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gensan
相片:Franke Yu
魚眼鏡頭(Fisheye Lens)的誇張變形構圖效果,未必合適每一位攝影愛好者的需要,但在水底攝影世界中,卻原來一直舉足輕重,其超廣闊視野的特性,讓攝影師得以捕捉大範圍的水底的壯麗景觀,輕鬆重現海洋世界的廣闊與震撼!
有本地資深水底攝影師,近日就帶同了 Sigma 今年專為無反相機推出的 F1.4 超大光圈魚眼鏡頭,前往菲律賓宿霧及埃及紅海等潛水勝地,拍攝了珊瑚礁及沉船等題材;除此之外他亦分享了箇中器材及外遊的成本,以及水底攝影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有興趣加入水底攝影世界的朋友,記得要繼續看下去!
▲水底攝影讓人類得以近距離與魚群共舞於水底世界的壯麗景觀之中。(光圈:F10、快門:1/100s、感光度:ISO
200、等效焦距:15mm、相機:Sony A7R IV、鏡頭:Sigma 15mm F1.4 DG DN DIAGONAL
FISHEYE、拍攝地點:紅海)
魚眼鏡頭:水底攝影必備器材
Franke Yu(余穎聰)是本地大型潛水訓練中心的負責人,亦是一名資深水底攝影師,對於攝影器材可謂如數家珍。他指出,魚眼鏡頭是水底攝影必備的攝影器材之一。
▲Franke Yu(余穎聰)是本地大型潛水訓練中心的負責人,亦是一名資深水底攝影師,他近期攜同了今年全新推出的
Sigma 15mm F1.4 DG DN DIAGONAL FISHEYE,前往菲律賓的宿霧及埃及的紅海,實試了這支全片幅無反魚眼鏡的表現。
為什麼魚眼鏡頭在水底攝影這麼重要?首先,當光線通過水面進入水中時,光線經折射後會導致在水下觀察物體時,物體的位置看起來比實際位置更接近觀察者,從而出現視角收窄的情況,視野廣闊的魚眼鏡頭,有效抵消這個效應。
▲下水後的物體看起來會比平時更近,對觀察者來說,視角彷如收窄了,因此需要魚眼鏡頭拍得廣闊一點。(光圈:F16、快門:1/100s、感光度:ISO 200、等效焦距:15mm、相機:Sony A7R IV、鏡頭:Sigma 15mm F1.4 DG DN DIAGONAL FISHEYE、拍攝地點:紅海)
其次,魚眼鏡頭一般都可以提供較近的對焦距離,拍攝時可縮短與主體的距離,降低水底懸浮微粒的影響,閃燈補光時的效果亦會好一點。
▲水底環境很多時都沒有明顯的直線存在,因此使用魚眼鏡也不一定會拍出變形構圖。(光圈:F16、快門:1/80s、感光度:ISO 160、等效焦距:15mm、相機:Sony A7R IV、鏡頭:Sigma 15mm F1.4 DG DN DIAGONAL FISHEYE、拍攝地點:紅海)
菲律賓宿霧 x 埃及紅海實拍
Franke 本身亦有經營潛水旅遊業務,經常前往海外潛點進行各類水底活動,一個月裡隨時只得一個星期可以在香港找到他,其他時間他都會飛往外地潛水。就在今年夏季,他便分別前往了非律賓的宿霧及埃及的紅海,拍攝了珊瑚礁及沉船等一系列水底作品。
▲珊瑚為魚類提供了棲息地、食物來源及繁殖地等重要功能,並協助維持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和多樣性。(光圈:F8、快門:1/125s、感光度:ISO 250、等效焦距:15mm、相機:Sony A7R IV、鏡頭:Sigma 15mm F1.4 DG DN DIAGONAL FISHEYE、拍攝地點:紅海)
▲不同地區的珊瑚會受到營養、水份、鹽分程度等因素影響,呈現出來的顏色亦會有所不同。(光圈:F7.1、快門:1/100s、感光度:ISO 800、等效焦距:15mm、相機:Sony A7R IV、鏡頭:Sigma 15mm F1.4 DG DN DIAGONAL FISHEYE、拍攝地點:宿霧)
▲拍攝桌形軸孔珊瑚時應避免與其觸碰,以避免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損害。(光圈:F13、快門:1/160s、感光度:ISO 160、等效焦距:15mm、相機:Sony A7R IV、鏡頭:Sigma 15mm F1.4 DG DN DIAGONAL FISHEYE、拍攝地點:紅海)
▲圖中的淺水硬珊瑚位於約 5-6
米深度,陽光穿透水面到達後,讓珊瑚得以透過光合作用生存和生長。(光圈:F9、快門:1/60s、感光度:ISO 125、等效焦距:15mm、相機:Sony A7R IV、鏡頭:Sigma 15mm F1.4 DG DN DIAGONAL FISHEYE、拍攝地點:宿霧)
▲橙棕色的柳珊瑚屬於軟珊瑚的一種,外形美觀之餘,亦為許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棲息地。(光圈:F8、快門:1/125s、感光度:ISO 200、等效焦距:15mm、相機:Sony A7R IV、鏡頭:Sigma 15mm F1.4 DG DN DIAGONAL FISHEYE、拍攝地點:紅海)
原生支援 Sony E 接環
他當時採用的器材,正是今年在攝影界引起轟動的新一代魚眼鏡頭 Sigma 15mm F1.4 DG DN DIAGONAL FISHEYE。
此鏡是 Sigma 今年專為全片幅無反相機而推出的對角線魚眼鏡頭,取景範圍可以覆蓋整個畫面,並原生支援 Sony E 及 L 接環的機種,對於 Franke 這類 Sony 水底攝影發燒友來說,絕對稱得上是福音!
▲Sigma 15mm F1.4 DG DN DIAGONAL FISHEYE 本身都有一定尺寸,防水殼需配合俗稱「飯碗」的魚眼鏡頭罩使用,價錢約萬多元。
Franke 之前試用過很多魚眼鏡,在 Sony NEX-7 年代,他配搭原廠專用的魚眼鏡轉接器;到數年前升級至 Sony A7R II,就通過轉接環接駁他廠的變焦魚眼鏡使用;直至近年轉用 Sony A7R IV,他除了轉接使用 16mm F2.8 Fisheye (A-mount) 外,至今終於可以原生使用 Sigma 15mm F1.4 DG DN DIAGONAL FISHEYE。
▲Sigma
15mm F1.4 DG DN DIAGONAL FISHEYE 重量為 1,360g,從外形到功能都非常專業,優點之一是可以原生支援 Sony A7R IV 這類專業級無反相機。
水底攝影器材預算參考
相信不少攝影愛好者看到這裡,內心都已經蠢蠢欲動,想親身一嘗 Franke 這類專業級水底攝影師的體驗!不過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器材的投資成本需要多少?Franke 以「專業級換鏡相機 + 微距鏡 + 魚眼鏡」的配置為例,器材總預算差不多需要 $100,000(港幣,下同)。
▲Franke 的「換鏡相機 + 魚眼鏡頭 + 三閃燈」的水底攝影器材配置。
他指出,專業級換鏡相機連魚眼鏡約為 $40,000,專業級換鏡相機連微距鏡則約為 $23,000-$24,000。相機防水殼每個約 $20,000,微距鏡頭罩每個約 $2,000-$3,000,魚眼鏡頭罩(230mm 型號)每個約 $10,000 多、鏡頭罩延伸環每個約千多兩千元(或需一個以上)、閃光燈每支約 $5,000(他使用 3 支),再加上其他如浮臂之類的配件約為 $3,000-$4,000。
相比之下,外遊的成本反而不高。Franke 透露他前往菲律賓 4-5 日連機票住宿及出海費用約為 $7,000-$8,000;位於北非的埃及由於距離較遠,他通常至少都會逗留一個星期或以上,費用約為 $20,000 左右。
水底攝影 5 大注意點
最後 Franke 為大家總結了幾個水底攝影的常見問題,讓各位有意加入水底攝影的朋友可以有個參考。
1. 水底閃光燈補光
Franke 不少水底攝影的相片均是使用細光圈(如 F8)拍攝,在 4-5m 較淺水的範圍,儘管陽光仍能進入他拍攝的水深,但在 3-4m 水深時,色彩會開始變得沒有那麼鮮艷,出現偏綠或偏黃等偏色的情況,因此他會選擇通過 5,500K
日光色溫的閃光燈,去為拍攝主體進行補光,以確保色彩準確,相機的白平衡只需設定為自動就可以,除非再深水一點,才需要設定至水底自動白平衡。由於使用閃光燈的關係,他並沒有採用於鏡頭前方加裝紅色濾鏡以平衡藍色波長光線的做法。在沉船拍攝的場合,需要做一些背燈的效果,例如一打燈讓整個洞口變光之類,他就會使用無線閃燈,通過紅外線、光敏或無線電去觸發閃光同步。
▲通過閃光燈補光,有效將陽光無法照射的水底範圍照亮,準確還原主體本來的色彩及質感。(光圈:F8、快門:1/100s、感光度:ISO 1250、等效焦距:15mm、相機:Sony A7R IV、鏡頭:Sigma 15mm F1.4 DG DN DIAGONAL FISHEYE、拍攝地點:紅海)
2. 閃光燈 VS 連續光源
坊間一些水底人像攝影服務,會採用連續光源進行補光,不過 Franke 就表示連續光源並非他的首選,原因是當水底生物一旦發現這些連續光源便會走開,平時他們就算用閃燈閃一下都會嚇走生物,更何況是連續光源?另一方面,連續光源的最高輸出力度,亦不及閃光燈瞬間發光的程度,如果配合高速快門及細光圈,連續光源其實並不夠力。
即使使用的是高流明的攝錄燈,由於水的密度較空氣高,光在水中的傳播會受到限制,從而縮短最遠的有效照射距離。Franke 以一支 15,000 流明的攝錄燈為例,最遠照射距離大概只有 2.5 米,對他來說明顯不及閃光燈實用。
▲閃光燈由於可以發出瞬間強光,方便配合較高速快門使用,凝固快速移動中的主體。(光圈:F8、快門:1/100s、感光度:ISO 1250、等效焦距:15mm、相機:Sony A7R IV、鏡頭:Sigma 15mm F1.4 DG DN DIAGONAL FISHEYE、拍攝地點:紅海)
3. 快門速度控制
要將水底的動態拍攝得一清二楚,需留意快門速度不可過慢。Franke 指出,換鏡相機的閃燈同步速度,一般來說最快也只得
1/160s(機械快門),假如拍攝時抖動幅度過大,一樣會有機會造成影像模糊。除非是使用較新型號的數碼相機,其電子快門的閃燈同步速度,就可以突破上述速度的限制。不過,高速快門再配合細光圈拍攝的話,始終會大幅減弱閃光輸出力度,因此 Franke 通常只會在微距拍攝時才使用超高速快門,這時閃燈會十分靠近主體,方便他去捕捉生物突然進食,或者讓他去高速連拍生物的動作。
▲如果以廣角焦距中距離拍攝移動速度不算十分高的生物,並無需要用到太高速的快門,1/125s
都已經足夠拍出清晰穩定的作品。(光圈:F8、快門:1/125s、感光度:ISO 100、等效焦距:15mm、相機:Sony A7R IV、鏡頭:Sigma 15mm F1.4 DG DN DIAGONAL FISHEYE、拍攝地點:紅海)
4. 中性浮力
要在水底拍得好相片,往往需要將身體控制在水中固定的位置,這是潛水中所謂的「中性浮力」技術。Franke
以一些水底懸崖的拍攝為例,拍攝時由於身體沒有任何支撐點,需要凌空拍攝,中性浮力便顯得非常重要。假如攝影者未能掌握中性浮力,最差的情況是會導致身體不斷踢水,浪費體力及氧氣之餘,靠近海床拍攝時甚至會有機會揚起海沙,從而影響能見度,並對海底生態構成破壞。他建議新手在拍攝時,可以盡量將身體動作控制得慢一點。
▲「中性浮力」練得好,即能將身體控制在水中固定的位置拍攝,並有助減少體力及氧氣消耗。(光圈:F5.6、快門:1/60s、感光度:ISO 200、等效焦距:15mm、相機:Sony A7R IV、鏡頭:Sigma 15mm F1.4 DG DN DIAGONAL FISHEYE、拍攝地點:紅海)
5. 拍攝時間
水底拍攝每次最長時間,主要受制於水肺的氧氣供應及潛水深度而定。Franke 根據他的經驗,20m 左右的水深,一般都可以玩上 1 個小時(包含上下水的時間);5-6m 淺水一點的話,長至 1.5 小時也沒問題。
▲水肺潛水拍攝每次通常都可以玩上 1
個小時左右,具體時間需視乎實際水深程度及個人身體狀況等因素而定。(光圈:F7.1、快門:1/160s、感光度:ISO 250、等效焦距:15mm、相機:Sony A7R IV、鏡頭:Sigma 15mm F1.4 DG DN DIAGONAL FISHEYE、拍攝地點:紅海)
總結:專業級光學性能,F1.4 有助提供畫質提升空間
在水底攝影的領域,一向存在對魚眼鏡頭的強大需求,Sigma 今年推出 15mm F1.4 DG DN DIAGONAL FISHEYE 魚眼鏡頭,F1.4 大光圈的頂級規格,在民用級魚眼鏡頭中更屬首創,$17,000 定價上亦屬於攝影愛好者可以負擔的合理水平。
此鏡以 Art 系列的專業級鏡頭作定位,自動對焦反應快速,光學性能更是毋庸置疑,能修正包括矢狀彗差耀斑在內的各種像差,光學結構方面更用上了大量特殊鏡片,足以提供超高解像力!
水底攝影很多時都需要收細光圈拍攝,以確保主體能夠處於清晰景深範圍之內,但此鏡的 F1.4 規格其實依然重要,皆因超大光圈鏡頭提供了收細光圈的空間,F1.4 即使收細三級光圈後仍有 F4,但影像中心及邊緣範圍的解像力已能明顯提升,並有助抑制四角失光的光學現象,從今次 Franke 的水底攝影作品可見一斑。
產品查詢:
2781 1780(shop@dcfever – 旺角) WhatsApp 查詢
2834 3112(shop@dcfever – 銅鑼灣) WhatsApp
查詢
2361 2778(shop@dcfever – 深水埗) WhatsApp
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