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生態強攝,Nikon Z 100-400mm F4.5-5.6 VR S 詳測

最短對焦距離同級最強
廠方資料稱,NIKKOR Z 100-400mm F4.5-5.6 VR S 擁有同類鏡頭的最短對焦距離:在 100mm 焦距下,最短對焦距離只需 0.75m,即使切換到 400mm焦距,最短對焦距離亦僅 0.98m,並提供最高 0.38 倍放大率,近攝表現也算出色,感覺近似一支微距鏡,但沒有微距鏡常見的前後搜尋焦點的情況。另一方面,鏡頭光圈採用 9 片葉片設計,散景光點能化作優美的圓形,可是邊緣有時會顯得相對清晰、結實,未夠柔滑,稍欠一點夢幻的感覺。


▲使用 77mm 濾鏡。最前面的鏡片加上氟塗層,可防塵、防油、防水滴,易於擦拭乾淨。


▲f/6.3、1/160s、ISO 3,200、400mm
在 400mm 焦慮下,雖然能幻化出散景光點,但感覺稍嫌實在、虛化不足,令到畫面感覺有點「花」和凌亂。


▲f/4.5、1/1,000s、ISO 1,250、100mm
在 100mm 焦距下,散景光點的「洋蔥圈」會較明顯,背景的虛化程度亦稍嫌不足。

可加裝增距鏡
以生態攝影來說,相信有影友會覺得 400mm 焦距不夠長。無可否認,拍攝細小又活躍的小鳥或遠在遠方翱翔的麻鷹等等,600mm 確實會比較佔優,但考慮到諸如 150-600mm 變焦鏡的重量一般都有 2kg 左右,基本上只能短時間手持,加裝腳架又會大幅降低機動性。NIKKOR Z 100-400mm F4.5-5.6 VR S 還可加裝 Z 1.4x 和 2x 增距鏡,將實際焦距分別擴展至 140mm-560mm F6.3-8 和 200mm-800mm F9-11,一定程度上能幫助用家解決焦距不足的問題。


▲接環周圍加上防滲水膠邊。


▲鏡身所有駁口位置都加上密封設計。


▲鏡身預留空間,供加裝 Z 1.4x 和 2x 增距鏡。


▲f/5.6、1/640s、ISO 800、400mm
以最短對焦距離拍攝花蕊,可以清晰見到小昆蟲甚至花粉粒,表現有驚喜。


▲f/6.3、1/2,000s、ISO 1,600、400mm
用 400mm 焦距拍攝中、大型雀鳥,很多時都不必大幅度裁相,且勝在機動性更高。

解像力測試(配合 Nikon Z9 拍攝)

100mm 焦距

▲100mm 焦距測試原圖
中央區域放大圖 邊緣區域放大圖
▲f/4.5
▲f/5.6
▲f/8
▲f/11
▲f/16
▲f/22
▲f/32

短評:中央位置的畫質在最大光圈之下,細節豐富亦有足夠的銳利度,收至 f/8 會到達最佳光圈。其實最大 3 個光圈的明暗對比和銳利度只有輕微的差別,基本上最大的 f/4.5 可以作為工作光圈。留意 f/22 光圈的畫質已出現下降,影像銳利度比 f/4.5 稍低;最小的 f/32 光圈葉紋與葉柄的線條變得模糊,原則上應避免使用。

至於角落位置,最大 3 個光圈(f/4.5、f/5.6、f/8)的幾乎一致,只是 f/4.5 的四角失光情況相對較明顯。同樣在 f/22 光圈下,畫質已出現下降至比 f/4.5 還低;最小的 f/32 光圈模糊情況繼續惡化,建議盡量少用。

400mm 焦距

▲400mm 焦距測試原圖
中央區域放大圖 邊緣區域放大圖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0

短評:先看中央位置,比較樹葉子的紋理和邊緣的小刺,f/5.6 至 f/11 近乎無分別。同樣地鏡頭從 f/22 開鏡出現畫質下降的情況;f/22 尚可接受,但 f/32 及 f/40 則不甚理想。至於角落位置,在最大光圈之下,既有失光問題,解像力亦相對不足。收至 f/5.6 解像力和銳利度會有提升,但想得到最高畫質,則需要收至 f/8。相對來說,在邊角位置,要到 f/32 光圈才出現畫質下降情況,f/40 的畫質仍然稍欠理想。

下一頁︰紫邊、暗角及其他評測

第 1 頁第 2 頁第 3 頁
最新消息
1 日前
去年底,Tamron 推出 17-50mm F4 Di III VXD(A068)全片幅鏡頭,將超廣角變焦鏡的遠攝端一下子延伸至 50mm,提供焦距上獨一無二的靈活性。Tamron ... (繼續閱讀)
2 日前
Apple 年初推出古典樂 App ﹐為 Apple Music 服務登記用戶,提供專屬的應用,收聽古典樂歌曲。由於香港管弦樂團成立 50 週年,它們正想將經典的古典... (繼續閱讀)
2 日前
Panasonic 終於發表現時最強的 Micro 4/3 相機 Lumix GH7,新機結合去年品牌最強相片機 G9 II 的精髓,再結合 GH 系列獨有的拍片 DNA,成為現時同級... (繼續閱讀)
2 日前
Honda 在 Honda e 停產之後,會不會繼續推出小型電動車呢?我們看見 Honda 在電動車領域的布局相當積極,從 0 系列和「燁」子品牌等計劃就可見一斑... (繼續閱讀)
2 日前
2500M 或叫 2.5G 寬頻日漸流行,市場上最貴一套可用盡及超越 2500M 速度的 Router 如一套 3 隻等 Netgear Orbi 970,都要索價 HK$19,700。不過,最... (繼續閱讀)
2 日前
Sony 新一代旗艦機 Xperia 1 VI,主打 85mm-170mm 光學遠攝潛望鏡頭,當中更提供 120mm 長焦微距拍攝模式。不過,近日有消息指,香港與台灣版本的 ... (繼續閱讀)
2 日前
Canon 終於推出 35mm 的 L 級鏡頭 RF35mm F1.4 L VCM,不但鏡身輕巧,更加入光圈環以滿足拍片用家需要,同時適合影相及拍片兩種用途。 (繼續閱讀)
2 日前
繼 2020 年發表的 EOS C70 和 2022 年的 EOS R5C 後,Canon 在今日正式發表第三款 RF 接環 Cinema EOS 專業攝錄機 EOS C400,定位介乎 EOS C300 Ma... (繼續閱讀)
2 日前
來自韓國的 Samyang 加入 L-mount 聯盟已經接近一年,當時品牌已經表示會加大推出兼容 L-mount 的攝影鏡頭和電影鏡頭之力度,而他們首支 L-mount ... (繼續閱讀)
2 日前
與 Toyota、Mazda、Subaru 近日宣布合作開發新引擎不同,Nissan 高層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前正處於電動化時代來臨前的過渡期,因此將不再推出新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