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數碼雙周 <專題訪問> 向柔光器材達人Raymond Kam取經
from DIGI issue278( 內文 by DIGI數碼雙周記者Cedric Lam )
「迷人的光線取決於陰影的操控」
當小記剛坐下來正要開始發問時,冷不防Raymond一句襲來:「有沒有曾經在拍照後反問自己為甚麼相片和我所看的不一樣?」Raymond看到小記一臉疑惑,就接道:「雖然我們都知道相機只有一隻眼而人類有兩隻眼睛的基本常識,不過,許多人認為擁有立體視覺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卻不知道是有了一雙眼睛,我們才得以看到有深度的世界。事實上,在相片的平面世界當中,事物只能夠透過幾何形狀與光影效果才得以令觀賞者重拾立體的感覺。但許多人在觀賞作品的時候,視線都會不自覺地受光源集中的地方所吸引而忘卻相中的事物是依賴著陰影的存在才得以將立體感重新呈現。所以,一位出色的閃燈大師並不是單純地創造光,更要去掌控陰影的流動才得以將事物的美態重塑於相片當中。」單是短短數分鐘的面談,小記就知道沒有找錯人訪問。(笑)
「The Closer, The Better; The Bigger, The Better」
對於Raymond所說的陰影控制,小記表示與過住所認知好像略有不同。不少的攝影導論書籍都說光線的性質基本上可劃分為軟調光(近乎無陰影)及硬調光(輪廓鮮明的陰影)兩種,但既然要令陰影出現的話,那麼使用柔光器材的意義何在呢?Raymond笑說:「光影的控制其實沒有你想像中的困難,只要多細心留意周遭的環境變化就很易理解。試試想像你身下的影子在烈日下與陰天的情況有什麼不同?」Raymond先是頓了一下,看到小記一臉茫然後又再說:「太陽的角色就如閃光燈般,當沒有任何障礙時,影子當時是清晰可見的黑影;當遇上雲(柔光器材)時,你的影子就會消失。不過,這個例子只能說明由點光源變成面光源的變化,亦即是光線散射的面積愈大,光質就會相對柔和,卻無法說明柔光器材的另一大考慮-距離。雖然閃光燈的光線通過柔光工具後會形成相對大面積的散射光線,令主體在平均受光之餘同時塑造出輕薄如紗的陰影。可是其軟調(柔和)的性質是有一定的有效距離,當光源與主體相距太遠,軟調光終究會變成硬調光。簡而言之,愈大的柔光器材在愈接近主體的距離就能夠得到愈佳的光影效果。」不過,小記亦曾經使用單燈配合80X80 cm的柔光箱在作人像拍攝(離主體約2米,右前方45度向下方照射),可是陰影依然非常沉實,是柔光箱不夠大嗎呢? Raymond說:「柔光箱要達到足夠柔光的效果,其面積必須比主體更大(按:能夠僅僅完全覆蓋幾乎是基本要求)。所以,方才提及的理論終歸是理論,在實際拍攝時,你的裝備假若應用在外拍上經已是相對較大的,再大就會遇上機動性的問題,亦即是柔光器材其實亦只是相對地減低硬調光的性質。要解決以上的問題,其實只要在陰影位置出現的補上一塊白色反光板又或是增添另一組柔光閃燈(出力要比主燈為低)減低整體的反差就可以。所以,嚴格來說,柔光器材的應用是揉合了硬調光與軟調光的性質,只有透過互相補足才能夠完美地演繹光與影的藝術。」
雖說柔光器材的拍攝效果出色,但小記曾經在烈日下以透光傘拍攝,即使用上兩支580EX-II閃燈仍然沒有甚麼效果。其實,柔光器材的最佳應用情況又是否只有在室內或日出日落等光源相對較弱的時候?Raymond搖一搖頭,續道:「因外置式閃光燈先天在出力及回電上比不上棚燈,假若再加上柔光傘後閃燈的光線幾乎完全被日光(環境光) 所掩蓋,即便用上兩支閃光燈進行『壓光』(即閃燈輸出率和背景光度一致或更強) 在光度上依然是無法與環境達到一致。不過,如果只是進行『補光』的話,基於通常現場光和閃光都會一同被相機曝光(混合光源),其實在烈日下依然能以閃燈減低反差,我有一個極為方便的局部分離現場光方法可以跟讀者分享,就是將主體置於陰影當中,如樹下、涼亭內等等為閃光燈重塑一個適合的使用環境(部份現場光隔離方法)使現場光對被攝主體影響減低。假如真的真的沒有任何遮蔽的話,我們亦可以透過使用特大型的Diffuser(透光板)為主體屏蔽陽光,製造出一個狹窄的用燈環境。但有一點必須要留意,儘管柔光器材能夠使光線不著痕跡地融入相片當中,但人造光源的投射方向必須與環境光吻合,倒如背景中的樹木陰影是由右至左延伸的話,閃光燈的方向通常不會從左方加入,令主體的陰影在與背景相反的方向延伸,破壞畫面的一致性。」最後,Raymond在訪問即將完畢時亦提到Color Correction filter(色溫修正濾片)是有效地將光線自然地融入畫面的重要工具,也是一個能夠改變世界顏色的重要工具,但一般用家往往忽視其功效與重要性,可惜是次的篇幅有限,小記將Raymond私下教路的技巧應用到p.24-25當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筆者會再度以不同的合作形式為各位讀者報導有關色溫修正的技巧,有興趣的讀者就敬請密切留意《DiGi》往後的報導。
from DIGI issue278 / www.chillimedia.com.hk2013.3.29 / 內文 by DIGI數碼雙周記者Cedric Lam
______
Raymond Kam Photography | Lumengeniewww.raymondkam.hkwww.lumengenie.com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pages/Lumengenie/171771057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