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所撰寫的 省時拍攝 Time Lapse 小祕訣,四種快門控制方法小分析 獲得了非常滿意的反應,當中的回響實在令我受寵若驚,更惹來報章採訪,但同時也令我有更深感受。不過在縮時攝影上,只有前期步驟當然不足夠,所以下集的後期製作就要出爐了,希望能為大家介紹更多個人認為實用的 Adobe Premiere Pro 功能及製作祕訣吧!
2013 年 4 月 18 日,太陽報 A22 版-次世代生活圈
前言:只提供了 Adobe Premiere Pro 的製作方法,筆者先行致歉!如果「心水清」的讀者看到 「Pr」的縮圖都會知道這是專門用作剪輯影片的軟件,因為 time lapse 本來就是影片嘛,當然筆者也會加入小祕訣,令大家更易入手!
準備相片的時代,筆者一般會將所有相片統一壓縮至 1920 x 1080 尺寸,以免電腦要處理數以千計的大容量相片時當機。並將每個不同角度的一系列相片集合於不同文件夾之中,此舉有助識別不同 「Shot」;正如進行設計時,將不同項目分為不同圖層,需是小事,不過卻非常重要。
一般來說,開檔可以選用 HDV 中的 1080p 24(24 指每秒 24 幀畫格,也是電影格式)
輸入檔案後,列表中的文件夾一目了然!
將文件夾放到影片頻道內 (即 timeline 內的上面部分),文件夾內的檔案會順序及平均排列,此時就要右按選擇 Nest,將零碎圖檔集合成影片。完成步驟後,列表會增加一項 sequence ;相反,解除就需要按 Unlink。記緊,不要貪一時之快,逐段完成以上步驟!
怎樣調快速度?答案在 Effect Control 中的 Time Remapping,正數越大就越快…怎樣才算足夠?視乎你所拍攝的片段,盡可能將全段作品控制在一至兩分鐘內,就要預計一下比例。
如果你是剪片新手就要留意了!
為甚麼要提供數條不同的影片頻道和聲帶?尤其是剛入手的朋友,我會建議大家將不同的影片放到不同的頻道內剪輯,以免措手不及剪錯「隔離」!其實不同的頻道也方便加插不同的效果,例如字幕、畫中畫等特效。
剪片要剪得順,不何或缺一鍵 Enter !在剪輯過或已加入特效的片段中,大家可以按 Enter 將片段預先運行一次 (Rendering),令到片段更流暢。不過未經修改的片段,是無法使用的。
懂得這些已足夠剪輯一段基本短片了。
功能篇:
過場效果 (Transition),一般的影片中會在不同片段之間加入過場效果,令到串連起來更為順眼。筆者一般會用到: Dip to black (漸黑)/ white (漸白)、Additive transition (淡出/入)等,其他太花巧就不加了,頭尾部分可以長一點,但中間部分的過場效果一般會很短,有時甚至會是半秒。
加入 Additive Transition 後,預覽螢幕會分為兩格,顯示出前後效果,也可以在 Effect Control 中調整。
怎樣能像電影中將畫面分為兩格?答案在 Video Effect > Keying > Eight point garbage matte ,用家可以選擇八點,包括上、底的左、右、中間等。太多了,還是留待大家自行嘗試吧,還有一個 Four point garbage matte,意思就是四點,不過通常不夠。調整各點數值後,就能刪去畫面的一部分;緊記,如果你是想垂直地將一部分刪去,數值要一致哦。如果想參考筆者的方法,出現兩個不同畫面,就要將在上層頻道內的影片進行garbage matte。
音樂選材上,也是盡量多聽,尋找合適且開放版權的背景音樂。不過香港大部分的音樂檔案受版權限制,在 Youtube 上也能自動檢測到,兩個解決方法:請求核准使用版權,同時允許 Youtube 在你的片段中賣廣告,並知悉部分地區會將你的影片封鎖;二,購買版權。當然,大家最好還是乖乖購買版權吧。
基本 Effect Control 的選項,速度、移動、大小等等等…再按三角形拉下選項,在 Timeline 上建立切點,調整數值。祕訣:各項也試,不滿意再按 「Ctrl+Z」(上一步)。
輸出:
Export > Media
基本上不說了,檔案格式一應俱全,視乎你作甚麼用途。不過一般上載到 Youtube, 720p 也足夠。不過不要直接按 Export,按 Queue ,把功夫交給 Encore;原因:防止當機。
當啟動序列後,最多上上網好了,不要開 Photoshop 「執相」、不要玩 Game;原因:防止當機。
謝謝大家!大家除了學會怎樣在 Pr 上做 Time lapse 也學會了基本剪片了。
總結:
- 將不同檔案分成不同文件夾
- 定時儲存檔案
- 作修改後可先 Rendering ,令影片更流暢
- 多嘗試不同效果
- 畫面幀數介乎每秒 10 - 30,筆者認為也可以,視乎主題
- 如有不妥,請盡早按 「Ctrl + Z」 (上一步)
如果影友有興趣在 Premiere Pro 上一展身手,可以按此下載:
後記:
上一篇的 省時拍攝 Time Lapse 小祕訣,四種快門控制方法小分析 已累積超過四萬瀏覽量,更榮獲太陽報採訪及以半內版刊登,實在令我受寵若驚呢!而作為拋磚者能成功引玉,令不少讀者也分享了個人的作品,能夠促進交流令我感到非常恩惠。
在上一篇有網友提醒我,畫面幀數太少,令作品看起來像跳格圖一樣。在接受報章訪問後,我獲得更多機會跟不同的影友交流;其中令我特別深刻,其實在創作上,並非必需公式化。每秒廿四幀,大家都懂,但是必要將一秒填滿廿四張圖片嗎?對我來說太快了,加上柔然的爵士樂,顯得太格格不入。最終,我沒有將這段快版的機場縮影上載。
當然,不用公式化,就是嘗試,靠不斷試驗,才會得到最好的結果。也跟上一篇沒兩樣;要快,就不能有閃失,否則只能用更多時間重做。
(文、圖:Zulu Lo)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讚好我的facebook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Zuluphotography
500px : http://500px.com/Zulu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