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lex
加拿大攝影師 Kaitlyn McLachlan 早前旅行時經過洛磯山脈。她知道某處有棵大樹,零零丁丁地生長在馬路中央,很想把它拍下來。到達拍攝地點,她把車停在老遠,再使用 400mm 鏡頭來拍那棵樹。明明可以駛近車子用 16-35mm 廣角鏡或 70-200mm 來拍,但她卻使用 100-400mm 遠攝鏡,影友知道是甚麼原因嗎?
大家都聽過遠攝鏡的壓縮效應嗎?簡單而言,長焦距會把前、後兩個景物「壓縮」或拉近,使他們看起來好像同處一個位置,甚至也有「變大」的效果。焦距越長,壓縮效果越強烈。當然,現場環境也要有足夠空間,才容許鏡頭發揮這個特性。
順帶一提,廣角鏡的效果正好跟遠攝鏡相反。它會把近景顯得更大、遠景顯得更小。由於鏡角鏡往往要更靠近主體拍攝,因此會進一步將背景推至更遠的地方,比例上也好像縮小了。
比較以下一系列相片,會更容易明白兩種鏡頭的效果。先假設路中央生長的樹是今次拍攝的主體。看 20mm 焦距的相片,主體的比例明顯偏小,周圍的襯景包括其他樹木及車道,比例都過大,感覺是喧賓奪主。Kaitlyn 強調她不能走得太近,因為鏡頭會被逼向上仰,加劇透視變形。
隨著焦距增長,主體的比例不斷增大,相對之下其他景物的比例卻縮小,整體的觀感比之前和諧得多。大家還要特別留意主體背後的樹。在短焦距之下,主體幾乎完全遮蓋背景,但換上長焦距之後,背景立即變得較突出,為構圖帶來更豐富的元素。
在 Instagram、Twitter、500px 及個人網站,可找到 Kaitlyn McLachlan 的其他作品。原文可按這連結。
來源:PetaPix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