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使用智能手機等於隨時被監控?

最近前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斯諾登指出,美國政府以反恐為名透過 Yahoo、Google、Apple、Facebook 等公司查閱用家的個人資料,藉此監控全球網絡,引發網絡私隱安全的風波。現在大家使用的智能手機,主要分為 iOS 及 Android 兩大系統,眾所周知這兩個系統是由 Apple 及 Google 所開發的,如果斯諾登的說法屬實,那我們使用智能手機,豈不是等於曝露自己的私隱?

機主身分容易確認

據多家機構估計,現時全球智能手機用戶已超過十億人,熱門的手機硬件製造商有韓國 Samsung、台灣 HTC、日本 Sony 等,但絕大部份採用 iPhone、Android、Windows Mobile 及 Blackberry 的美國開發商平台。假設美國政府真的能夠在該國反恐法例支援下向平台開發商取得用戶的資料,便等於能獲得全球逾十億用戶的資訊。在十億用戶中,要找上一個特定用家也不算太難。大家用智能手機時,少不免下載不同的 Apps,在 Google Play 或 Apps Store 上購買 Apps 的話,大部份情況需要以信用咭付費 (除非購買現金券),如果能從信用咭公司獲得資料,已可確認某手機用家的個人身份及電話、住址、消費紀錄等。


在手機上通常有聲明保障個人私隱

GPS 透露行蹤

確認了某用戶的身分後,如果政府要知道用戶的位置也十分簡單。現在的智能手機都有由 NASA 開發及提供服務的 GPS 定位功能,正常情況下用來作一些location base 功能如 Facebook 簽到、地圖定位等,但這些定位資訊及紀錄也有可能被收集。試回想一下大家第一次啟用智能手機時,在最初的設定可能已經點選了傳送資料以改善產品服務,但相信大家都不知道改善產品服務的資料是什麼。雖然這些公司已經表明只會用作特定的用途,但在國家安全法的凌架下,也不能排除將這些資料提供給政府。

用戶通訊起底

除了 GPS 的定位外,用家使用智能手機的習慣,亦可能被政府監察,用家在搜尋器上的記錄、網上瀏覽記錄、下載 Apps 的習慣等,這些資料都可從手機中得。另一方面,大家的通訊紀錄也可能無所循形,打出打入紀錄、電話簿、通話時間等等,都可能透過手機的平台傳洩密。此外,現時十分流行使用雲端服務來同步儲存手機的電話簿、照片、影片、文件等,在相關反恐法例要求下,也未必能夠保障這些資料的安全。除了手機平台外,政府也可能透過 Facebook 取得用戶的各種個人資訊,用戶的個人通訊、朋友網絡、讚好的專頁及取向等等,也有可能被監察及分析。


用家在 Facebook 的朋友網絡、發言、上載的相片及與朋友的 PM 通訊都可能被監察

個人資料用途成疑

雖然美國政府表示監察的動機是善意的,主要用作反恐用途,並已成功阻止全球多宗恐怖襲擊發生,但監察的過程及內容卻十分保密,也難免引起手機用家的擔心。究竟這些資料會被儲存多久?有甚麼準則來過濾出監視對象?監控程度有多深入?除了懷疑恐怖分子外,手機監控會否成為監視政要、學者、商界人士等重要人物的工具?美國政府實在有需要澄清一下。當然反過來說,中國陣營的網絡及通訊平台也更明顯地存在著監察,多數人對於這種明刀明槍的監視已習以為常及有一定戒心。一直標榜人權的美國反而暗中進行全球監察,當然會引來甚大迴響。

還是不能避免使用智能手機

既然手機可全面洩露用戶的個人資料,可能有用家認為智能手機少用為妙。但以現時港人與智能手機已到不可分離的階段,「斬腳趾避沙蟲」的做法應該不會有人倣效,如無法選擇,用家可能寧願給政府知道所有事情。如斯諾登報料屬實,美國政府的確能輕易的監控每個一人,但始於要監控一人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估計政府應不可能做到每一個用戶都監視。政府監察的主要目標主要是恐怖分子,陰謀論去想的話,至多用來監視政要、大機構高層、學者等有政治影響力的人,一般如筆者般的升斗市民,其實不用太過擔心。

單看高登網友在「五百蚊港女事件」起底的迅速程度,看見現時每個人的私隱已曝露於網絡之中,猶如透明人間。民間起底已經如此有效,何況堂堂一國政府,要監察特定目標可謂更易如反掌。但一般人「行得正企得正」,沒有做出有嫌疑的行為 (我想一般人不會在 Google 搜尋如何製造炸彈吧),成為被監察目標的機會應該很小吧﹗

圖片來源:danpontefract、redbubble、techinasia

相關文章:
識多一點點:手機電池防爆小貼士

最新消息
8 分鐘前
在這個數碼年代,竟然還有廠商推出全新設計的菲林相機?!到底PENTAX早前推出的半格菲林機PENTAX 17可以怎樣玩?菲林新手又有甚麼要注意?謝飛就決... (繼續閱讀)
1 小時前
HUAWEI 於上月在馬來西亞發表的一眾產品,包括 HUAWEI MatePad 11.5" S (PaperMatte Edition)、MatePad SE 11” 及 FreeBuds 6i 都已經抵港,定價 ... (繼續閱讀)
5 小時前
越來越多歐洲車廠計劃推出入門級的電動車。有消息透露,Audi 正積極開發入門 Crossover 電動車 Q2 e-tron,預計 2027 年上市。受益於電動車的特性,... (繼續閱讀)
17 小時前
以原大比例製作及可活動為賣點的橫濱高達在今年 3 月 31 日告別廣大粉絲,隨後就被拆除及移走。也許廣大粉絲依然掛念這部元祖高達。現在就有個好消... (繼續閱讀)
21 小時前
來自菲律賓的耳機品牌 FlipEars,早前推出可當飾物的純銀耳機 Artha Argentum,外型與音質都獲得不少好評。FlipEars 再接再厲推出兩款旗艦耳機 ZUR... (繼續閱讀)
1 日前
不少 Sony 無反相機或攝錄機都用上 CFexpress Type A 記憶卡,相信部分影友因為它的高速性而紛紛轉用。然而,如果大家使用 Sony CFexpress Type A ... (繼續閱讀)
1 日前
Nikon 在 2018 年踏入無反相機世代,當年推出的 Nikkor Z 35mm F1.8 S 大有打響頭砲的意義。可是自此之後。好像再沒有聽到 Nikon 打算推出 35mm 定... (繼續閱讀)
1 日前
Tesla Cybertruck 自推出以來,話題不斷。它那未來感十足的造型和不銹鋼車身一直是大家的焦點,網絡上更出現不少 Cybertruck 改裝概念,但都不如這... (繼續閱讀)
1 日前
日本 Artisan & Artist 品牌對不少影友來說也絕不陌生,上至針對 Leica 推出的相機皮套、相機帶、鏡頭袋,下至一般相機適用的肩帶和手帶亦有涉及。... (繼續閱讀)
1 日前
大家在日本乘搭新幹線時,有沒有遇上一輛黃色的列車?它有個專稱「Doctor Yellow」,由於車身色彩獨特又醒目,所以相當受鐵道迷喜愛,也是遇上好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