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數碼相機和智能手機普遍都提供防震功能,不少攝影愛好者因此認為「防震功能可以取代腳架」,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小編以下就要跟大家解釋這個可能是攝影史上最大的謬誤!
防震功能為何不可以取代腳架?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白有什麼因素會導致手震。其實就算是普通人,正常呼吸或心跳都會造成的上半身輕微晃動,而按快門或反光鏡升起時亦會帶來震動。手震的程度和快門速度有關,快門速度愈慢,手震影響就愈明顯。如果快門速度太慢,即使是使用防震功能,也無法完全消除手震的影響。
要避免或減少手震,最簡單有以下兩種方法:
-
使用安全快門:安全快門是指快門速度至少要等於或快於焦距的倒數。舉例說,當使用 100mm 的焦距鏡頭,安全快門就是 1/100 秒或更快的快門速度。這樣可以確保在正常情況下,手持相機拍攝不會出現手震。
-
改善持機姿勢:手持相機時,要保持身體穩定,可以雙手緊握相機,肘部貼近身體,眼睛靠近取景器。如果可以的話,還可以借助建築物、柱子、牆壁等物體來支撐身體。
不過說到最好的防震方法,當然是使用腳架。腳架基本上可以讓相機完全不受手部或身體晃動的影響,使用時需將腳管伸展至合適的高度和角度,並確保放置腳架的地點穩固。不過,即使是使用腳架固定相機,按下快門時也可能會造成輕微震動。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快門線、遙控器或自拍功能來遠程控制快門,如此一來就可以完全不接觸相機,以減少任何可能出現的震動。
有些朋友或認為將相機掛在背包或放在衣服上面就可以充當腳架,但其實不少用家就是這樣摔破相機,而且拍攝角度也不好控制。相反,使用腳架的話就可以完全控制構圖角度,釋放快門時只要利用快門線、遙控器或自拍倒數功能就可以解決。這樣就可以完全拍出自己想要的照片,而且毋須擔心會跌壞相機。
那麼,為何防震功能不能完全取代腳架?相機和鏡頭的防震功能,其實是通過鏡頭裡面的鏡片或者感光元件的相反運動,來抵消我們手部移動的影響。防震功能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有效,但如果快門速度過慢或晃動過大,就無法完全消除手震。
不過,防震功能始終有使用限制的,只能在一定範圍內有效,如果超出了它的極限,就無法阻止手震了。舉例說,即使有一部配備 8 級防震功能的相機,但拍攝時的快門速度相比安全快門 8 級還要慢,那就無法達致防震效果了。
如何用腳架拍出更好的照片
1. 發揮創意拍出趣味
腳架除了方便自拍,它還可以拍出一些富創意的有趣照片,例如是「分身照」——在同一個構圖拍出彷如多個自己的效果。拍攝時先用腳架固定相機確保構圖統一,然後安排自己站在構圖中的不同位置拍攝多張照片,後製時花點時間將幾張照片合併就完成了。
2. 自拍更自由自在
去旅行時除了想拍下美麗風景,有時也想為拍些自拍留念。但是如果沒有人陪伴,周圍都是陌生人,那又可以怎麼辦呢?我們當然可以隨便找人幫忙拍一張,但一來他們可能不會理會我們,拍出來的效果亦可能不理想。相反如果自行帶備腳架的話,就可以任試直至滿意為止。
3. 夜景細節清晰銳利
不少人都鍾情拍攝夜景,然而基於晚間光線有限,快門速度需要變慢以吸收更多光線,因此晚間往往也是最易於手震的拍攝時段。如果單靠手持相機拍攝夜景,就很容易導致相片模糊。利用防震功能再加上全開光圈、推高 ISO 感光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低手震影響,不過畫質當然沒有那麼好。
相反,只要使用腳架來拍攝夜景,就可以輕鬆地以慢快門速度及使用低 ISO 感光度、收細光圈的設定來拍攝夜景,毋須擔心手震之餘,亦能同時確保畫面細節清晰銳利。
4. 長時間曝光光繪
一些如車流軌跡、星流跡、流水瀑布等拍攝主題,往往需要動用到長時間曝光技巧,曝光時間可長達數秒甚至是數十秒以上,目的是通過捕捉光線的運動軌跡,在畫面上利用光線繪畫出更富動感和層次的效果。不過,要拍攝長曝光一定要用腳架來固定相機,因為快門速度已經超出相機防震補償範圍,不用腳架就肯定會出現手震。
5. 夢幻璀璨夜景星芒
晚上拍攝街道上的燈光時,假如收細光圈拍攝,例如是 F11 或 F16 之類的細光圈,光線會通過鏡頭葉片產生衍射,從而化成漂亮的星芒效果,讓夜景更加璀璨和夢幻。星芒的數量取決於鏡頭的光圈葉片數,奇數葉片的星芒數目是葉片數的兩倍;偶數葉片的星芒數目理論上亦為兩倍,但由於光線會重疊,所以星芒數目依然跟光圈葉片數相同。
選購腳架三大要點
首先要看你用什麼相機。如果你是使用入門級的 APS-C 片幅無反相機配一支標準套頭,整套設備可能只有 500g 至 600g 重,那麼一支細小輕便的腳架就已足夠固定相機了。但是如果你使用的是 200mm 焦距或以上的長鏡頭,或者是全片幅相機的話,就需要用到一支腳管比較粗、抗扭力比較好的三腳架了!
1. 抗扭力 VS 安全承重
不少朋友會以「安全承重」作為選購的標準,不過就算是很細支的旅行三腳架,安全承重也可以達到 8kg 至 10kg,那麼你是不是說用這支腳架可以放一支 600mm F4 的「大砲」去進行鳥攝呢?儘管安全承重是夠的,但抗扭力卻遠遠不夠。大家需要記住,抗扭力並不等於安全承重,當器材愈重和鏡頭愈長,反而需要注意腳架的抗扭力。
到底什麼是抗扭力呢?大家可以試試將一支三腳架完全展開放在地上,然後用雙手分別握住其中兩支腳,用一點力度左右扭一下,會發現大部分的腳架都會有一些扭動。但是抗扭力高的腳架,扭動的幅度會小很多。
一般來說,腳管較粗及節數較少的腳架,抗扭力會高一些。當然不同品牌也有不同的表現,如果是用全片幅相機或長鏡頭拍攝慢快門的話,就要用一些抗扭力高的腳架,不要只看安全承重。
2. 碳纖維 VS 鋁合金
腳架材質是另一個考慮因素。現在流行的材質主要有鋁合金和碳纖維。這兩種材質有什麼不同呢?
首先當然是價格的差別。碳纖維腳架通常會比同等級的鋁合金腳架貴一半甚至幾倍,具體要看原材料、產地、工藝和品牌等因素。那麼為什麼要購買貴的碳纖維腳架呢?當然是因為它重量更輕!同樣設計的腳架,碳纖維腳架通常可以比鋁合金腳架輕上 10% 到 20%,輕了的重量相當於可多帶一部相機。
碳纖維腳架和鋁合金腳架在耐用性方面也有差別。鋁合金腳架即使是撞到硬物,多數也只是花了或者凹了一點。但是如果是碳纖維腳架的話,就有可能撞裂。不過這種情況其實很少發生,如果是大品牌的碳纖維腳架,都可以拿去維修的,所以大家也毋須太擔心。
另外也要留意一下極端環境拍攝。如果大家有機會去很冷或者很熱的地方拍照,就要注意腳架的材質對溫度的反應。如果你用手觸摸鋁合金腳架,可能會凍傷或者燙傷你的手。碳纖維腳架由於不太導熱,所以在這些環境下拿起來會比較舒服。
3. 全開高度及摺合長度
選購腳架還要看它的尺寸。那麼腳架要多高才夠用呢?腳架最理想的高度,就是展開後放上相機之後,相機大約處於眼睛高度。如果腳架太矮的話,自拍就會變成全部都是低角度拍攝,拍風景也看得辛苦。對於亞洲人來說,全開高度有 150cm 至 160cm,用來自拍都已很夠用。如果真的不想攜帶太大支腳架,最低限度有 130cm 也可接受。
除了全開高度之外,摺合長度也要注意。如果大家去旅行只想帶一支腳架,又不想一直麻煩手提,就要留意當腳架摺合後能否放進背囊或者行李喼。一般來說,摺合長度越短越方便攜帶,但這也會影響其全開高度和穩定性,所以大家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來選擇。
最新腳架推介
大家看完以上的腳架小知識,是否都想為自己立即入手一支腳架呢?小編以下就為大家準備了三款不同定位的腳架,大家有機會不妨落相機舖親手試玩一下,再決定哪一款型號最適合自己!
碳纖之選:Manfrotto Befree Advanced Carbon Twist Kit
意大利製造的碳纖維腳架,連波頭都只要 $2,000 至 $3,000。型號帶有「Advanced」字眼,在 Befree 系列中屬於高階的型號。全開高度有 150cm,而且提供反摺設計,收起來很小巧,可以放進背囊。安全承重有 9kg,就算應付全片幅無反相機都沒問題。
平價鋁腳:Manfrotto Befree Advanced Twist Kit
如果你預算有限,Befree Advanced 系列其實還提供較便宜的鋁合金版,而且同樣是意大利製造,比起碳纖維版便宜大概千元左右,非常划算。
淘寶殺手:Manfrotto Element Traveller Carbon Small
Manfrotto 還有一支淘寶殺手——Element Traveller Carbon Small。儘管是碳纖維腳架,連波頭卻只需千多元,真是非常抵玩!它的安全承重和抗扭力不高,但用於 APS-C 無反相機配套裝鏡頭就一定夠用。而且它真的很小巧很輕便,也可以反摺。
Manfrotto Befree Advanced Twist Kit (MKBFRTA4BK-BH)
https://bit.ly/49dTk99
Manfrotto Befree Advanced Carbon Twist Kit (MKBFRTC4-BH)
https://bit.ly/47aDfiY
Manfrotto Element Traveller Carbon Small (MKELES5CF-BH)
https://bit.ly/49h5f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