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無反之王 Sony A7R II 全面測試

電子前簾快門效果示範

我們把相機安裝在廉價的三腳架上面,三腳架不夠穩固,採用機械前簾快門時的震盪或會影響相片清晰,採用電子前簾快門就可避免問題。

原圖
開啟電子前簾快門 關閉電子前簾快門

白平衡測試(室內燈泡環境)

自動
預設
手動

像素增加、感光度表現未有退步

A7R II 主打「Resolution」,高解像是最大賣點之一,今次採用了一片背照式 CMOS,把感光二極管和數據線路的排列調轉,讓感光能力提升,而數據線路轉用銅,而非鋁製作,傳輸速度亦有提升。以往背式設計多數見於手機的「蚊型」感光元件上面,但今次 Sony 把規模擴大至全片幅,看得出 Sony 的野心。

背照式感光元件的結構、原理相信只有工程師才感興趣,一般用家關心的是實拍出來的表現。我們試拍見到,在 ISO 1600 時暗位開始有少量噪點出現,不過節細仍然清晰,ISO 6400 時畫質明顯下降,用家最好避免使用更高的 ISO 感光度。換上了新設計的感光元件,相機的高感光表現卻不見得比起上一代提升,也許有部分用家會感到失望,但大家不要忘記,今次新機解像是增加了約 600 萬,像素密度更高,如此表現其實已經是有進步了。

ISO 感光度測試

原圖
ISO 50 ISO 100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ISO 25600
ISO 51200 ISO 102400

廣角鏡紅閘問題測試(預設白平衡)

轉用背照式感光元件的一個附帶好處,是改善超廣角鏡頭所帶來的「紅閘」問題。因為感光元件的結構改變,影響了邊緣位置感光二極管記錄光線。我們用 Voigtlander Super Wide-Heliar 15mm f/4.5 Aspherical II 進行測試,見到在 A7R II 新機上面,紅閘情況大為減少。

A7R II
A7

測試相片

f/8、1/160s、ISO 100 (使用 SEL1635Z)
在收細光圈、低感光度及高於安全快門情況下拍攝,A7R II 的 4,240 萬像素解像力得以盡情發揮,每塊磚頭、每粒石仔的紋理都清晰可見,將相片打印成大型海報也絕無問題。
f/9、1/50s、ISO 100 (使用 SEL1635Z)
在大帽山測試攝影愛好者常拍攝的風景題材,由於有 5 軸機身防震及快門簾減震設計幫助,在安全快門下不難駕馭 A7R II 的 4,240 萬超高像素。即使沒有使用腳架,以 A7R II 拍攝亦有十分銳利的表現,可以數到每一條雜草甚至樹葉,而且在側光情況下,層次都十分理想。
f/6.3、1/160s、ISO 3200 (使用 SEL55F18Z)
再進一步推至 ISO 3200,線條仍算銳利,但層次已經被 noise reduction 磨去不少,相信已是「可用」的極限,但以同級 sensor 來說已經是高了一班的表現。
f/4、1/60s、ISO 100 (使用 SEL55F18Z)
又到「聞相」時間,看看這條枕木的原相,相信大家都嗅到了 4,240 萬像素的味道。

更多 Sony A7R II 樣本照片︰
http://www.dcfever.com/cameras/viewsamples.php?set=1176

總結︰

今次 Sony A7R II 比起上一代可謂全面更新,機身外殼、防震組件、對焦系統、感光元件等統統不同了。上代 A7A7R 的定位感覺是平起平坐,前者採用混合式自動對焦,後者則擁有超高解像度;但來到第二代,A7R II 予人的感覺是完全比 A7 II 優勝,而且定價亦反映了這個現象,畢竟淨機身定價達 HK$23,490,遠超上代水平。相機給予筆者的印象是正面的,但如此高昂的定價卻未必人人接受得到。

Sony A7R II 規格︰
http://www.dcfever.com/cameras/specification.php?id=2130

查詢︰2781 1780(shop@dcfever)

第一頁 機身外觀介紹
第二頁 自動對焦測試、防震測試、Jello Effect 測試
第三頁 ISO 感光度測試、紅閘測試及樣本照片

第 1 頁第 2 頁第 3 頁
最新消息
3 日前
踏入 2025 年第 2 季,亦是不少公司每個財政年度的開始之時,而 Nikon 傳聞中的全片幅入門級無反相機 Z5II 最快於日內發表。據了解,Nikon 計劃於 ... (繼續閱讀)
3 日前
周杰倫《嘉年華世界巡迴演唱會 2025 – 香港站》門票一票難求,不過現在有一個方法,可以用正價入手之餘,更不需要排隊,想知是什麼方法,就要看看... (繼續閱讀)
3 日前
iPad 產品線經過多年發展,現已形成 mini、Air、Pro 三大系列,而基礎款 iPad 則明確定位為入門機型。最新推出的第 11 代 iPad (文中以 iPad 11 代... (繼續閱讀)
3 日前
小米最新推出的旗艦耳機 Buds 5 Pro 分為藍牙與WiFi兩個版本,定價分別為1,399港元和1,599港元。對於有意入手的消費者來說,該如何選擇?我們實際測... (繼續閱讀)
3 日前
小米旗下 Poco 系列新機 Poco F7 Pro 與 F7 Ultra 正式亮相,延續該品牌一貫的性價比路線,鎖定手遊玩家與效能需求用戶。 (繼續閱讀)
3 日前
近期多起機上移動電源起火事故引發航空安全隱憂,部分事件更導致航班緊急備降鄰近機場。鑑於安全風險,多家國際航空公司已陸續實施機上移動電源使用... (繼續閱讀)
3 日前
HUAWEI Pura X 昨日正式在中國市場推出,香港水貨隨即火速到港。首批貨源定價 HK$9,600,延續近年 HUAWEI 新機輕微溢價的慣例。我們在店內搶先實測... (繼續閱讀)
3 日前
Noble Audio 近年積極拓展不同耳機市場,無論是有線還是無線耳機領域,都推出了多款定位各異的產品。對於追求極致音質的發燒友來說,Noble 終於推出... (繼續閱讀)
3 日前
HUAWEI 相當看重智能穿戴裝置市場,今年更希望趕過 Apple,成為市場第一的智能穿戴裝置品牌。在平價的智能穿戴市場,HUAWEI 將會在 3 月推出定價為... (繼續閱讀)
3 日前
近月正式進軍香港市場的 Kinera,首款推出的耳機 Kinera Hela 已經贏得了不少好評。而這次,Kinera 在 CANJAM 2025 展出的 Kinera Thorking 更是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