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SIGMA 28-70mm F2.8 DG DN 測試︰有無犧牲解像力?

文、攝︰stranger

顧名思義,f/2.8 大三元變焦鏡一般都又大又重,尤其是全片幅的型號更是如此。近年的全片幅無反出了不少輕便款式,迎合喜愛輕便的用家,鏡頭生產商也得趕上潮流。早年 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便飲了頭啖湯,今次終於都輪到 Sigma 出手,推出支援 E-Mount、L-Mount 的 28-70mm F2.8 DG DN | Contemporary 迎戰,鏡身更輕、更細,畫質方面原來都有相當高水準!

輕、細有辦法

大三元中的標準變焦鏡由來已久,要將這類經典鏡頭造得更輕,就離不開兩個主要辨法。首先是鏡身物料取材,Sigma 24-70mm F2.8 DG DN | Art 用上金屬物料換來紮身鏡身、全天候性能,代價是 830g 的鏡頭重量及 82mm 的濾鏡直徑 (已經比單反版本輕巧)。至於這支 28-70mm F2.8 DG DN | C 就用上聚碳酸酯 (即 PC 塑膠),令鏡頭重量大幅減輕至只有 470g,比 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還要輕 80g。新鏡濾鏡直徑為 67mm,鏡身尺寸為 72.2 x 103.5 mm,亦都是 E-Mount 同類鏡中最細小的。Sigma 稱採用了 TSC 溫度穩定性高的聚碳酸酯,熱傳導效率約等於鋁金屬,減低熱脹冷縮對光學結構的影響。


▲ 配合大部分 E-Mount/L-Mount 無反相機使用,都不會出現頭重尾輕的問題。


▲ 鏡頭在 70mm 時只會伸長少許。


▲ f/2.8、1/320、ISO 400
即使是全開光圈,畫面邊緣仍有相當不俗的解像力。

近年一些原廠旗艦鏡頭也開始用上塑膠鏡頭以減輕重量,Sigma 這支輕量化新鏡用上塑膠亦可謂意料之內,但手感及轉環操作感覺卻不覺得「將貨就價」,只是鏡身按鈕較為簡單,只有一個 AF/MF 切換掣。接環位置加入防水膠邊,但其他位置就不保證防水。細心留意下,發現此鏡仍是 Made in Japan,質量及造工方面令人有一定的信心,也令人覺得鏡頭更物有所值。


▲ 鏡頭就只有一個 AF/MF 切換掣。


▲ 今時今日 Made in Japan 的鏡頭買少見少。


▲ 金屬接環設有防水膠邊,但其他位置就不保證防水。

另一個瘦身辦法,就是將焦距覆蓋範圍收窄,簡化鏡片設計,例如這支新鏡的廣角端就由普遍大三元標準變焦鏡的 24mm 收窄至 28mm,對於喜愛拍攝風景大景的用家來說可能有點不足,但用於街拍、日常生活拍攝等題材,小編認為影響不大。反而大幅巧量化的鏡身,配合輕便的無反相機,更有利長時間遊走街頭拍攝,細小的體積更不易引人注目。跟 Sigma 24-70mm F2.8 DG DN | Art 一樣,由於全片幅 E-Mount 可用機身防震,所以鏡頭就不設光學防震,令鏡頭可以更為輕巧。


▲ 前鏡組有多重鍍膜減低反光,更有抗油抗水的功效,清潔更容易。濾鏡直徑只有 67mm,比 24-70mm f/2.8 版本的 82mm 小得多。


▲ f/4、1/800s、ISO 400
鏡頭的成像表現平衡,即使在遠攝端亦沒有鬆散走樣。

Contemporary 不等於低質

以往大家都以為 Sigma 既然有 Art 頂級系列,那麼 Contemporary 系列自然是入門級的了。事實上,多數 Contemporary 鏡頭都是以較輕的塑膠作為鏡身物料,較為著重輕便易攜,看上去沒有 Art 系列般紮實耐用。不過 Sigma 特地向我們澄清,Contemporary 系列不等於平價低質,這系列的理念就是要在畫質、重量及操作方面最得最佳平衡。以這支 28-70mm F2.8 DG DN | C 為例,Sigma 就聲稱光學表現達到 Art 系列的水平。


▲ 廠方聲稱這支鏡頭有不下於 Art 系列的光學表現。


▲ 鏡頭光學結構包含多片特殊鏡片。

先看看鏡頭的鏡片,新鏡光學結構由 12 組 16 片鏡片組成,特殊鏡片包括 2 片 FLD 螢石級特低色散鏡片、2 片 SLD 超低色散鏡片及 3 片非球面鏡片。鏡片數量比 24-70mm f/2.8 Art 少 3 片,FLD 特低色散鏡片比 Art 版本少 4 片,但 SLD 超低色散鏡片及非球面鏡片數量就一樣。少一點鏡片除了造輕一點、廣角端窄一點之外,還代表甚麼?


▲ f/5.6、1/1600s、ISO 400
鏡頭支援機身修正,拍攝建築物時畫面線條就得以維持畢直。

試用完後,小編發現鏡頭在較難或者不能被相機自動修正的項目有非常理想的表現,例如邊緣解像力、散景過渡、散景形狀、色散控制、眩光控制等。至於較容易被相機修正的地方,例如邊緣失光及變形,開啟及關閉機身修正的分別可謂非常明顯。


▲ f/2.8、1/800s、ISO 400
散焦的光點圓渾自然,背景柔化順滑。

在無反年代,依靠機身修正可說是相當普偏的做法,不少原廠鏡頭甚至會強制使用修正。不過機身修正也未必等於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很多時都是「一分錢一分貨」,入門鏡頭就給你入門質素。28-70mm F2.8 DG DN | C 策略性地在某些地方提高表現,某些地方依靠修正,令鏡頭可以減磅之餘整體畫質亦有高水平表現,小編覺得還算是聰明及可取的做法。


▲ f/2.8、1/250s、ISO 400
鏡頭有不俗的 0.33x 近攝能力,而且拍出來也沒有出現大幅柔化的現象。


▲ f/5.6、1/200s、ISO 400
小巧的鏡頭可說是街拍的好幫手。

最令小編欣賞的,就是鏡頭在全開光圈時的解像力相當理想,中央部分銳利無比,邊緣位置也不覺鬆散,而且各焦段的表現也算平均,在遠攝端也沒有明顯見到解像力下滑。其次是散景圓渾而且過渡流暢順滑,表現甚至比一些原廠頂級鏡頭好。近攝能力雖稍不及 Art 版,但 0.33x 的最高放大率還算不俗,而且拍出來也沒有同類鏡頭的大幅柔化現象,可用性算是高。當然此鏡也有可進一步改善的地方,例如 STM 馬達對焦速度可以快一點,畫面邊緣有不算嚴重的色散,陰天的色彩表現可以飽滿一點。但以如此輕巧的鏡頭來說,有這成像質素已是難能可貴了。

下一頁︰解像力及其他影像測試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6 小時前
在智能手機市場,不少廠商已經嘗試以多鏡頭設計提升拍攝能力,讓用家可以輕鬆擁有不同焦距鏡頭的拍攝效果,令手機攝影更為方便和普及。而國內媒體《...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HONOR 於 2025 年在香港舉辦 Magic V5 新品發佈盛會,HONOR CFO 彭求恩首度來港,更以全新 AI 戰略為主題發表講話,不僅展示品牌於海外市場及 AI 行... (繼續閱讀)
1 日前
今天都生和 Edmond 將深入探討工作與休閒攝影對相機的不同需求!工作機主力使用135全片幅相機;而在日常休閒拍攝中,卻轉向 APS-C 或中幅相機,原因... (繼續閱讀)
2 日前
HUAWEI Pura 80 Pro 與 Pura 80 Ultra 今日正式推出,雖然上市優惠與贈品活動持續進行,但 HUAWEI 特別保留驚喜,在正式開賣後才公布專屬這兩款旗艦... (繼續閱讀)
2 日前
純電超跑市場不如想像中美好,許多超跑車廠都重新考慮推出此類車款的可能性。Lamborghini 已在去年 12 月確實他們的首款純電車型 Lanzador 由 2028 ... (繼續閱讀)
2 日前
在香港,要「打卡」其實無處不在,只要夠膽、夠創意,就算唔去旺角亞皆路街火車橋、天水圍天榮路影輕鐵 + 日落,甚至是西環海邊,都可以製造到震撼... (繼續閱讀)
2 日前
一連三日的 2025 香港高級視聽展今日正式開鑼,今年一如以往有不少發燒天碟、天價喇叭及專業級播放器材。對於大家較重視的 Head-Fi 產品,本網亦精... (繼續閱讀)
2 日前
富⼠攝影器材有限公司宣佈,將於 2025 年 8 月下旬在荃灣南豐紗廠 The Mills 開設 FUJIFILM House of Photography 沉浸式攝影體驗館,佔地逾 3,000 ... (繼續閱讀)
3 日前
Apple 自主研發感光元件的消息近日再度引發熱議,據悉其首款 CMOS 傳感器已進入測試階段,核心搭載革命性的 LOFIC(橫向溢流積分電容)技術,預計將... (繼續閱讀)
3 日前
挾著全球最輕最窄智能戒指之名的 RingConn Gen 2,最近推出了強化版本 RingConn Gen 2 Air,產品定價更為親民,僅需 HK$1,598 即可入手,即日起正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