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FF無反相繼登陸,捲起一場又一場風暴;網上口水戰浪花四濺,但風雨中,又有幾多人能看透世情呢?
缺點vs優點
吵得最熱的是互數對方不是和護主偉論。單card、XQD、機身防震、eye AF、4k crop、電量,有就有,冇就冇,一目了然,明明是缺點卻說成不是,尤其是用萬能key「是否冇就影唔到相」,或者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還記得之前怎樣恥笑Sony電量少、機細鏡大、EVF不及OVF嗎?)既然這樣,大家都是相機,不用分那麼細吧,不如CNS一家親,早買早享受,多修多樂趣?心水清的多修用家早已知道,任何牌子類型相機,都一樣影到相,沒有誰比誰高尚,只有個人偏好而已。
單反vs無反
無反面世十年,有用家一開始已經使用,所以了解其特性;另外一些用家單反無反同時雙修,互補長短;然而仍有用家只用單反,對無反概念不夠認識。廠商亦一樣,對無反技術的掌握程度有距離,這點正正反映在新機設計上。簡單講,EOS R和Z,除了把中間的反光鏡取走,看起來就和一部單反沒有什麼分別,因為CN都以單反思維,去設計無反。同樣地用家亦是以單反使用者經驗,去評價新機,這就像Adidas設計籃球鞋,和翁金驊講英超一樣。
突破
近十年相機業界見證了4項突破:
1) 無反面世
2) FF無反面世
3) 入門中幅數碼相機面世
4) Pentax K01,突破人類對產品設計美學認受的極限(利申笨粉)
那EOS R和Z有什麼突破呢?對不起,是沒有。2部機都只是前有古人,後有來者(尤其是Z的機背佈局和quick menu甚有某廠無反影子),即使拿起規格表對照比較,也難發現超越對手的地方,更何況突破呢?若純綷以機身而論,實在很難找到理由非選哪一個不可。
市場形勢
不少CN fans有信心重奪市場地位,甚至揚言Sony死期將至。不如大家站後一點,看看整體大局:
結論是,CN FF無反只能減少客戶流失,對於能否吸引其他品牌用家轉會則成疑。預計短至中期內,市場形勢不會有太大改變。
成敗關鍵
在激烈辯論中,有一點十分重要,但卻少人提及:主宰一個新系統的成敗,關鍵在於鏡頭。上文提到,各廠的相機差別不大,而且同樣可透過adapter使用單反鏡頭(e.g. Metabones / Sigma MC11),令到品牌間的界線變得模糊。唯一不能轉接的,便是無反鏡頭,若你想要的無反鏡頭只有一個品牌獨有,那沒辦法你只好連機身一拼購入了。所以,只要看lens roadmap,便能了解廠商的市場策略/觸覺。作為頭炮,Canon打得比Nikon響亮,EF 50mm f/1.2L的後繼版改為在RF系推出,35mm f/1.8有微距,24-105mm焦段剛好,28-70mm f/2.0更加達Sigma級的外星科技;相反Nikon卻顯得保守,以細光圈鏡頭應戰,而作為展示光學實力的重頭作58mm f/0.95,不但體型龐大如遠射炮,更只有手動對焦,實用性是零。第一回合Canon先勝,看Nikon明年能否追回點數,然而Canon繼續會以f/2.0大三元重拳出擊…
目光遠大
只關心轉接同廠單反鏡頭,未免眼界太淺,目標市場還是離不開原有客戶;如何才能從敵人手上搶客呢?答案就是萬能插。Sony現在已經可以利用third party推出的轉接環使用各大牌子新舊鏡頭兼能自動對焦,像我便用PK->M + 天工adapter接Pentax 3公主,MD->M + 天工接Minolta 58mm f/1.2鷹眼(比Nikon 58mm f/0.95便宜得多,又細又輕,還有AF呢),和Sigma MC11接Canon鏡。玩器材,相機如厨具,鏡頭才是主菜;識玩,不會只食一棵菜而放棄成個森林,一定玩盡各國銘鏡,德法英美俄;未嘗過飲奶食菜,又怎懂得何謂真正毒物呢?單是M mount經典鏡頭,便已經多不勝數,玩味十足,天工adapter的出現,實在造福了不少人群。Canon RF和Nikon Z何時有相應產品推出,便能擴大用戶層面,與Sony一較高下。
總結
有競爭才有進步,FF無反戰的真正贏家是廣大用戶。好戲現在才開始,期待Panasonic, Sony的新機發佈,還有富士廉價版GFX。
伸延閱讀
https://www.dpreview.com/opinion/9336220495/the-nikon-z-is-a-big-step-for-nikon-but-they-need-to-keep-being-brave
https://www.dpreview.com/opinion/7427320569/what-does-the-eos-r-tell-us-about-canon-and-the-rf-mount-s-future
我的Facebook page:http://www.facebook.com/ShunDaddy
我的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shundady/