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我平時因為工作及返學關係,根本沒有時間及興趣睇電視劇,尤其是無線雞汁台那些肥皂劇。
但要不是有朋友在facebook提及在昨晚(20.11.2013)播的"On Call 36小時"劇集,當中有演員教男主角拍攝星空, 其講述的內容及最後影了出來的相片,引起一些星空拍攝者的反應,我都唔會在半夜重溫返那集,但一睇由是可,一睇就...
究竟出了甚麼問題??
第一, "星軌"這個名詞並不是正統說法,正統名詞應該叫"星流跡"...
這是因為地球自轉的關係,令星空看起來會慢慢移動,而相機在長時間曝光的時候,星點就會因慢慢流動留下一條流動過的軌跡在相片裡。不過,由於過去好多人都習慣將"星流跡"說成"星軌",所以在習慣叫法方面"星流跡"或"星軌"其實都可以接受,但以正確學名而言,還是叫"星流跡"比較恰當。
第二, 劇中提及的setting: "ISO3200, 曝光時間8秒, 光圈最大再收細一級..." (羅仲謙個表情想點?XD)
嗯~~這方面,其實我沒意見...不過這種setting並不是所有地方都可行,所以要視乎當時的夜空環境及光害影響程度而定。另外,拍攝時,相機應該用甚麼白平衡,這是劇中是沒有提及過的。
第三, 在細節上,尤其劇中使用的鏡頭及配件,都是漏洞百出...
最起碼在講解中應該用那種鏡頭,這方面劇中並沒有交代...正確而言,一般星野拍攝(尤其是拍攝劇中最後影出來的相片)最好是用廣角鏡頭,而劇中相機所用的鏡頭相信是長焦距鏡頭,一般比較少用在一般的星空拍攝(要是深空星體拍攝的話,更要用更大的望遠鏡頭),所以這點已經有誤導成份。而且一般拍攝星空或星流跡應該有條快門線,以便拍攝者在按快門拍攝時可以更穩定相機機身,及在拍攝星流跡時可以鎖死快門,讓相機繼續連拍,但在劇中是欠奉。
第四, 這是當中的最敗筆,就是最後影出來那張相片,幾乎是侮辱了星空拍攝者的專業...
如果這張相片近近地在石澳或清水灣影我都可以接受...但它在西九海傍向維港方向影,需知道那裡光害極嚴重,要以這種setting及裝備正常地影到星出來是十分困難的事,更遑論影出如此突出的銀河出來...結果這種維港銀河相片,倒頭來都是PS造假造出來。這種低級程度的誤導,對於星空拍攝而言是令人啼笑皆非。
有人認為,這只是一個電視劇,做戲而已...觀眾哪會留意這些細節??亦點會理會那麼多??
的確是的,這些黃金時間的電視劇從來都是給家庭觀眾看,但正因為他們大多對攝影,甚至星空拍攝這些比較專門範疇如白紙一般一無所知,所以才會容易被一些錯誤的專業技術,觀念及細節,無聲無色地記了入他們的腦海中,久而久之,一些技術,觀念及細節明明是錯的卻因約定俗成而被扭曲成正確的東西,甚至曲解了當中正確的專業範疇...所以作為傳媒,這方面是責無旁貸。
個人喜見近年來的星空拍攝開始從各界媒體中向大眾慢慢普及,但同時亦不願見一些媒體將部份質素參差的內容向大眾分享。真的拜託個別傳媒,在享受一台獨大的既得利益的同時,亦請負返起對公眾的基本責任,認真處理自己的節目細節。在一些節目講述一些牽涉專門技術的範疇時,請先做足資料搜集,免得貽笑大方,誤導公眾,拖垮自身劇集的質素。
以上只是我本人以僅有的星空拍攝的認識及經驗,純粹發表意見,務求以正視聽...如有錯漏,歡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