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Sony A77 vs 一級方程式,新加坡極速對決﹗

人類總愛在速度上追求更高的層次,並且不斷進行互相比拼,相機如是,賽車也如是。今年 Sony 的重頭戲 A77 雖然只屬中階級別,但卻擁有極速的 12fps 連拍速度,以及 APS-C 片幅最高的 2430 萬像素。Sony 對此機可謂寄予厚望,最近特地邀請亞太區傳媒到新加坡以 A77 體驗拍攝當地舉行的夜間 F1 賽事,而本網正是香港區少數獲邀傳媒的其中一間。大家都知道是 F1 賽車是世上速度最高的跑車,透過高達 18,000rpm 的引擎轉速、一流的車身流體力學及特製輪胎等等,極速可達 360km/h,對 Sony A77 的拍攝性能絕對是一大挑戰﹗


在隔著鐵絲網的觀眾席外,以 400mm 長鏡及擺鏡方式將鐵絲網模糊化。

一鏡三鏡出戰新加坡


今次使用器材為 Sony SLT A7770-400mm F4-5.6 G SSMDT 16-50mm F2.8 SSMAE 11-18mm f/4.5-5.6


一個攝影背囊便能將器材全部裝好,尚有空間可存放 notebook 及雜物。

在今次行程中,每間傳媒都各自獲 Sony 借出一部 A77 及數支鏡頭在旅程中拍攝。筆者就借用了 70-400mm F4-5.6 G SSM 作為拍攝賽車特寫的主要鏡頭,另外還有最新的 DT 16-50mm F2.8 SSM 以及 AE 11-18mm f/4.5-5.6 作環境拍攝之用。抵達新加坡之後,在酒店休息一晚,第二天便到 Sony 新加坡的陳列室聽取當地人員對 A77 以及 F1 賽事的簡介,順道也跟來自台灣、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的傳媒交流一下,然後當晚便正式踏入 F1 賽事場館,開始首晚的拍攝。

跟澳門的 F3 賽事比較,新加坡的 F1 賽事明顯盛大得多,而且入座率相當之高,入場觀眾理論上要不坐在自己的座位觀賞,要不就到賽道旁不設劃位的站立觀看席近距離感受一下賽車的速度。F1 的車手都是世界上最頂尖的,不過由於車速極高,發生意外後果非同小可,為安全起見,觀眾席跟賽道之間都以一道鐵絲網阻隔著,對於拍攝構成一大障礙,也大大限制了可以拍攝的位置。我們的座位位於賽道的第一(T1)至第三個(T3)彎位旁,而且高度也剛好高於鐵絲網,不過為了讓相片多些變化,我們也決定在第一晚排位賽先視察一下環境,看看有沒有更好的位置,再在第二晚重點出擊。

F1 的賽道範圍相當之大,賽車跑一圈只需約分半鐘,但走路的話,由一端走至另一端的便要花上約 45 分鐘。我們的時間有限,只由 T1 走到 T5 繞了一圈,不過由於背負了整套器材,加上天氣炎熱,不一會已經汗流浹背,但最後也找不到更好的位置可以避開鐵絲網,最後還是走回原本的觀眾席,在 T1 至 T3 間走動,找沒有人的空位拍攝。


三晚的入場證價值約八千多港元,相當昂貴﹗


雖然門卷售價高昂,但現場仍坐滿專程來觀看 F1 賽事的觀眾。

擺鏡增強速度感

筆者初次現場看 F1 賽車,首先感受到的並非其速度,而是氣勢十足的引擎聲,尤其在維修站出面加速起步時,超高的引擎轉速加上波箱的金屬撞擊合奏出可怕的聲響,所以現場的觀眾及工作人員都需要配戴耳塞以保護聽覺。賽事需在晚間進行,不過賽道的照明尚算充足,大部分時間都使用 ISO 800 感光度,先來個熱身,聽從 Sony 攝影師的建議,使用手動曝模式,以最大光圈 f/5.6 來獲得 1/320 秒快門,用擺鏡方式追蹤拍攝。不過由於賽車入彎前已經減速,背景的模糊不太明顯,於是逐步嘗試使用更慢的快門拍攝。使用 1/125 秒快門時,拍攝的成功率減低不少,有時是掌握不到追蹤速度,有時是因為車速中途改變,有時是因為車身的彈跳,但成功拍攝到的相片,速度感就比之前強烈得多。


以 1/200 秒快門拍攝。


以 1/125 秒快門拍攝。

由於賽車連續走過三個彎位,在觀眾席看來,賽車的走向彎彎曲曲,可以進行橫向擺鏡追蹤的路段只有一小段,而這一小段直路亦正好是賽車出彎加速的位置,這也令擺鏡方法變得更為困難。A77 像其他 Sony 單反一樣內置防震,並且可以對應擺鏡動作,功能預設為開啟,筆者嘗試將其關起來擺鏡,成功率果然減至只有之前的一半,證明這個防震也有不少幫助。使用擺鏡方法拍攝,擺鏡動作的平穩性十分重要,所以眼睛一定要貼近觀景器。大家都知道 A77 是一部使用半透光鏡的 SLT,使用電子觀景窗取景,起初也有點擔心在追蹤連拍時會反應不來。不過幸好這個 XGA OLED Tru-Finder 觀景器流暢度不俗,在追蹤連拍時亦不會走失目標,而且細緻度十足,連路面的瀝青紋也可清晰看到,使用手動對焦也十分容易。不過如果使用自動啟動 EVF 的話,EVF 需要一段短時間來啟動,對於太過突發的情形有時也會反應不來,所以後來也手動鎖定選用 EVF。不過最近 Sony 為 A77 提供的 1.03 firmware 據稱可加快 EVF 的反應時間,日後有機會要再借來一試。


ISO 800、f/8、1/125s


ISO 800、f/8、1/125s(局部放大)


ISO 800、f/8、1/125s

追焦 + 連拍捕捉突發鏡頭

A77 由於使用半透光鏡來代替反光鏡構造,每次曝光都省卻了反光鏡升起、降下的時間,所以連拍速度可以達到 12fps,比市面上的頂級專業單更加之快。拍攝普通的入彎出彎場面,本來也不需要使用這麼高速的連拍,因為賽車的形態基本上是固定的,走線又相對穩定,密集的連拍只會得到差不多一樣的相片。不過在遇上群車混戰時,使用高速連拍便可以紀錄到一連串的超車動作,有時更可拍攝到失控、撞車等場面,使用高速連拍便可將這些一閃即逝的畫面清晰紀錄。值得一讚的是,A77 的耗電管理做得不錯。雖然要使用感光元件取景,理論上會增加電池的消耗,不過在兩天的拍攝行程中,日間觀光再加晚上的 F1 賽車拍攝,每天都拍上過千張相片(大約 20GB JPEG),但一枚電池都已足夠應付一天拍攝,用不著使用後備電池。


ISO 1600、f/5.6、1/400s

現時大多數的單反都可提供 live view 取景方式,不過使用這種方式取景就只能夠使用 contrast detection 來對焦,對焦速度會大大減慢。不過 A77 就是一部 native live view 相機,在 live view 取景時亦可使用單反級的 PDAF 對焦系統,加上內置的 19 點對焦點中,有 11 點是十字型對焦,令追蹤對焦的成功率大大提升。在這次實戰中,以 70-400mm F4-5.6 G SSM 鏡頭在 T1 至 T3 彎位來測試 A77 的追焦能力,大約有七成多的相片可完全正確對焦,以 F1 的速度來說算是不俗。不過在一些遭鐵絲網阻隔的位置,還是用回手動對焦較為妥當。另一方面,為了確保不會錯失重要一刻,事前亦將相機的優先設定選為「釋放快門」,即使未確定 AF 完成亦可拍攝,較為適合拍攝速度極高的 F1 賽車。


ISO 1000、f/4、1/320s


ISO 1600、f/5.6、1/400s


ISO 1600、f/4.5、1/640s

下回預告

今次報道主要圍繞今次以 A77 拍攝賽車的經驗及技巧,之後再會跟大家分享一下以 A77 在今次旅程拍攝的旅行相片以及花絮點滴,請大家繼續密切留意。

最新消息
3 小時前
買新相機、新鏡頭開箱一刻,本應充滿期待,不過來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攝影師 Viktoryia Shkel,她的開箱歷經卻十分「奇幻」,尤如「來回地獄又折返人... (繼續閱讀)
7 小時前
Toyota 曾透露他們正著手研發一款車型較細,且車價平民向的 Pickup 車型,之後外界普遍推測這款新車會以 RAV4 為基礎而成,因為更適合市區環境使用... (繼續閱讀)
9 小時前
隨著智慧型手機攝影科技的躍升,正徹底改寫城市紀實的本質。相比單反相機仍須肩負不少裝備、更換鏡頭而錯失關鍵瞬間,Samsung Galaxy Z Fold7 以 25... (繼續閱讀)
15 小時前
Ricoh GR IV 的正式公開越來越近,7 月 25 日在北京舉辦的關係者限定先行發表會引起攝影圈熱烈討論。這次活動讓中國媒體與攝影師有機會近距離體驗實... (繼續閱讀)
15 小時前
八達通自推出手機支付服務以來,其 App 功能不斷擴展,為用戶帶來更多便利與優惠。為滿足香港旅客的海外消費需求,八達通 App 近期進行重大升級,推... (繼續閱讀)
16 小時前
HUAWEI 近年持續在手機攝影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去年 Pura 70 Ultra 的伸縮鏡頭到 Mate X6 的紅楓色彩系統,不斷刷新移動影像的技術高度。最新旗艦... (繼續閱讀)
17 小時前
對於多數消費者而言,摺疊屏幕手機的耐用性始終是個疑慮,特別是鉸鏈結構的可靠性更備受關注。知名 YouTuber JerryRigEverything 近日對 Samsung 最... (繼續閱讀)
20 小時前
早前傳聞 Sigma 會在 7 月發表 200mm F2.0 DG DN|Sports 鏡頭,不過 7 月快將踏入尾聲,幾乎可以肯定有關傳聞不會兌現。然而,最新網絡消息稱,Sigm...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為紀念 Leica I 相機誕生 100 周年,Leica 於 2025 年全球同步展開一系列慶祝活動。位於上海的《世紀見證者:當 Leica 遇見中國》主題展覽無疑成為... (繼續閱讀)
1 日前
LEGO 近年與任天堂關係如膠似漆,頻頻推出愛情結晶品,最經典當然是 2020 年的 71374 NES 紅白機。而睽違四年,又有一部童年回憶變成 LEGO,就是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