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攝影數碼化後,無論是拍攝、存儲、後製也方便得多,再加上硬碟和記憶卡容量越來越大而售價則越來越平,讓我們可以毫無顧慮盡情地影多少也可以;但另一方面,隨著相片數量大增,家中有不同種類硬件需要共享相片(e.g.電腦、手機、平板、電視),一套完善的相片管理方案便十分重要。
1.
別看少這部份,因為現時相機象素動輒數千萬計,一張相片raw file分分鐘要100MB,先不談記憶卡容量和相機寫入速度,單是由記憶卡抄相至電腦所需時間,若慢一點的話可達數倍甚至數十倍分別。現時流行的記憶卡類型有SD和Micro SD,而CF則逐漸被XQD取代。不論是哪種卡,都可以參考卡面上標示的速度來選擇,數字越大速度越快,價錢當然也越貴。
買了快卡,讀卡器也要跟得上才行,否則便會白白浪費了。舉例記憶卡是SDXC UHS-II,速度是300MB/s,但讀卡器卻是UHS-I,那麼便只能以100MB/s速度抄相。還有就是,USB3是必需的,因為最高速度是625MB/s(USB 3.0)和1280MB/s(USB 3.1);若是USB2的話,則只有60MB/s。
2.
假如家裏只有一部電腦,直接把相片存入內置硬碟便行了;但若有多過一部電腦,而且還是Windows + Mac,又或者是手提電腦,內置硬碟/SSD容量不足,可參考以下選擇:
以上方案各有利弊,主要視乎共用硬件數目和預算。以我為例,家裏有Windows PC和Mac,所以買了NAS,但因為網絡和大部份家用網絡一樣是1Gb(125MB/s),再加上入門至中級NAS的速度都不高,處理大量相片速度太慢,所以後來轉用external SSD,NAS改為backup。雖然SSD價錢較貴,但速度明顯提升,對文章下面提到的工序都帶來不少方便。
3.
好的分類能助你更快更易搜尋/整理相片。傳統做法是建立不同folders來把相片分類,以下是一些個人心得:
- folder內不宜太多或太少相片,約100張左右最理想
- 一般以題材/地點/日期分類,例如
- 另外坊間亦有一條龍相片管理軟件,e.g. Lightroom
4.
當拍照數量越多,便會發現,好的照片反而越少,這是一般人的通病(我也一樣)。大量相片除了浪費儲存空間外,對觀賞和分享也會構成不便,況且時間一過便會被遺忘在一角,所以我會狠心一點篩選:
- 拍得差的(e.g. 手震,對錯焦)都不要
- 重複差不多的不要
- 只保留拍得好的
- 和有記念意義的
另外我會再在每月(或每次旅行)的照片中揀一張精選,只能選一張,一方面為過去一年作總結,另一方面在挑選的過程中,能夠訓練自己的審美眼光,對提升攝影技巧也有幫助。
5.
雖然我比較懶盡量都直出相片,但也會拍攝raw+jpg,因為總會有些時候需要利用後製去修補相片或加入特別效果。
6.
假如你的相片主要用於社交網絡或放iPhone/iPad觀賞的話,那麼軟件已經自動幫你縮圖了,否則需要自行處理(詳細在此:Windows / Mac)。至於水印,則視乎個人喜好。
發佈方面,建議一次不要放太多相,因為一般人最留意的是頭幾張,若覺得不吸引的話,便沒有興趣再看其餘的了。所以,相不用多,漂亮的話一張便已經足夠。
至於旅行相,我會把數張相片合併,方便在blog發佈。
7.
現時最常見方法必定是在手機看相,假如是家庭/朋友聚會,平板電腦的屏幕大點較方便,若在家中聚會,用電視/投影機看相/影片當然更加好;但個人經驗,不知為何家人對手機/平板電腦看相好像興趣不大,反而傳統相簿他們看得更津津有味^_^||。
除此之外,我也喜歡晒相來裝飾家居。
8.
Last but not least,這也是很重要的一環,要知道任何硬件,都有壞的機會,甚至乎行Raid 5的NAS/DAS亦未必能夠百份百recover data。所以一定要把相片備份,例如我的primary storage是external SSD,backup則是NAS。
伸延閱讀
https://www.bhphotovideo.com/explora/photography/buying-guide/fastest-memory-cards-money-can-buy
我的Facebook page:http://www.facebook.com/ShunDaddy
我的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shunda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