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輕裝旅攝:Olympus E-M5 III 瑞士實試

文、攝、片:Stephen

用得 Micro 4/3 系統,很多都是貪其在機動性以及在畫質方面得到平衡,尤其在旅行拍攝,機身小巧得來又有不俗功能的話,中檔機隨時比高級機更受愛戴,主因是大家都不想作出無謂的「負擔」,反而希望將專注力放在取材和構圖上。上月尾,小編就與家人前往瑞士旅行,雖然本身已是多年 Olympus OM-D E-M1 Mark II 的用家,但是考慮系統的機動性,以及「輕得一 Gram 得一 Gram」的原則下,最終亦決定借來簇新的 OM-D E-M5 Mark III 作為當時旅攝的主力機種。今次就趁著機會分享一個月前旅行時的使用體驗。

輕巧有「代價」
在小編擁有 E-M1 Mark II 前,其實亦曾是 E-M5E-M5 Mark II 的用家,初次接觸簇新的 E-M5 Mark III,無一不會對其新設計的機身「評頭品足」一番。E-M5 Mark III 比上代略為大了一點,手柄部分亦變得更大更厚,不過在數字反映下,新機淨重只有 366g,較 E-M5 Mark II 的 417g 輕了 12%,如果與專業級別的 E-M1 Mark II 的 498g 比較,E-M1 Mark II 比 E-M5 Mark III 重 36%,這 132g 的差距足以讓您在旅程中多帶一支大光圈定焦鏡頭(例如:M.Zuiko Digital ED 12mm F2M.Zuiko Digital 17mm F1.8M.Zuiko Digital 25mm F1.8M.Zuiko Digital ED 30mm F3.5 MacroM.Zuiko Digital 45mm F1.8),足以彌補變焦鏡頭在入光量和淺景深上的不足。可是,E-M5 Mark III 的「輕」又並非完全是沒有代價的,原因是新機「殼」沒有用上金屬物料,過去在 E-M5 Mark II 上的冰冷感覺不復存在,「膠感」相對上難免多了一點,幸好借來的黑色機身表層亦有一定的霧面設計,吸光效果較銀色機身好,不會進一步反射出那 "blink blink" 的膠味,專業感不致於與 E-M1 Mark II 相差很遠。

▲三代 OM-D E-M5 家族,除了機頂軍艦部分愈變愈尖之外,手柄的外型亦見有很大的改進。
▲機背的進化就更為明顯:觸控屏幕由單軸翻揭式變成雙軸側揭式;電子觀景器變得更大;姆指的休息位亦變得更大和更有觸感。
▲(左起)E-M5、E-M5 Mark II 及 E-M5 Mark III 連接外加官方手柄後的外型變化。
▲首兩代 E-M5 可以在接上手柄後,再安裝垂直電池手柄 HLD-6P,不過來到最新的 E-M5 Mark III,Olympus 就剔除有關擴充功能了。
▲E-M5 系列的機頂一直採用前後雙轉盤設計,機頂佈局以 E-M5 Mark II 最為緊湊。

原生手柄手感不俗,外置手柄非必要
雖然借機時已借來適用於 E-M5 Mark III 的 ECG-5 手柄(需額外選購),不過實際卻就沒有用於小編的瑞士之行上。一來有感 E-M5 Mark III 原生手柄已經加厚,即使接上擬定在旅程中使用的 M.Zuiko Digital ED 7-14mm F2.8 PRO 及 M.Zuiko Digital ED 12-100mm F4 IS PRO 亦不算太疲憊;二來更現實的是,加上 ECG-5 手柄的話,這部 E-M5 Mark III 在外型上幾近拍得上小編用開的 E-M1 Mark II,既然想輕裝上路,又無理由讓 ECG-5 成為旅程中的額外負擔,如真的要「多此一舉」,倒不如用回功能更強的 E-M1 Mark II 會比較開心吧!順帶一提,以往在 E-M5 和 E-M5 Mark II 時,額外的手柄是可以連接垂直電池手柄 HLD-6P,HLD-6P 可以多容納一枚電池外,亦提供額外的前後轉盤,直度快門鈕等功能,而相信當年不少 E-M5 或 E-M5 Mark II 用家會是為了垂直電池手柄 HLD-6P 而「硬食」HLD-6G(適用於 E-M5)、HLD-8G(適用於 E-M5 Mark II)手柄(按:當年 HLD-6P 需要綑綁 HLD-6G 或 HLD-8G 銷售的)。如今 E-M5 Mark III 已不再支援直度手柄(按:機底的擴充金屬接點數目亦較少的),故小編覺得 ECG-5 手柄自然不屬上兩代 E-M5 必入的配件之一。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接上 OM-D E-M5 Mark III 後的情況。
▲採用 2,037 萬有效像素感光元件,與高階的 E-M1 Mark II 同出一徹。
▲接環旁邊依然保留預覽按鈕,並可以自定作其他功能的快捷鍵。
▲這個位置以往在 E-M5 Mark II 上是一個外接閃光燈接頭,不過來到 E-M5 Mark III 就剔除這個鮮用的功能,變成自動對焦照明燈。
▲E-M5 Mark III 的把手部份較以往更為凸出,另購 ECG-5 專用手柄的機會大為減低。

支援 USB 充電
早前提到 E-M5 Mark III 變得更輕巧,除了用上塑膠機殼外,相機的 5 軸影像穩定器亦用上更小巧的部件,儘管 E-M5 Mark III 的淨機身防震效能為 5 軸 5.5 級、使用內置光學影像穩定器的 Olympus 鏡頭(M.Zuiko Digital ED 12-100mm F4 IS PROM.Zuiko Digital ED 300mm F4 IS PRO)為 5 軸 6.5 級,不過兩者的效能其實與 E-M1 Mark II 完全一樣,並沒有因為部件輕巧化而厚此薄彼。E-M5 Mark III 另一個「消脂位」來自電池部分,皆因新機用上功率較小的 BLS-50 鋰離子充電池,而非過往 E-M5 系列和 E-M1 使用的 BLN-1 鋰離子充電池,對於從這兩款機種升級的用家帶來不便。至於拍攝數目亦有輕微下降,由 E-M5 Mark II 的 350 張(CIPA 標準)變成 E-M5 Mark III 的 310 張(CIPA 標準),而當小編前往瑞士的雪山地區時,電池會因為天氣寒冷而相比處於低海拔時更快無電,需要在乘搭火車的途中利用流動電源,並以 USB 接線方式為 E-M5 Mark III 充電。

E-M5 Mark III 是 Olympus 繼 E-M1X 後,第二部支援 USB 充電功能的相機,尤其是在旅攝時,大家盡可能與小編一樣精簡部分行裝,而流動電源更成為不少都市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故直接可以在相機機身充電,亦可令小編外遊期間少帶一個俗稱「叉兜」的充電器,繼續貫徹輕盈的宗旨。不過,E-M5 Mark III 並不支援在相機操作期間「邊用邊充電」,故對部少準用家來說,多購一枚後備電池或許是必須的。

▲模式轉盤由 E-M5 和 E-M5 Mark II 年代的機頂左手邊遷移至今次 E-M5 Mark III 的右手邊,操控時更為得心應手,亦方便單手操作。
▲機背右下方設有一枚指示燈,用來標示相機是否透過 USB 充電。
▲機身直接增設 ISO 感光度按鈕,是 E-M5 家族系列的第一次。
▲相機已由越南的新廠房製造,而在機背的型號貼紙上加上「IPX1」一字,標示相機的防水滴能力標準。
▲機側設有收音咪(上方)和遙控快門線的端子。

加入獨立 ISO 按鈕
操控上,E-M5 Mark III 最明顯的改動是將機頂的模式轉盤由以往 E-M5 和 E-M5 Mark II 的左邊變成右邊,單手操作變得更為方便。至於按鈕數目雖沒有明顯減少,但是以往的 Fn 功能鍵設計已經不見了,反而就變成一個個的專門按鈕,而部分專門按鈕亦可以指派為預設以外的功能。另外,最大的驚喜肯定是 Olympus 加入專門的 ISO 感光度按鈕,無需像 E-M5 Mark II 或 E-M1 Mark II 透過機背功能撥桿方向和轉盤來設定感光度,相當直接了當,是繼旗艦機 E-M1X 後,第二部設有獨立 ISO 按鈕的 OM-D 系列相機。

戴眼鏡優先?
對比 E-M5 Mark II,今次 E-M5 Mark III 在電子觀景器上亦沒有特別標榜用上高放大率設計,E-M5 Mark III 的 236 萬像素觀景器只有 0.68x 放大倍率,遠遠不及上代 E-M5 Mark II 和同級對手 Panasonic Lumix DMC-G95 的 0.74x,故新機的在觀景器上的畫面會相較上代 E-M5 Mark II 的細。可是,今次 Olympus 卻在另一項規格上作出「彌補」——延長觀景器的視點,由上代的 21mm 變成 E-M5 Mark III 的 27mm,故像配戴眼鏡的小編亦很容易檢視整個觀景器,不過對於視力「正常」的反而未能夠受惠呢!

▲E-M5 Mark III 的 USB 介面雖則仍為 2.0 傳輸格式,但就改為更普及的 Micro USB,為相機充電時就更為方便,無需再攜帶專門接線。
▲SD 卡插槽支援 UHS-I 及更快的 UHS-II 格式。
▲機底提供電子接點,用來接駁設有快門鈕和額外前轉盤的 ECG-5 手柄(需另購)。
▲新機(最右)改用外型較為細小的 BLS-50 鋰離子充電池,而非 E-M5、E-M5 Mark II 和 E-M1 的 BLN-1 電池,換機用家需要重新適應。
▲(左起)由 E-M5 至最新 E-M5 Mark III 的專用手柄之變化:HLD-6G(適用於 E-M5)、HLD-8G(適用於 E-M5 Mark II)及 ECG-5(適用於 E-M5 Mark III)。

專業機 E-M1 Mark II 拍攝核心
除了輕,今次旅程中選用 E-M5 Mark III 而非 E-M1 Mark II 的,主因當然是 E-M5 Mark III 承接絕大部分 E-M1 Mark II 的核心功能:感光元件由 E-M5 Mark II 的 1,600 萬像素,提升至等同 E-M1 Mark II 的 2,040 萬像素 Live MOS 感光元件,連核心的 TruePic VIII 影像處理器、121 點十字型相位檢測自動對焦點、在 E-M1 Mark II 上的對焦演算法、5 點/9 點/25 點的區域對焦系統,以至是 5 級 C-AF 追焦靈敏度調校都可以找到,故即使在旅程中遇上動態題材,E-M5 Mark III 的對焦表現,與專業機 E-M1 Mark II 相距不遠,只是在連拍速度方面會較為輸蝕,例如:E-M5 Mark III 的靜音追焦連拍可達 10fps(E-M1 Mark II 為 18fps);Pro Capture 的拍攝速度只有 30fps,有別 E-M1 Mark II 和 E-M1X 的 60fps。其實,小編早就預計到 Olympus 必然會在 E-M5 Mark III 上作出一定的「封印」,不然 E-M1 Mark II 也可能沒有生存空間?不過在旅程中令小編較為在意的,是在 RAW + JPEG 作 10fps 靜音連拍時較易遇到爆 Buffer 問題,這感覺是較以往使用 E-M1 Mark II 時明顯的。

 

樣本照片

▲ISO 1000、f/6.3、1/250s、焦距:20mm(等效焦距:40mm)、鏡頭: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2-100mm F4 IS PRO
對比上代 E-M5 Mark II,新機 E-M5 Mark III 對焦反應更快,使用靜音低速連拍下,10fps 足以捕捉位於蘇黎世市中心、有 130 年歷史的 Polybahn 纜索鐵路。 
▲ISO 200、f/8、1/125s、焦距:7mm(等效焦距:14mm)、鏡頭: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7-14mm F2.8 PRO
在全新 2,040 萬有效像素感光元件和高解像力的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7-14mm F2.8 PRO 超廣角變焦鏡頭的加持下,影像的細緻度尚算不俗,近處屋頂上的瓦片亦清晰可辨。 
▲ISO 250、f/8、1/60s、焦距:7mm(等效焦距:14mm)、鏡頭: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7-14mm F2.8 PRO
 在瑞士的旅程上,M.Zuiko Digital ED 7-14mm F2.8 PRO 是小編其中一支較為常用的鏡頭,除了在體積上與 E-M5 Mark III 亦見匹配外,稍收光圈後,鏡頭的星芒效果特別出眾,能為風景題材加以點綴。
▲ISO 200、f/8、1/250s、焦距:100mm(等效焦距:200mm)、鏡頭: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2-100mm F4 IS PRO
 將曝光補償減了 0.3 級,使晨光照射在馬特洪峰(按:某瑞士朱古力品牌的標誌)頂部的其中一個斜面更為突出,金黃色的陽光與背光的深藍色調形成強烈的對比。

Olympus OM-D E-M5 Mark III 規格:
https://www.dcfever.com/cameras/specification.php?id=2356

Olympus OM-D E-M5 Mark III 樣本照片:
https://www.dcfever.com/cameras/viewsamples.php?set=1661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1 小時前
筆者一直說,在日本拍照,實在沒多少張滿意作品,日本可能是其中一個對攝影愛好者最不友善的地方,很多地方,免費的,收費的,都會跟你說,不准拍照。 (繼續閱讀)
8 小時前
Leica 相機鏡頭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是價值不菲,如果要委託 Leica 度身訂造器材,幾乎是不禁想像買家... (繼續閱讀)
18 小時前
Apple Watch Ultra 2 是現時 Apple 智能手錶中,規格最頂級的型號,正當大家期待下一代規格上有什麼突破時,Apple 分析師郭明錤卻說出一個令人大跌... (繼續閱讀)
21 小時前
Sony Xperia 1 VI 如無意外,會於 5 月 17 日發表,繼外型及硬件規格都相繼流出後,重點的拍攝規格亦已曝光,當中光學變焦鏡頭原來有不少驚喜。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法拉利發表新一代 V12 引擎旗艦超跑:12Cilindri,名字源自意大利語中的「12 汽缸」。這款新車將取代 812 車系,採用前置中置 V12 引擎和後輪驅動的... (繼續閱讀)
1 日前
冷氣機、蚊子飛過耳邊、耳嗚以及鼻軒的聲音,對較難入睡的朋友,都有很大的影響,市場上都有專為睡眠而設的藍牙耳機推出。 1More 最新推出的睡眠耳... (繼續閱讀)
1 日前
在智能手機市場曾經紅極一時的 HTC,近年已專注於 VR 產業發展,不過 HTC 亦沒有完全放棄手機業務,一年總會推出一至兩款手機。繼去年推出 HTC U23 ... (繼續閱讀)
1 日前
Nikon 多年前推出的 Coolpix P1000 長砲 DC,光學變焦能力高達 125 倍,一支鏡玩齊 24-3,000mm 焦距,至今仍叫人津津樂道。來到無反年代,Nikon 推... (繼續閱讀)
1 日前
在另一邊廂全新的 Fujifilm X100VI 大賣之際,這邊廂一直默默地賣個滿堂紅的 Ricoh 亦不甘示弱,推出 GR III / IIIx 的 改版 GR III /IIIx HDF 版本... (繼續閱讀)
1 日前
「在完全相同的地方、使用相同的 iPhone 拍攝,兩張相片為何有如此大分別?」這是一位媽媽的提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