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lex
〈非洲地理〉雜誌早前揭曉 2019 年度最佳攝影師比賽的結果,攝影師 Björn Persson 憑一張色調暗黑的大象特寫而獲獎。不過,主辦機構卻在數日後,宣布取消該相片的資格,原因是相片被發現有明顯的修改,違反比賽規則。
▲攝影師 Björn Persson 原本憑這張大象照片贏得最佳攝影師名銜,但相片在公布賽果後被取消參賽資格。
該大象相片名為〈Tim in Amboseli National Park, Kenya〉。比賽評審表示,他們留意到大象耳朵上原有的裂痕,由於後製處理而被抹去。比賽規則列明:「參賽作品應忠實呈現原始場景,並適當使用局部調整。作品應以保持原始體驗為目標,切勿欺騙觀眾或歪曲現實。」
雖然主辦機構接受攝影師 Björn Persson 的解釋,稱他並非刻意改變事實,裂痕消失純屬修飾圖像過程中的一個無心之失,但評審仍然維持取消資格的決定。
▲〈非洲地理〉雜誌提供同一頭大象的另一張未經編輯的相片,留意大象左耳上的裂痕。(Photo by Selengei Poole-Granli)
▲(Photo by Selengei Poole-Granli)
攝影人一般都理解,數碼照片需要一定的後製修飾,才能得到最佳的觀感。可是過度的修飾卻往往被視為一種欺詐行為。能夠被大眾都接受的界線,該如何界定?日後有甚麼可行兼有效的方法,過濾過度修飾的相片?
順帶一提,〈非洲地理〉雜誌 2019 年度最佳攝影師比賽的得主為 Eraine Van Schalkwyk。她的得獎作品以一隻藏身樹葉中的蠅虎(又稱跳蛛)為主角。其餘得獎作品則可參閱〈非洲地理〉雜誌網頁。
▲〈非洲地理〉雜誌 2019 年度最佳攝影師最終由 Eraine Van Schalkwyk 憑一張蠅虎照片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