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Fever 攝影達人教路!極詳盡鳥攝器材建議 ‧ 攝技傳授!

Fever達人 雀鳥攝影 兔子俾 shop@dcfever

文、圖:兔子俾 

近年不少朋友開始投入雀鳥攝影(鳥攝)的世界,他們都覺得這題材既神秘又吸引,但超遠攝鏡頭普遍價格高昂,加上以往器材重量非「常人」所能背負,令很多有興趣的朋友卻步。但隨著無反相機「大流行」,科技進步令機身及鏡頭重量都不斷減輕,加上不少廠商推出輕量又便宜的入門超遠攝鏡坐陣,這年題材吸引了不少朋友「入坑」!到底鳥攝題材為甚麼會那麼吸引?

目錄


▲近年無反相機系統輕量化,加上入門級超遠攝鏡頭選擇多,令不少攝影愛好者紛紛投入鳥類攝影世界。

鳥攝的魅力

不知不覺,筆者已經專注鳥攝題材有 16 年的歲月。要說到鳥攝的吸引力,一定是因為牠們美麗的外表,大自然的創造往往令人驚嘆!不少雀鳥身上都有著令人驚艷的色彩及精緻的美學設計,協助牠們於充滿挑戰的大自然中生存,美麗的外表其實都是實用性設計,例如身上不同飛羽於飛行時有著不同功用,尾羽在飛行中起平衡和控制方向的作用,以協助雀鳥於天上靈活轉向去覓食及逃避襲擊。以下分享的數隻林中鳥,都是於香港拍攝。

▲白尾藍地鴝 (White-tailed Robin) (拍攝資料:F9、1/15s、ISO 1250)

▲銅藍鶲 (Verditer Flycatcher)(拍攝資料:F9、1/160s、ISO 2000)

▲紅脇藍尾鴝 (Red-Flanked Bluetail)(拍攝資料:F6.3、1/80s、ISO 640)

▲山藍仙鶲 (Hill Blue-Flycatcher)(拍攝資料:F5.6、1/30s、ISO 1250)

▲北紅尾鴝 (Daurian Redstart)(拍攝資料:F7.1、1/3s、ISO 1250)

令人著迷的動態亦是另一個引人入勝的鳥攝題材,牠們都有著天生覓食神技,有時我們於大自然看到鳥兒的出現及動態會不明所以,原來很多時間牠們都在等待覓食機會,只要細心留意及等待就可以看到牠們施展「放大絕」!今晚又有餐餸!

▲家燕 (Barn Swallow) 周圍不停飛來飛去,原來在捉天上蚊子。(拍攝資料:F5.6、1/4,000s、ISO 2000)

▲黑眉葦鶯 (Black-Browed Reed Warbler) 在草叢歇腳?原本牠在追飛蟲!(拍攝資料:F5.6、1/1600s、ISO 800)

▲普通翠鳥 (Common Kingfisher) 有「釣魚郎」之稱,捕獵一刻精準秒殺目標。

▲小鷿鷉 (Little Grebe) 是潛水能手,能於水下速移動追捕獵物,大大隻蝦都難不倒牠。(拍攝資料:F5.6、1/2500s、ISO 800)

另一個鳥攝魅力就是「期間限定盲盒」,你永遠不知道這次出去會拍到甚麼,香港是一個幸福的拍鳥地!因為冬季的香港正位處「東亞—澳大利西亞」飛行路線上,因此不少候鳥和遷徙鳥每年都會循遷徙航道飛行,暫時棲息或路經香港。其他季節雖然都都會有遷徙鳥,但當然不及冬季般多姿多彩!每次出去拍鳥就像打開盲盒一樣!到底今日會遇到甚麼鳥呢?冬季是最好的大自然攝影題材之一!

▲中華秋沙鴨 (Scaly-sided Merganser) 在全球只剩 2,400 至 4,500 隻,牠隻身來港渡冬絕對是近年其中一個經典候鳥紀錄。(拍攝資料:F6.3、1/3200s、ISO 1000)

▲栗頭虎斑鳽 (Japanese Night Heron) 對上一次於香港出現已經是 1988 年,2015 年有幸拍到被列為「瀕危」級別的牠。(拍攝資料:F4、1/800s、ISO 500)

▲寶興歌鶇 (Chinese Thrush) 在香港是非常罕見的稀客,有幸於多年前紀錄過牠。(拍攝資料:F6.3、1/1250s、ISO 640)


 入門鳥攝熱點推介:南生圍

不少朋友都會問,有了器材後可以到那裡拍鳥?香港我會推介兩個入門地點給大家!其中一個一定會是南生圍膠廁所位,那是一個水鳥集中地!如果懂得掌握天氣及時間前往,大有機會拍到理想作品!為甚麼這地方會如此聚集候鳥?因為這位置處於山貝河及錦田河交匯位置,河水為這片濕地提供沉積物和養分,孕育了不少生物,亦吸引了不少水鳥前來覓食!加上雀鳥喜歡沿河道起行,這地點不但可拍到不同水鳥覓食場面,亦可以拍攝到不同候鳥飛行姿態,但需注意幾個要點以避免失望而回!

▲反嘴鷸 (Pied Avocets)(拍攝資料:F6.3、1/2000s、ISO 500)

▲普通鸕鶿 (Great Cormorant)(拍攝資料:F6.3、1/1600s、ISO 1000)

最重要的是要在水退時前往,因為只要泥灘露出水面,水鳥才能落腳覓食。最理想前往時間是早上,最好在剛天光時間到達,這些時候雀鳥都在忙於覓食,鳥況通常比較興旺。第三是選擇在微風日子前往,在剛天天光時份水平如鏡,如雀鳥於水面低飛比較易拍到優美的倒影畫面!最後當然是配合光線,選擇陽光充沛的日子,冬天太陽黃金光照射在雀鳥身上非常優美!早起床絕對值得!

▲池鷺 (Chinese Pond Heron)(拍攝資料: F11、1/1600s、ISO 1600)

▲大白鷺 (Great Egret)(拍攝資料: F11、1/1600s、ISO 1600)

▲紅腳鷸 (Common Redshank)(拍攝資料: F11、1/1600s、ISO 1600)

▲大白鷺 (Great Egret)(拍攝資料: F11、1/1600s、ISO 1600)

▲黑臉琵鷺 (Black-faced Spoonbill)(拍攝資料: F11、1/1600s、ISO 1600)

 

南生圍前往方法

從元朗西鐵站出發,步行到山貝河畔,再跟指示步行到河邊,乘坐南生圍橫水渡。過河後步行到婚紗橋,再走出南生圍路,再沿路步行至一個臨時廁所位置,大概位於 Google 地圖上南生圍路的「AFCD Wetland and Fauna Conservation Division」(漁護署濕地及動物護理科)地標的位置外,整個過程約需 45 分鐘。另外亦可選擇於元朗乘坐 76K 巴士到紅毛橋落車,進入南生圍路步行前往,需時大約 50 分鐘。

當然亦可選擇駕車前往,但需注意道路比較窄,泊車需顧及他人及交通狀況,假日十分多人前往南生圍遊玩,「有入冇出」的塞車情況時有發生,駕車與否需慎重考慮。

入門鳥攝熱點推介:松仔園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是另一個筆者十分推介的鳥點。此處亦稱「松仔園」,區內有數十年前種植的人工森林,林木茂密,樹木百多種,種植多年的樹木與較近期種植的品種,交錯生長。此環境非常適合雀鳥棲身,亦是冬候鳥的聚腳地!

松仔園最有趣的地方是,漫步森林內只要細心觀察,隨時會有驚喜!特別是當遇上「鳥浪」時!「鳥浪」意思是單種或多種雀鳥形成鳥群會突然出現,亦會突然消失,聚集成群統一方向行動,步調一致。

雀鳥加入「鳥浪」,可以減低被捕獵風險,亦可以增加找尋食物的概率。既然有飯吃又較安全,當然吸引很多不同品種加入成浪!

雀鳥通常透過嗚叫邀請其他雀鳥加入,當你聽到群鳥聲音劃破森林寧靜時,你就會見到你附近的樹木出現異動,這正是你「衝浪」的好機會,因雀鳥集體行動時很易落到較開揚及較低的位置,部份候鳥很多時安全起見都會跟隨「鳥浪」行動,但通常拍攝機會一瞬即逝,只要好好把握,就可以一次過拍到美麗留鳥與候鳥!

巡行深林找鳥,緊記動作要慢。棲身森林頂、中或下層生活的鳥種有所不同,緊記要上下打量!耳朵打開嘗試傾聽美妙聲音以便找尋牠們的位置!松仔園主要為林鳥為主,因此不少都擁有美麗色彩。以下為部分有機會出現的留鳥及候鳥:

▲銀耳相思鳥 (Silver-eared Mesia)(拍攝資料:F13、1/200s、ISO 2500)

▲藍喉太陽鳥 (Gould's Sunbird)(拍攝資料:F8、1/3200s、ISO 2500)

橙頭地鶇 (Orange-headed Thrush)(拍攝資料:F8、1/20s、ISO 500)

▲紅喉歌鴝 (Siberian Rubythroat)(拍攝資料:F8、1/160s、ISO 800)

▲藍翅希鶥(Blue-winged Minla)(拍攝資料:F8、1/125s、ISO 3200)

▲懷氏地鶇 (White's Thrush)(拍攝資料:F8、1/30s、ISO 500)

▲大擬啄木鳥 (Great Barbet)(拍攝資料:F16、1/200s、ISO 1250)

松仔園前往方法

松仔園位於大埔公路,不少公共交通工具亦能於山腳輕鬆到達,最近當然是於大埔火車站乘前往沙田 28K 小巴,於松仔園巴士站下車過馬路回頭走 3 分鐘左右就能看到上山的斜坡。如果是駕車的話,山腳雖然是有車位,但留意車位有限,而且可能有不少山友早已駕車前往行山,車都不能上山就只能泊山腳,緊記霸位上山要早啊!由於以步行找尋方式拍攝,建議使用輕量化器材,不然就苦了自己。

鳥攝美麗的背後

雖然拍鳥絕對是一個樂事,亦是我生活中心靈休息站,但鳥攝本身就是一個挑戰性很大的攝影範疇,「食蕉」絕對是我們需要學習與其共處的重要課題,就算你大清早去到鳥點,等了一整天都可以沒有收獲,但這正正會讓你珍惜每次雀鳥給你按快門的機會,因這次可能就是最後一次見面!

這亦正正是我對器材鑽研及要求很高的原因,因拍攝機會相當有限,我習慣努力研究熟習自己的器材,亦會選擇自己覺得合適的器材,拍攝時會十分專注「沈浸」於觀察並隨時預備拍攝,因我很想珍惜美麗的畫面!雖然每次拍攝完都很累,但心靈卻很充實。 

鳥攝基礎技巧

筆者在此亦分享一些基礎拍攝技巧供大家參考。首先,雀鳥眼睛自動對焦是現世代無反用於鳥攝的重要功能,可靠度亦非常高,大部份時間我都保持使用 AF-C (連續對焦)模式拍攝,以確保雀鳥頭部就算有不同程度擺動,都可以咬住眼睛對焦,亦方便雀鳥有動作時可以即時追蹤擺鏡(Pan 鏡)拍攝,毋須太擔心對焦因調較到 AF-S(單次對焦)模式而無法跟上雀鳥移動。 

另外因野外拍攝光線不斷變化,如遇上這類場景難以跟隨雀鳥擺鏡即時調整曝光,因此建議使用 S 快門先決模式,通過設定所需快門,讓相機協助你調整光圈,較易取得理想曝光,如果入門的朋友還覺得有困難,可以開啟自動 ISO 功能幫忙!

 ▲現世代鳥攝基本上 AF-C(連續對焦)模式可以應付大部份場景,筆者亦選擇長開。

基本上,拍攝靜態雀鳥大多會收細光圈,ISO 亦會盡量降低以加強畫質,快門就按雀鳥好動與否,有些真的可以非常安靜站著讓你慢慢拍,主要考慮一定是快門 > 光圈 > ISO,原因是雀鳥型態並非平面,加上超遠攝鏡景深很淺,很多時無法完全覆蓋身體,如果你帶望由頭 Sharp 到落尾,便需要收一收光圈。 

▲大擬啄木鳥 (Great Barbet)。按拍攝題材及品種以快門為優先考量,是筆者拍鳥的基本法則。(拍攝資料:F8、1/2000s、ISO 1600)

▲很多鳥友支重視細節表現,喜歡「由頭 Sharp 到尾」,如此一來便需要收一收光圈。(拍攝資料:F9、1/60s、ISO 320) 

至於動態拍攝的快門速度方面,鷺鳥的話大約使用1/1600s 基本上已足夠,至於翠鳥就需要用上介乎 1/2500s 甚至1/4000s 之間的速度,這樣才會比較靠譜。簡而言之就是,愈快的主體用上 1/2500s 以上的成功機會較高,但需要留意主體愈近所需快門則愈快,以上並不是金科玉律! 

▲草鷺 (Purple heron) 的飛行速度一般比較慢,1/1600-1/2000s 快門都可以應付到。(拍攝資料:F7.1、1/2000s、ISO 640)

▲白胸翡翠 (White Throated Kingfisher) 為中型翠鳥,速度以快見稱,1/2500s 至 1/4000s 的快門設定很平常。(拍攝資料:F4、1/2500s、ISO 3200)

▲藍喉太陽鳥 (Gould's Sunbird)。林鳥拍攝動態要求極高,快門不能慢!因此林內環境拍動態,ISO 必須要遷就。(拍攝資料:F8、1/3200s、ISO 4000)

▲白鶺鴒 (White wagtail) 雖然很普通,但別少看牠的飛行速度!(拍攝資料:F7.1、1/3200s、ISO 2500)

▲黑枕燕鷗 (Black-naped Tern)。注意主題距離愈近,便需要愈快的快門去應付!(拍攝資料:F8.0、1/2500s、ISO 2000)

擺鏡技巧方面,新手未習慣使用窄視角追焦前,建議使用變焦鏡練習,可以先縮短焦距,找到主體再 Zoom 大,慢慢你就會習慣使用窄視角尋找主體的感覺;另外亦可通過外置瞄準器的準星輔助,但同樣需要經過反覆練習才可變得熟練。

▲入門選擇:變焦鏡頭絕對是鳥攝初學者的練習好夥伴。

▲練習使用外置瞄準器的準星及大範圍對焦,能提高動態拍攝的成功率。

工欲善其事……

至於選擇器材方面,進入無反世代後,除了機身及鏡頭輕量化外,隨之而來當然是雲台腳架選擇亦不需要再使用「重型配置」,還記得 2017 年時全片幅旗艦機身及 600mm F4 鏡頭組合,重量已約 5.4kg,加上所需的液壓雲台及 5 號腳架,總重量高達 10.3kg!

到了 2023 年,同樣是全片幅旗艦機身及 600mm F4 鏡頭,但因為組合重量已減輕至約 3.8kg,所以我已主力轉用 2 號腳架及輕量的二維雲台,因此現時整個組合只是 6.5kg。 

▲這是 2017 時使用的組合,到底當時我為何可以揹到這樣重……

▲到了 2023年,同樣焦距的鏡頭組合加上雲台腳架,都只是在 6.5kg 左右。

機身選擇方面,個人會選擇高速連拍與及高像素兼備機身,原因是鳥攝需要裁相是等閒事,有些鳥點如米埔,真的多多像素都不夠裁切,600mm 於米埔亦只是鳥攝廣角鏡……

連拍方面,如拍攝移動速度慢的雀鳥如鷺鳥,連拍再高都可能分別不大!但如果拍攝翠鳥或燕子之類的題材,高速連拍就成為關鍵,例如普通翠鳥插入水捕魚,入水到站回停棲點全程不用 1 秒便完成,能否拍到關鍵畫面,就真的需要連拍幫忙。

另一點需要留意的是暫存記憶體的拍攝張數,意即連拍時機身提供暫存有待寫入記憶卡的相片數目,其實是有限制的!就算機身連拍速度及記憶卡有多快,如果暫存張數不足,都會成為拍攝樽頸。至於選擇 APS-C、M4/3 等較小片幅的相機系統還是 Full Frame,則視乎你是喜歡輕便走動的類型,還是對畫質相當有要求而定。

▲普通翠鳥 (Common Kingfisher) 這類題材如果連拍速度不足,就會比較難拍到全張開翼的畫面,個人經驗要有 20fps 以上,成功機會才會較高!(拍攝資料:F5.6、1/3200s、ISO 2000) 

▲上圖出於某款無反相機的說明書,可見如果使用 RAW 格式並配合 UHS-II 高速卡拍攝,暫存張數為 59 張,但需要留意某些品牌的機身相片暫存量,是會受其他設定及 ISO 提高而有所減少,選擇機身時需要留意是否乎合個人要求。

鏡頭方面,各廠亦推出過不少「便宜又大碗」的入門級超遠攝鏡頭,例如是 200-600mm F5.6-6.3、180-600mm F5.6-6.3 VR 及 200-800mm F6.3-9 IS USM 等型號,重量都大約在 2kg;以 APS-C 片幅為主力的品牌,其 150-600mm F5.6-8 R LM OIS WR 更輕達 1.6kg。

如選擇 M4/3 系統的 300mm F4.0 IS PRO,相等使用 600mm 等效焦距,重量連腳架環亦只是 1470g,非常輕便!非常建議從入門鏡入坑,多走多看,如果覺得自己很喜歡鳥攝才考慮「上大炮」!另外而時不少機身相位對焦都支援到 F22,所以細光圈使用增距對焦都沒多大問題,當然快門不夠而令動態難以使用及畫質有所下降是必然代價! 

▲進入無反年代鳥攝鏡頭選擇相當多,建議由入門鏡開始玩起按喜好入門。


▲橙腹葉鵯 (Orange-bellied Leafbird)。這張相片以 APS-C 片幅的 150-600mm 拍攝,是其中一支價格合理、高質素又輕量的入門鳥攝鏡頭。(拍攝資料:F9、1/160s、ISO 1000)

▲純色山鷦鶯 (Plain Prinia) 以  200-600mm 鏡頭加上 2X 增距鏡拍攝,個人覺得這價錢的畫質真的相當令人滿意。(F13、1/640s、ISO 1600)

▲大炮再輕量化,對很多鳥友而言仍是很重,建議想重度鳥攝才考慮吧!

腳架及雲台選擇

對筆者而言,1 號及 2 號腳現時已經非常夠用,除非是使用定焦大光圈超遠攝鏡,才需考慮 3 號或以上腳架。雲台方面,非常建議選擇二維雲台,因一般雲台解鎖後會不由自主失重,亦較難控制擺鏡方向。現時不少鳥友會選擇細小的二維液壓雲台,但需注意的是市面上能解鎖後不失重的產品不多!失重隨了有機會夾手外,拍攝時定位後每次都需要鎖緊會稍為不便,個人建議選擇解鎖後還能定位的產品。 

雲台有很多選擇,現時隨著機鏡都輕上不少,已很少人會使用高負重液壓雲台及韆鞦架,多數人都會選擇小型液壓雲台,而筆者則選擇了雙球雲台,因為它能定位又不會不由自主失重。

▲選擇雲台時最好選擇解鎖後可任何任置定位的雲台,以減少仰拍時對手部的負擔,亦可免去鎖雲台的動作快速拍攝!  

▲腳架方面,按所需要背負機鏡重量去選擇以減少負擔很重要! 

▲能夠低角度展開絕對是拍鳥非常重要的考慮。我們都希望跟雀鳥盡量視平。

總結

雀鳥攝影絕對是輕鬆愉快的活動,但當中亦涉及不少自然知識,亦需對自己的器材設定多掌握,特別是對焦的設定,現今器材選擇很多,門檻亦非大家想像中高,真的相當幸福!希望本文的簡短分享,能幫助大家更了解這項運動,亦祝有興趣鳥攝的朋友這個冬天有愉快的開展!

作者簡介

兔子俾 (TooLeeBee)

自由攝影師,喜愛鳥類攝影,具十多年鳥攝經驗,旨在用鏡頭留下世界各地鳥類生活點滴。他亦專於研究不同品牌相機拍攝設定及測試器材表現,定期撰寫試用文章,推廣鳥攝技巧普及化。他亦為「香港鳥攝研究所」(HKBPI) 的創辦人之一。

 

享受「冬の自然光影」推廣活動,最著數購物優惠

由即日起,各位只要在推廣期內到 shop@dcfever 門市及網上店購買指定型號相機,即可獲贈價值 HK$390 的 JOBY Beamo Ring Light for MagSafe 迷你環形補光燈(灰色/白色)乙件,優惠詳情可到門市查詢。

更多主題:Fever達人 雀鳥攝影 兔子俾 shop@dcfever
最新消息
7 小時前
AMD 今年在 Amazon 最新 CPU 銷售排行榜中,創出頭 10 名都是 AMD 品牌 CPU 的驕人成績,品牌價值更超越在 PC 電腦市場的 Intel,進佔為 100 大品牌... (繼續閱讀)
8 小時前
如果你喜歡拍攝風景或城市景而又想嘗試新風格,本人推薦你閱讀本文章。 而且,你只需要濾鏡ND3.9,即減光13級,就能在藍天白雲情況下拍攝這類相... (繼續閱讀)
9 小時前
HONOR 去年推出相當堅固耐用的手機 X9B,今年再接再厲推出更堅固的 X9C,售價同為 HK$2,699,官方更提供更多暴力測試供媒體挑戰 (繼續閱讀)
13 小時前
隨著相機的功能愈來愈多,各式各樣的轉盤變成操控上的賣點。可是機身面積有限,轉盤再多也要面臨「土地問題」,對於品牌要設計中高階機種佈局變得愈... (繼續閱讀)
21 小時前
Sony 剛剛發表旗艦全片幅無反相機 A1 II,不過論本地影友的迴響,似乎加入 A9 III 外型並未有很熱烈的討論,與同期登場最輕巧的全片幅 F2 恆定大光...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LEGO 產品線極多,其中「LEGO Art」系列擺明 Sell 藝術,作品時不時跟藝術館合作,或按比例縮少知名藝術品,最新就有 Robert Indiana 的「LOVE」雕... (繼續閱讀)
23 小時前
Tesla 發表了 Robotaxi Cybercab 和 RoboVan,可是這兩輛都是自動駕駛車款,實際一點來說,自 Model Y 後再沒有任何新車消息,尤其實是大型 SUV,M... (繼續閱讀)
23 小時前
HUAWEI 今年推出新錶 WATCH GT 5 系列,當中定位較高的 WATCH GT 5 Pro,筆者早於推出前已經開始使用,為大家送上一個月真實的用後感。 (繼續閱讀)
1 日前
不少 vivo 粉絲十分期待的新一代拍攝旗艦手機 X200 系列,香港 vivo 今天公佈產品定價及推出的版本,定價為 HK$6,998 起,會於 11 月 21 日正式接受... (繼續閱讀)
1 日前
2024 年對 ROG Phone 粉絲而言,是大破慳囊的一年,年初才推出 ROG Phone 8 Pro 的 Asus,相隔 10 個月就推出了 Asus ROG Phone 9 Pro,定價更比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