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Alex
講到超廣角變焦鏡,不少人的腦海中會浮現巨形又凸出的前組鏡片,鏡身看來頭闊尾窄,看來像個大飯碗。然而今次受測的兩支 Fujifilm X 接環超廣角變焦鏡,雖然擁有恆定 f/2.8 光圈,但體形十分的骰,配上 Fujifilm X-20 使用十分輕便。至於兩支副廠鏡有甚麼優缺點?今次測試會會大家找出答案。
影友可先從下表了解兩支鏡頭的基本規格。如有興趣詳細了解兩支鏡頭的實拍表現,可參閱本網站之前的獨立測試報告:
Sigma 10-18mm F2.8 DC DN|C 詳測:測試報告
Tamron 11-20mm F2.8 Di III-A RXD:測試報告
型號 |
Sigma 10-18mm F2.8 DC DN | C |
Tamron 11-20mm F2.8 Di III-A RXD |
推出時間 | 2023 年 10 月 | 2023 年 5 月 |
定價 | HK$5,360 | HK$6,380 |
接環 | Fujifilm X | Fujifilm X |
最大光圈 | 恆定 F2.8 | 恆定 F2.8 |
最小光圈 | F22 | f/16 |
最近對焦距離 | 0.116m (W) / 0.191m (T) | 0.15m (W) / 0.24m (T) |
放大倍率 | 0.25x (W) / 0.14x (T) | 0.25x (W) / 0.13x (T) |
光學結構 | 10 組 13 片(包括:3 片 FLD 螢級特低色散鏡片、1 片 SLD 超低色散鏡片及 4 片非球面鏡片) | 10 組 12 片(包括:2 片 LD 低色散鏡片、2 片 GM 玻璃模鑄非球面鏡片、1 片 XLD 超低色散鏡片) |
光圈葉片數 | 7 片 | 7 片 |
對焦系統 | 步進馬達 | RXD 線性馬達 |
濾光鏡尺寸 | 67mm | 67mm |
直徑 x 鏡長 | 72.2 x 64.3mm | 73 x 86.5mm |
重量 | 250g | 335g |
外觀比較
今次受測的 Tamron 11-20mm F2.8 Di III-A RXD(B060)是 Fujifilm X 接環版本,屬「舊鏡新 mount」。同款的 Sony E 接環版本則在
2021 年中推出。鏡頭的等效焦距為 16.5-30mm,算是典型的廣角大三元。外觀設計簡約,控制裝置只有位於鏡身中間的變焦環,以及近前端的對焦環。鏡頭採用外變焦設計,在最短狀態下是 20mm 焦距;轉到 11mm 焦距後,鏡身會伸長約 16mm。RXD 線性馬達的對焦速度和反應理想,整體來說是一支穩打穩紮的鏡頭。
推出僅幾個月的 Sigma 10-18mm F2.8 DC DN|C 以的骰為賣點,僅 250g 的淨重非常輕便,等效焦距為 15-27mm,相比起 Tamron 鏡焦段窄一點,但廣角端焦距去到 15mm。鏡身同樣採用簡約設計,只配有近前端的變焦環,以及位置鏡身中間的對焦環。此鏡也採用外變焦設計,在最小尺寸時焦距為 18mm,轉到 10mm 時鏡身會伸長約 8mm。兩支鏡頭均使用 67mm 直徑濾鏡。。
尺寸比較
今次比較特別找來原廠的 Fujifilm XF 10-24mm F4 R OIS W 讓大家有多一個參考。Tamron 11-20mm F2.8 Di III-A RXD 的尺寸與 Fujifilm XF 10-24mm F4 R
OIS W 很接近。雖然後者焦段較闊,但 Tamron 卻有光圈大一級的優勢。Sigma 10-18mm F2.8 DC DN|C 的迷你體形在對比之下就顯得頗突出。
原廠的 Fujifilm XF 10-24mm F4 R OIS W 採用內變焦設計,所以沒有加入今次的變焦後長度比較。變焦環由遠攝端(鏡身最短狀態)轉至最廣角端,轉動行程兩支鏡頭程都在 60° 左右,但以 Sigma 相對略短,鏡身延伸幅度也較小。
留意兩鏡變焦環的轉動方向不一樣。Sigma 的變焦環需向右轉,而 Tamron 則相反,需要向左轉,與原廠 Fujifilm XF 10-24mm F4 R OIS W 的設計一致,相信 Fujifilm 用家會感覺用得較就手。
兩支鏡頭均附送遮光罩。值得一提的是,Sigma 10-18mm F2.8 DC DN|C 特別用上推入式(Push-on)遮光罩,按鏡身標記對齊再輕力一壓,遮光罩便能鎖定。廠方解釋此設計有助縮減遮光罩的尺寸。Tamron 則沿用主流的扭入式遮光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