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lex
據 Photo Rumors 報道,今年 2 月的時候,Fujifilm 在杜拜舉行了一場 X 峰會(X Summit),集合攝影界別相關的專業人士,共同交流意見。在會上,Fujifilm 提出一個稱作價值角度(Value Angle)的概念,可用來比較不同品牌與片幅的相機系統,在研發優質鏡頭上有多少優勢。
▲Fujifilm 自創價值角度概念,用來比較不同相機系統在研發優質鏡頭上有多少優勢。
簡單來說,價值角度基於感光元件片幅、鏡後距及鏡頭接環直徑等參數,透過指定算式計算出一個參考值。Fujifilm 指出,價值角度越大,原則上代表更多的光線可以到達感光元件。這意味成像質量有望提高,亦為鏡頭設計提供更多空間和靈活性,間接減少後期對數碼校正的需求。經過整理之後,各主要相機系統的價值角度如下:
▲按 Fujifilm 的價值角度來比較,Canon EOS M 無反相機系統最高,Sony 全片幅無反相機系統最低。
結果其實頗意外!根據廠方的定義,受歡迎程度有下降趨勢的 APS-C 片幅相機系統佔據頭 4 位,換言之相對較容易開發出高質素的鏡頭。相反,近期成為大熱的全片幅無反相機,甚至 Fujifilm 自家力推的中片幅無反相機,根據定義,卻需要投入相對較多的資源,才可發展出優質鏡頭。
最有趣的一個發現是,廣受影友讚譽、銷情亦不俗的 Sony 全片幅無反系統竟排末席!這是否一個曲線證明,Sony 為確保鏡頭擁有出色光學質素,確實不惜投入大量資源來解決各種問題與制肘?與此同時,有網民亦懷疑,這個前所未見的參考數值,若從相反方向來解讀,是否代表著另一種意義,只是廠方暫時未發現或不打算公開?
以下的當日 X 峰會的直播錄影,有興趣深入了解價值角度概念的影友,可直接跳到 27:45 播放。
來源:Photo Rum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