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Alex
Nikon 一口氣推出 NIKKOR Z MC 105mm F2.8 VR S 和 NIKKOR Z MC 50mm F2.8 兩支微距鏡,前者的表現可謂超出預期,更獲得 DCFever 編輯之選(詳細測試報告)。最近 NIKKOR Z MC 50mm F2.8 亦送到編輯部手上。對 Nikon Z 用家而言,如今 50mm 定焦鏡變成有兩個選擇:NIKKOR Z MC 50mm F2.8(定價 HK$5,740)及 NIKKOR Z 50mm F1.8 S(定價 HK$5,080),在售價差不多又各擅勝場的前提下,要取捨似乎不容易。
▲在 Z 接環鏡頭之中,NIKKOR Z MC 50mm F2.8 算是體型比較輕便小巧的一支。
先說體形。NIKKOR Z MC 50mm F2.8 鏡身長度只有 66mm,最闊位置的直徑是 74.5mm,重量更只有 260g,頗為輕便,作為「跟機鏡」也相對較合適。難得的是,鏡身質感依然紮實硬淨,並沒有將貨就價。對比之下,NIKKOR Z 50mm F1.8 S 因擠身至更高階的 S 系列而「落足料」,令體型變成「大一個碼」(76mm 直徑、86.5mm 長度),重量更達到 415g,以 F1.8 光圈定焦鏡來說,不能算是輕便。
▲NIKKOR Z MC 50mm F2.8 重量只有 260g,頗為輕便,作為「跟機鏡」也合適。
▲鏡身上僅設有兩個撥鍵。
微距拍攝 1:1 放大率
其次是重點功能。NIKKOR Z MC 50mm F2.8 明顯就是主打微距拍攝,擁有 1:1 放大率,而 NIKKOR Z 50mm F1.8 S 的放大率則只有 0.15x(1:6.7),跟同廠同規格的單反系列鏡頭差相若。當然,NIKKOR Z 50mm F1.8 S 主打是大光圈拍攝,輕易就能做出淺景深效果,但兩鏡的最大光圈值其實只相差 1.3 級。微距重要還是大光圈更有用,相信是買家作出購買決定的重要指標。
▲光圈採用 9 片葉片設計 。
▲f/13、1/100s、ISO 1,600(相片經剪裁及調校明暗度)
以最短對焦距離(最高放大率)拍攝比一毫硬幣(連腳)還要小的跳蛛。雖然光圈已收至 f/13,但景深仍然很淺,未足以覆蓋一雙抬起的前臂。葉子在肉眼之下只見有絨毛,但在微距鏡之下,絨毛變成了無數的尖刺!
最高放大率之下有效光圈收至 f/5.6
NIKKOR Z MC 50mm F2.8 鏡身設計沿用簡潔原則,鏡身上僅設有一個闊大的對焦環和兩個撥鍵,分別用於自動 /
手動對焦切換及限制對焦距離。大家要留意,雖然對焦距離限制撥鍵的設定是 0.16m 至 0.3m,但當對焦距離少於大約 0.79m,鏡頭便會自動進入微距拍攝模式,最大有效光圈會逐步縮小,直至 0.16m 最短對焦距離(提供 1:1 放大率)時,最大有效光圈會變成只有 f/5.6,以最前端鏡片計,拍攝距離大約有 40mm。
▲伸縮式「小鏡筒」上印有放大率及相應的對焦距離。
▲鏡頭採用金屬製接環,周邊亦加上密封防水膠邊。
▲f/4.5、1/320s、ISO 1,250
拍攝時以構圖為優先考慮,並選用最大光圈,有效光圈為 f/4.5。豆娘身長大約 4cm 左右,刻意從側面拍攝,然而景深仍然無法令全身顯得清晰。
伸縮式鏡筒提供高放大率
另一方面,對焦距離從大約 0.19m 開始,「小鏡筒」便會伸出來,長度最多可達 30mm 左右。它印有放大率及相應的對焦距離,方便用家了解鏡頭的操作狀態。在微距拍攝狀態下(對焦距離少於大約
0.79m),鏡頭自動對焦速度感覺會放慢;特別是「小鏡筒」伸出來之後,速度放慢的感覺更加明顯,前後搜尋焦點的情況亦有增多。畢竟一分錢一分貨,屬頂級 S 系列的 NIKKOR Z MC 105mm F2.8 VR
S 相對少這個情況出現。此外,對焦環採用電子式操作,換言之在相機關閉的狀態下,對焦環並不能使用。
▲鏡頭在中國製造。
▲f/5.6、1/160s、ISO 200(相片經調校明暗度)
使用最大光圈(有效光圈為 f/5.6)及最短對焦距離拍攝,仙人掌花朵大小如伍毫硬幣。在 100% 顯示比例下,花蕊上黃色一粒粒的花粉看來像蟹子沙律!
▲f/5.6、0.2s、ISO 200
同樣使用最大光圈(有效光圈為 f/5.6)及最短對焦距離拍攝,以模型車車牌為對焦點,車牌尺寸剛好是 10mm。雖然持機的手放在桌面上,但仍難以消除相機搖晃,只要對焦點稍有偏離字體,便很容易出現前後搜尋焦點的情況。(樣本圖庫另有模型車全貌的試相)
▲NIKKOR Z MC 50mm F2.8 鏡片結構圖
▲NIKKOR Z MC 50mm F2.8 MTF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