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lex
無反用家買舊鏡,無論打算拍照還是拍片,目的必然是想玩得有特色,特別是散景要夠矇、光點要圓得來又具個性。不過,鏡頭不放在一起比較,單靠口講或文字介紹,其實不容易看出分別。由 Panorama as a circle 製作的這段影片,比較了二手市場上較常見的 4 支 M42 螺絲頭舊鏡的實拍表現,而重點當然是放在散景的特色上。
這四支鏡頭包括:俄製的 Industar 50mm f/3.5(20 美元,折合約 HK$157)和 Helios-44M-4 58mm f/2(50 美元,折合約 HK$392)、來自東德蔡司的 Carl Zeiss Jena Tessar 50mm f/2.8(30 美元,折合約 HK$235),以及日本代表 Asahi Super Takumar SMC 50mm f/1.4(100 美元,折合約 HK$784)。為方便比較,他們又加入跟測試相機(Olympus PEN Lite E-PL5)同廠的 Olympus M.Zuiko Digital 45mm f/1.8(300 美元,折合約 HK$2,353)現代自動對焦鏡頭,看看新、舊時代的鏡頭會出現甚麼分別。
論相片解像力、對比度及色彩飽和度,當然以 Olympus M.Zuiko Digital 45mm f/1.8 完勝,但論散景的虛化程度,則以 Helios-44M-4 58mm f/2 最高。事實上,此鏡確以過人的虛化散景能力著稱。它推出過多個版本,受測鏡頭屬第四版(由型號中最後數字代表),因此成像整體表現會比早期版本較佳,根據試拍相片,表現甚至比 Carl Zeiss Jena Tessar 50mm f/2.8 及 Asahi Super Takumar SMC 50mm f/1.4 更好,但比 Industar 50mm f/3.5 則為遜色。
用舊鏡拍片,其表現大致跟相片接近。Olympus 仍然擁有最高的解像力,成像最紮實,但色彩對比稍嫌偏高。緊隨其後的是 Carl Zeiss Jena 及 Industar。四支舊鏡頭之中,Helios 的光圈雖然不是最大,但虛化能力仍然最高,前景中的樹葉完全見不到葉脈,而且色彩對比也相對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