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都有寫花展,前年是日拍與夜拍分別寫了兩篇,去年則只寫夜拍。今年本來沒打算寫,但因為今次的花展實在太有「特色」,還是忍不住手寫上一篇。
真的搞不清楚展出的是花,還是燈光色彩。今年花展,入夜後,燈光亮起,除了有蓋攤位還是往年慣見的燈光擺設之外,場中的大型露天花圃,竟然找不到熟悉的燈光。球場的泛光燈差不多全數收起,取而代之,是色彩明暗幻變不定的,藏於花圃底部的光源。結果,就是大部份的地方顯得照明不足,但昏暗的花圃中,又充滿神秘地發出明暗不定的彩色亮光。
主辦方如此的燈光安排,用意不難理解,因為今年的花展除了主角玫瑰花之外,還有一個重要配角,那就是燈光表演;每晚都有兩場名為「愛。賞花」的燈光匯演,分別表現「奇妙旅程」、「愛花園」及「活力香港」等三個主題。以下文字來自花展官方網頁的描述:「在夜幕下,會場中軸的園林造景會由精心設計的燈光效果照亮,閃爍璀璨,並配以音樂,引領觀眾體會香港朝氣蓬勃、明媚動人和情意洋溢的一面。」
不知道有多少現場觀眾可以從燈光匯演中感受到「香港朝氣蓬勃、明媚動人和情意洋溢」,拍友對燈光略有微言,在現場中倒是間有所聞。當我為一位努力嘗試於變幻不定的光源之中捕捉合適時機的師兄拿着手機補光時,就聽到他說:「來花展是要賞花,沒有打算看燈光。」
這樣的燈光設計,對拍攝初哥來說,無疑是個噩夢。不單止亮度,白平衡也不容易掌握。在此情況下,不外乎兩個應對方案:一、交由命運安排,以自動模式解決;二、以不變應萬變,自選設定、伺機而動。筆者兩個方案都試過,覺得後者比較好,主要是用上自動模式之後,拍出來的與原來看到的,有時實在相差大遠,心理上接受不了!
然而「乜都影一餐」是攝影人的特質,再不理想的燈光,也有可觀可拍的一面吧?在「花展夜攝」活動的理論課中,曾經向同學提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萬花筒無論是怎樣轉,轉出來的圖形都美?答案是因為萬花筒總能展現出規律、色彩、明亮。將這概念,應用於今次花展夜攝頗為適合。口訣:要拍的不是花,而是亮光。
要拍的不是花,而是亮光。
要拍亮光,無須等待每晚兩場的燈光匯演。近銅鑼灣入口處的一個攤位,就不停地送上精彩的燈光。── 幾個裝設了小型噴泉的花圃,不只噴水,還會噴煙霧,成為花展場中名副其實的一大亮點 (筆者愚見)。
對着噴泉拍,以水與霧為背景,捕捉兩者不同的形態組合,加上變幻無定的燈光色彩,再配合週邊花卉,採用不同的快門、光圏、距離、角度 ......。這下子頗真夠忙了!
對着噴泉拍還不夠,煙霧隨風飄散,遇上從花圃底部發出的燈光,原來又會是另一番景像。然而輕煙飄渺,這回是更難捕捉了!
受這小型燈光表演的啟發,開始明白拍攝這次花展燈光設計的竅門:不要「堅離地」,要關注「草根階層」;放(趴)下身段,才能拍到草根光源的精彩。
回說今年的主角玫瑰花。筆者一向以為玫瑰花生來高貴華麗,誰料原來草根玫瑰也有其獨特的氣質。冷艷、熱情、奔放 ……
但說到底,要展示玫瑰的高貴華麗,明亮的光源還是比較適合吧。幸而展場中除了草根光源,依然有不少燈光明亮的攤位擺設。平心而論,這樣的燈光看起來,才覺得是比較玫瑰 (形容詞)。
去年介紹花展夜攝的一篇,題目是《All We Need is Light – 夜攝維園花展 2016》。今年,因為這草根光源,對光的要求更是變本加厲。幸好因為懶,只用上一枝中焦微距,否則,要應付這百變燈光之餘,還要換鏡頭,可真是忙個不可開交!
咦?到底我是去了拍花展,還是拍了一回萬花筒?
香港花卉展覽相關文章 -
All We Need is Light – 夜攝維園花展 2016
維園花展拍攝出奇招
維園花展拍攝三幾招
攝光寫影 -
www.facebook.com/pagepo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