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lex
照片不一定只能印到紙上,例如有咖啡店便把圖像「印」到咖啡的奶泡上,以作招徠。博士生 Russell Marx 的想法更天馬行空:他打算以活生生的綠藻作為相紙,製造一個單色影像。
他首先從網上買入一種單細胞藻類(小球藻)。它們比水重,會沉到培養皿的底部。另外為防止綠藻移位,降低「銳利度」,他又加入凝膠,固定小球藻。一切準備妥當,他便把小球藻培養皿移到放大機上,以便將照片影像投射到培養皿。
▲小球藻在顯微鏡下的樣子。(Photo by NEON_ja,CC by-SA 3.0)
放大機是昔日用於沖曬照片的工具,基本上大家可把它視作一部投影機,將照片影像投射到培養皿上。在光位的小球藻因生長速度較高,會分裂(單性繁殖)成較多的小細胞,形成較暗的區域。相反在暗位的小球藻由於缺乏光線,繁殖速度較低,會保留較明亮、透明的質感。用攝影術語來表達,就是一個反轉影像經過放大機的投射,最後會沖曬出一個正片影像。
▲用放大機把影像投射到綠藻培養皿,然後曝光一星期,讓綠藻生長。
▲曝光中的藻培。
一般來說,利用放大機沖曬影像,每張照片約需幾秒至幾分鐘的曝光,但 Marx 這次實驗的曝光時間卻足足達一個星期!畢竟讓綠藻生長到有足夠的對比,必須花上一些時間。
▲Marx 使用的原相。
Marx 成功製成第一張作品,當然希望能把它保留下來。「最後培養皿會裝滿水,而底部則有一層綠藻薄膜。我把培養皿傾側,試圖把水倒出來,可是一不小心連薄膜也倒出出來,結果便損毀了。」他下次會緊記用吸管把水吸出來,然後便可倒入樹脂,將影像保存下來。
▲經過一星期「生長」的綠藻影像。
Marx 說這次實驗的靈感來自以前的生物課:「我們在葉子上貼上鋁箔(鍚紙),然後透過漂白葉綠素,把郵票的圖案印到葉子上。基於近似的原理,我這個實驗嘗試用藻類製成一個影像。相對於葉綠素,綠藻是一張更平滑、更均勻的畫布,對比也更高。」
來源:PetaPix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