時前
一年一度「家電.家居.博覽」將於2025年8月14日(四)至8月18日(一)於灣仔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買新相機、新鏡頭開箱一刻,本應充滿期待,不過來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攝影師 Viktoryia Shkel,她的開箱歷經卻十分「奇幻」,尤如「來回地獄又折返人... (繼續閱讀)
1 日前
Toyota 曾透露他們正著手研發一款車型較細,且車價平民向的 Pickup 車型,之後外界普遍推測這款新車會以 RAV4 為基礎而成,因為更適合市區環境使用... (繼續閱讀)
1 日前
隨著智慧型手機攝影科技的躍升,正徹底改寫城市紀實的本質。相比單反相機仍須肩負不少裝備、更換鏡頭而錯失關鍵瞬間,Samsung Galaxy Z Fold7 以 2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