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lex
鏡頭焦距決定了影像的視角,至於影像所帶出的信息,則完全視乎攝影師的取向與操作。最簡單的例子莫過於影友都愛看的幕後製作花絮(Behind the scene),鏡頭其實就只有前與後的分別:把鏡頭放到前面,可以拍出相片作品,放到後面則記錄攝影師如何拍出該作品。這兩種取材各有不同目的,但都是善意的;若然拍攝的人懷有不良企圖,甚至帶著惡意,結果又會如何?
以日常生活記錄為主題的相片,其取材與構圖大多僅從美學角度出發,相片影得靚便足夠。但對新聞報道及紀實相片而言,拍攝角度和構圖取材的考慮必須十分謹慎,否則便會誤導觀賞者,或帶出錯誤的信息。近年常被談論的媒體操作,正是指媒體在處理新聞相片時,都刻意讓大眾只看到某些角度的影像,而不是全面和客觀的報道,背後似另有目的。
以下相片全是好例子,說明拍攝角度如何影響觀賞者解讀相片的信息:
1. 威廉王子步出醫院,告訴群眾他現在是三個孩子的爸爸。
2. 在伊拉克戰事中,兩名美軍(穿迷彩服)給一名伊拉克士兵(穿淨色軍服)喝水。鏡頭只要偏左或偏右一點,相片的信息便完全改變。
3. 電視主播的真實樣子,相信這畫面也不是甚麼秘密。
4. 特朗普總統就職典禮上的一個情景。
5. 士兵與眾同樂,但媒體卻要讓讀者看到另一個信息。
6. 英國保守黨黨魁文翠珊在競選期間發表講話,現場冷清的情況經過編輯的處埋後,感覺立即轉變。
7. 以巴衝突中,一名巴勒斯坦青年站在前線。但事實是,整個畫面都是攝影師的擺拍。
8. 反對美國新移民政策(拘留兒童)的團體站在體鐵籠內示威,但實情是,該小童根本不是示威團體的成員。
9. 有團體在巴黎遊行,反對新徵稅政策。攝影師選擇的角度惹起爭議。
10. 巴菲特出席希拉里在奧馬哈的造勢活動。攝影師鏡頭下的畫面與現場真實情況對比。
來源:BoredP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